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已經(jīng)得到普及,成為了人們生產(chǎn)和生活當中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國內的計算機人才相對而言比較稀少,因此,近年來高校不斷開設與計算機相關的專業(yè),培養(yǎng)了大批的新型技術人才。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大大的提高了學生計算機應用的水平,本篇文章主要探討在高校計算機教改中行動導向教學的應用。
關鍵詞:高校;計算機教改;行動導向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過程中,計算機技術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國內各大高校為了能夠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所需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促進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對計算技術教學的重視。在此過程中行動導向教學的出現(xiàn),將高校計算機教學水平大大提高,解決了人才資源稀缺的問題。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實際性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便成為了當前教學者們的主要工作。
一、高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雖然國內的計算機行業(yè)得到迅速的發(fā)展,各大高校也因此設立計算機類專業(yè)。但是大部分高校在教學過程中,仍然保持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非常落后,并且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設備陳舊等等,嚴重阻礙了國內計算機教學的整體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教師只是在講臺上一味地“演講”,將知識灌輸?shù)綄W生的頭腦當中。但是計算機技術作為一項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學科,這樣的講課方式可謂是一個致命的缺陷。
(一)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觀念的落后與否,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效率。就目前情況來看,仍然有一部分教師的教學思想停留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當中,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把教師當成是課堂的主體,讓學生被動的吸收知識,從而導致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的學習沒有積極性。長此以往,不僅教學效率低下,還會影響到學生將來的學習生涯。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
教學方法的單一性是目前各大高校計算機技術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受傳統(tǒng)的觀念的影響,在計算機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數(shù)失憶課堂的形式進行教學活動,在課上留給學生的實踐時間非常短[1]。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一直讓學生接觸理論性的知識,而不組織學生動手操作的話,將很難讓學生把握其中的知識難點,從而導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達不到理想中的效果。與此同時,如果在課堂中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并且還布置了大量的課后作業(yè)的話,將會直接造成學生們對計算機技術的排斥心理,阻礙學生們計算機技術的學習進程。
(三)學校教學設備陳舊
既然計算機技術作為一門實際操作性很強的專業(yè),必然離不開學生們的動手操作環(huán)節(jié),如果在此過程中學校不能對學生們操作過程中的基礎設施進行保障的話,那么教學工作將會很難進行。如今計算機行業(yè)飛速發(fā)展,設備的革新速度相當之快,因此國內的大部分高校由于資金問題,對計算機設備都沒有進行很好的更新?lián)Q代。這樣的情況嚴重阻礙了計算機技術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很難保證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們的學習態(tài)度。
(四)課堂效率低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計算機技術教學都不能夠激起學生們的積極性,學習氛圍受到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并且由于各種因素,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不負責任,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知識草草了之。從而使的學生在沒有學習興趣的前提下,掌握的知識更加稀少,導致計算機技術課堂效率極低。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校的計算機教改中有何意義
針對上述問題,國內的教育者們積極尋找對策,在不斷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最終誕生了“行動導向教學法”。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獨立工作能力等一系列綜合素質,受到了廣大教育者的一致好評,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2]。
(一)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在高校計算機技術教學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再需要對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而是通過自身的實踐與討論,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從而掌握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知識難點。在此過程中發(fā)掘了學生的潛能,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二)提高獨立工作能力
在高校計算機技術教學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學課堂的主體得到非常大的轉變,直接由教師轉化為學生。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學生們自主的進行實踐探究與反復練習,掌握計算機技術的知識,遇到問題時先是自主研究,隨后進行小組討論,最后在求助教師。這樣的流程能夠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
(三)提高合作協(xié)調能力
在高校計算機技術教學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們的合作協(xié)調能力。學生們在完成教師所設定的任務目標時,通常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將各自掌握的知識通過合作的形式進行整合,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在此過程中,小組內的成員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對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有著很大的提升[3]。
(四)提高應變能力
在高校計算機技術教學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們的應變能力。在學生們進行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負責相應的項目,遇到問題能夠及時做出解決措施,從而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書教改中的應用措施
在高校計算機技術教改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過程中,還需要教育者們不斷的實踐總結,對該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教師們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行動導向教學法,常見的行動導向教學包括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等。
(一)任務教學法
在實施任務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主要是以教學任務為核心進行計算機專業(yè)技能的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同,任務教學法不僅僅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輸,同時注重著學生們的實際操作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的弊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反應能力,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項目教學法
在實施項目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主要是以下發(fā)向項目的形式,給每個小組設立一個項目,讓學生們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結合,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在實際過程中,由于受到責任感的影響,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會對項目貢獻出一份力量,由小組內的成員共同完成項目內容[4]。在此過程中,不僅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思想。
(三)模擬教學法
在實施模擬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們主要通過對工作情景的模擬,給學生制造出逼真的工作氛圍,把學生們融入到氛圍當中,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練習的機會,鞏固實踐操作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并加深印象,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計算機技術,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結束語:
為了促進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培養(yǎng)國家發(fā)展所需的信息技術人才,“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各大高校信息技術教改中的應用是十分有必要的。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有效的提高了高校計算機課堂的課堂效率、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國內計算機技術的教學帶來了重大影響。
參考文獻:
[1]張一帆,史素娟.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教改中的應用[J].中文信息,2018(10):197-198.
[2]程麗玲.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教改中的應用分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33):168-169.
[3]雷金.淺談新教改背景下高校計算機網(wǎng)絡教學的課程改革[J].數(shù)碼設計(下),2018(9):14-15.
[4]黃小龍.基于就業(yè)導向下的高校計算機教改研究[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chǎn)品,2018(10):242.
作者簡介:盧燕,講師,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軟件技術,工程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