吳軍
魯迅先生講,人“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fā)展”。然后他又具體解釋道:“我之所謂生存,并不是茍活;所謂溫飽,并不是奢侈;所謂發(fā)展,也不是放縱。”魯迅是一個很實在的人,他絕不假裝清高,該享受的物質(zhì)生活還是享受的。魯迅的收入按照當時的物價水平而言是相當高的。他當時在教育部任職,每月的薪水是300塊大洋,那時北京市民的最低生活費是每月兩三塊大洋。
魯迅還有一個特點,他一方面拿國民政府的錢,一方面還罵國民政府。魯迅自己講,飯碗可以跟理想分開。我們今天很多年輕人動不動就說為了理想,把工作辭了,然后在外面混一圈什么都沒有做出來,再跑回去啃老。我甚至見過一個男生去“啃”收入低微的女朋友,真不知道該怎么評論他。我曾把很多想創(chuàng)業(yè)的人都勸回去上班,因為我覺得他們還沒有準備好,不僅在精神上,而且在物質(zhì)上。
挪威著名劇作家易卜生寫過一部名劇《玩偶之家》,里面的女主人公娜拉一直活在傳統(tǒng)的婚姻制度下,跟丈夫的關(guān)系非常不平等,最終她覺醒了,終于離家出走開始了新的人生。幾乎所有人在讀完這部戲劇后都會贊揚娜拉追求自由平等的反叛精神,女權(quán)運動者對她更是贊嘆不已??墒囚斞傅目捶▍s不同,他寫下了《娜拉走后怎樣》一文。魯迅寫道:
可是走了以后,有時卻也免不掉墮落或回來。否則,就得問:她除了覺醒的心以外,還帶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條像諸君一樣的紫紅的絨繩的圍巾,那可是無論寬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不中用。
她還須更富有,提包里有準備,直白地說,就是要有錢。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
所以為娜拉計,錢——高雅地說罷,就是經(jīng)濟,是最要緊的了。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
魯迅是我非常欽佩的人,對于物質(zhì)生活的態(tài)度,我頗為贊成他的一些看法。也就是說,我贊同“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那些為了理想而奮斗的年輕人,不要因為看到很多人辭職或者退學后發(fā)了財,就天真地認為只要將自己置之死地就能后生?,F(xiàn)實情況往往是,置之死地后大部分情況是死掉了。很多人尤其是媒體為了嘩眾取寵,過分渲染退學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但是他們常常故意顛倒因果關(guān)系。蓋茨、佩奇、布林和扎克伯格退學創(chuàng)業(yè)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們找到了掙錢的方法,然后才退學,而不是反過來,因為退學,所以創(chuàng)業(yè)成功。
不過,今天我更想說的是對錢的態(tài)度,而不是錢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如果用幾句簡單的話概括我的金錢觀,可以概括成這樣5句話:
1.錢是上帝存在你那里的,不是給你的,回頭你要還給他。
2.錢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
3.錢和任何東西,都是為了讓你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給你帶來麻煩。
4.錢是靠掙出來的,不是靠省出來的,而掙錢的效率取決于一個人的氣度。
5.錢是花不光的,但是可以迅速投(投資、投機)光。
(摘自《見識》 中信出版社 圖/游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