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蘇炳添是亞洲百米徑賽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是首次突破百米徑賽10秒大關的亞洲人,曾兩次追平百米徑賽亞洲紀錄,也是6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2018年8月26日,在雅加達亞運會田徑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以9秒92的成績打破亞運會紀錄。
和很多調皮的男生一樣,我小時候也很愛表現(xiàn)自己。初中時,我的座位在靠墻的位置,如果從外面回到座位,我常常不會讓旁邊的人站起來,而是自己從過道跳到兩個凳子的縫隙,然后坐下去。身體的彈跳力和靈活性從小就還不錯。那時雖然只一米五幾,但是立定跳能摸到三米二的籃球架上比較高的位置,我記得當時能做到這一點的同學沒有很多。那時我也沒專門地練習過,更沒有想過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天賦,只是知道如果跑步,我可以跑得很快,但是跑得遠不遠我不知道。
我作為廣東人,和北方對比來說,身材可能偏矮小一點,但是在運動的靈活性方面可能會強很多。對于短跑來說,身高固然重要,但是靈活性一定要有。短跑需要很強的爆發(fā)力,如果不夠靈活,聽到槍聲跑出去的步伐就難以有特別快的節(jié)奏。身高和靈活性兩個條件都具備并且做到很好的,現(xiàn)在世界上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博爾特(Usain Bolt)。其他的運動員要么有身高優(yōu)勢,頻率沒有很快,要么頻率很快,沒有身高優(yōu)勢。
在靈活性方面,如果想要有新的突破,需要針對一些更加細節(jié)的小動作進行訓練。一個很小的動作就會改變向前性,包括下地給予整個身體反饋的力量。我們的教練常常拿著一件衣服作為比喻,跟我們講一個很簡單的動作:他捏住衣服的一個點,那個點是固定的,而點以下是不固定的,不固定的地方,就像我們靈活的雙腿。就像太極一樣,如果你用蠻力,很容易泄氣。
2007年,我18歲,到了廣東省隊?,F(xiàn)在想來,這是我人生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剛到專業(yè)隊時,我成績還不錯,練了近一年,成績沒有提高反而一直下降,我心里很不好受。為什么經歷了很長的訓練,比賽成績卻退步了?當時我想了很多,甚至不想再練了。教練袁國強讓我再堅持一下。他說:“你之前不是跟我練習,所以這段時間肯定會有起伏,可能再過一段時間,你的成績就會慢慢體現(xiàn)出來。”我聽了他的這句話,又堅持了兩三個月,后來經歷了一場比賽,我才真正確定自己要繼續(xù)走下去。也是在這個時候,我發(fā)現(xiàn),訓練方法的不同,會影響跑步的技術水平。如果沒有這個經歷,我不會有后來的成績。
在后來的幾年里,我取得了一些還可以的成績。我發(fā)現(xiàn),如果在一個項目中,你一直是一個領軍人物,你可能會很安逸,是很難想到要去做出改變的。只有更強大的對手出現(xiàn)的時候,你才會把自己的神經繃緊,才會想到:已經有人超越我了,我要不要追上去?
從跑步技巧上來看,跑60米和100米,我感覺到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60米需要的爆發(fā)力更強,在節(jié)奏方面的要求沒有100米那么細。我的優(yōu)勢是起跑很快,這在60米比賽中很有用,100米如果以60米的節(jié)奏去跑,后面的30米或40米會降速,所以需要一個更完整更適合自己身高的節(jié)奏。相對來說,100米跑出去以后不僅要快,還要保持時間更長。這個問題一直存在,只是我沒去改變。
如果沒有對手,我可能不會改變。當時遇到的對手是張培萌。那幾年里,我和他在相互競爭中,把百米的成績推到了10秒。
我出道時,張培萌已經是國內第一。2011年我們同場比賽,我第一次破了全國紀錄。我記得張培萌跟我說過他對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2012年,我在日本,他在現(xiàn)場看我跑的100米,跑了10秒04。這個事情給了他很大的震動。
他也做出了改變。2013年,他把自己的成績提高到了10秒,蓋過了我。他讓我知道有一個對手存在。我感覺到了威脅。
影響都是相互的。未必是你自覺地要改變,而是在你到達一定的水平之后對于自己所處的位置感到危險時,如果你想要拿第一,你可能會想盡辦法把自己的潛力逼出來。有時候,對手不逼你一把,可能你就還是覺得自己已經足夠了。你看到別人更強,你也想更強,你就會思考,在自己原來優(yōu)勢的基礎上如何發(fā)揮更好。
張培萌突破10秒之后,如果我不改變技術,不可能突破他的成績。通過什么辦法?原來的節(jié)奏已經形成一種記憶,難以進步,必須做出一些改變。當時,我也不確定改變之后是否一定能夠進步,但我想嘗試一種可能性。如果我重新學習,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節(jié)奏?
2013年和2014年,我去美國訓練,學習到了很多新東西。我在技術上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
2014年,我做出的最大改變,是換了起跑腿。以前是右腳在前面,我換成了左腳在前面。這相當于把以前的東西打破,重新學跑步,就好像你一直是左手吃飯,突然變成右手的感覺。我還不知道改變后會不會真的更快,我只是為了得到一個更新的節(jié)奏。
后來的事實證明,我的嘗試是對的。
張培萌跑了10秒之后,2015年,我把成績提高到了9秒99。一直到我現(xiàn)在的9秒91。
如果在訓練上更早地做出這個改變,是不是可以取得更高的成就?我問了現(xiàn)在的教練蘭迪·亨廷頓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不一定”:“很多東西是需要積累的,你這幾年經歷的東西更多了,體會的東西更多了,才有現(xiàn)階段的境界,如果很早之前你就跟我練,也許你的心態(tài)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
現(xiàn)在,我的競爭對象變成了自己。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要突破9秒90的成績。這是一個大關,就像破10秒一樣。因為我是國內第一個破10秒大關的,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第一個突破9秒90的運動員。
中國田徑隊有“走出去,請進來”的政策,之前,是我們去國外學習?,F(xiàn)在,和我同時期的短跑運動員已經成熟了,達到了國際的水平,國家把一些國外厲害的教練請過來直接帶我們,針對性更強,可以得到更及時的指導,對一些技術上面的要求也會更仔細。而年輕一些運動員,還在走出去學習。對于體育運動來說,再高水平的運動員,都會有退出的時候。有那么一刻屬于自己,就很好了。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推動這個項目繼續(xù)發(fā)展下去,讓國家年輕的一批運動員,看到我們在奧運會、世錦賽、亞運會上做到一些他們覺得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讓他們覺得他們繼續(xù)練下去,也許可以做到更好。讓他們看到希望。
在我這些美好而短暫的榮譽背后,也有過痛苦的經歷。記得在2009年的時候,我有一次做力量練習不知哪里不對,當天還好好的,第二天睡醒以后,發(fā)現(xiàn)自己躺著起不來了,需要別人拉著才能起來。當時,走路走不了,睡覺趴著躺著都不行,坐著也不行。這種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了三個多月,我以為自己練不了了,是不是要退役了?我看著別人訓練,自己很想練,但沒法兒練,那段時間挺痛苦的。但我還是挺過來了。
短跑一直被認為是挑戰(zhàn)速度的極限。對我來說,人不應該給自己設限,而要看看能不能逼自己做出新的成績。突破自我極限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好好訓練。有時你在特別累、特別無聊、特別枯燥的時候,你想一想自己的目標,那就不累了。我的目標就是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