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潔
【摘要】“語言能力”作為英語學科的首要核心素養(yǎng),表演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教學手段。本文將通過論述積極的情緒情感在英語課堂表演中的必要性,提出相應的實施策略。
【關(guān)鍵詞】課堂表演?積極情緒?小學英語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zhì)、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小學英語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場所。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痹谛W英語實際教學過程中,表演作為小學英語課堂中使用最為頻繁的教學手段,積極的情緒情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語言學習中,學生通過對文本的理解和對人物的情緒情感體驗,提高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zhì);通過真實的語言操練環(huán)境,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一、積極情緒情感融入英語課堂表演中的必要性
1.學生的學習需要積極的情緒情感
小學生,尤其是中、低年級的小學生,其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決定了其注意力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較差,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不強,他們的學習活動會受情緒因素影響,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堅持度會受到當時情緒的影響;不僅如此,學生在積極情緒情感的狀態(tài)下學習要比在消極懈怠狀態(tài)下習得的效果要好。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波衛(wèi)爾揭示了記憶力與人的情緒狀態(tài)有密切關(guān)系:如果識記內(nèi)容是在學生心情歡樂時識記的,多數(shù)情況比較容易回想起來;反之,回憶效果明顯較差。由此可見,積極的情緒情感對于小學生的英語課堂學習十分有必要。
2.英語的學習性質(zhì)需要學習者的積極情緒情感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英語課程不僅是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也是他們磨礪意志、發(fā)展思維、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這就體現(xiàn)了英語學習的困難性和長期性。積極的情緒情感會讓學習者的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記憶力增強,學習效率提高;與此同時,英語學習帶來的成就感也會讓學習者樹立自信心,增強學習動力,以更加積極的情感狀態(tài)來應對英語學習,形成良性循環(huán)。
3.英語課堂表演的過程需要積極投入情緒和情感
英語課堂中的表演是一個需要學生合作綜合運用語言的復雜過程,而非以背誦的形式將課文內(nèi)容簡單地呈現(xiàn),要用表演來展示課文內(nèi)容。這就需要學習者以積極的情感狀態(tài)去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人物的情緒,把握人物情感,通過模仿來體會語言背后所要表達的感情色彩,從而鍛煉和提高學習者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小學英語課堂中積極情緒情感培養(yǎng)對策
1.提高教師的積極性
表演是小學英語課堂中最常用的教學策略,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具備良好的課堂節(jié)奏把握能力、課堂活動氛圍的營造能力、課堂表演活動的組織能力以及課堂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能力等。一方面,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以積極的應對心態(tài)來開展課堂角色表演活動。例如譯林版牛津英語1A的Story?time板塊,每一個單元的該板塊已經(jīng)較之前舊版語句增多,更具情境性,但如果教師消極備課、上課,這么好的“劇本”也只是通過朗讀幾遍,背誦幾遍而一帶而過,這樣導致的結(jié)果就是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因為沒有角色表演,對話背誦得再熟練,也只不過是語言形式,很難內(nèi)化成語言語用。
另一方面,教師需要以自信大方的精神狀態(tài)去感染學生,用熱情去影響學生的情緒,用激情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小學低年級學生處于懵懂狀態(tài),但是他們會模仿教師各種各樣的動作甚至情緒;中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chǔ),會非常樂于參加表演,此時則需要教師將字里行間人物的情緒情感挖掘得更深一些,甚至夸張一些,這樣學生對于這一課堂活動會更感興趣,同時也能夠?qū)W到的語言知識點有全方位的體驗;高年級學生盡管情緒情感更加穩(wěn)定、細膩,語言也更加豐富,但是他們有害羞心理,教師更需要以自身的自信和熱情去鼓勵每一個孩子大膽地說,勇敢地演,語言就是在對話表演中生成的。因此,無論面對哪一階段的學生,都需要教師用舉手投足間的自信和熱情感染學生,影響學生的情緒,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2.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Dale)在“學習記憶金字塔”中提出了“實際演練”和“馬上應用”,能夠讓學習者記住的內(nèi)容最多,英語課堂中的表演能夠同時應用到這兩種學習方法,根據(jù)筆者所從教班級的學生反饋情況來看,的確如此:如果一堂課中學生們經(jīng)過精心準備和排練,在臺上能夠流暢地將Story?time?或者Cartoon?time中的內(nèi)容表演出來,學生能夠很大程度地吸收語言知識點;如果學生們的情緒非常高,能把文中人物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那么這篇課文他們到學期結(jié)束都耳熟能詳。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3A?Unit?5?Look?at?me!中?Cartoon?time,講述的是Bobby媽媽購物回來,給爸爸展示新衣服,但是Bobby毫不關(guān)心,只顧著看報紙。盡管是簡單的語言,但是在實際課堂中學生樂此不疲地生成了五花八門的“爸爸”和“媽媽”。由于當時教師營造的課堂氛圍比較輕松活躍,同時教師也融入角色表演的活動中,在此就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來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表演活動后,學生們體會到的是說“Look?at?my?new...”這句話話的人是欣喜激動的,同時讓別人看也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贊賞;“Its?nice./Its?great.”說的語氣不一樣,說話人的情緒也是不一樣的,由此學生也體會到了這兩句語言用法的差異。
學生之間的情緒也是能夠相互感染的,當一組學生中某一個角色的扮演者將這個角色演繹得十分到位,甚至恰到好處的夸張,那么下一組學生中扮演這個角色的學生就會考慮模仿他或者怎樣把這個角色演得更好。
3.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的人文性
語言學家克拉伸說過:“學習的情感因素會阻礙或加速語言的習得,只有在最佳的情感條件下,才會產(chǎn)生真正的習得?!薄白罴训那楦小眮碓从凇鞍踩€(wěn)定”的學習環(huán)境,這就需要師生共同創(chuàng)設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首先,教師要做到和藹可親,幽默風趣,富有感染力,學生的注意力才能被吸引從而對該教師授課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其次,對于某個學生所犯的語言錯誤,教師不應加以責備,而要利用自身教學的藝術(shù)將其轉(zhuǎn)化成一個語言學習的契機,讓該生以及其他學生在之后的表演以及之后的語境中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最后,教師在安排小組表演的時候要讓學生懂得相互協(xié)作幫助,通過練習磨合來提高語言綜合能力。只有這樣的學習氛圍才能保證學生擁有足夠的情緒安全感,從而讓他們能夠更加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更加自然地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對于語言的理解表演出來。
在當代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英語學科的課堂應當是學生語言實踐的過程,而表演作為小學英語課堂使用最為頻繁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教師在引導學生表演的過程中要充分備課,整合好教學資源,課上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情緒,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體會語言背后的情緒情感,從而促進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倪京風.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師生觀——讓師生走向共同發(fā)展[J].思想理論教育,2008(4).
[2]?黃曉蓮.編演課本?。簩υ捠秸Z文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
[3]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zhì)內(nèi)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