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杭
中醫(yī)認為“茶為萬病之藥”,茶味苦、甘,性涼。能醒精神、消疲倦、清利頭目、解渴、消暑、利尿、解毒、降逆、消食積、去肥膩、醒酒、清熱、瀉火、補益緩和、延年益壽。對腸胃的主要作用有中樞興奮、食欲增加、刺激交感神經和胃液胃酸分泌,降低痛閾,減輕腹部不適和隱痛,能興奮腸道平滑肌,促進腸蠕動和通便作用。
很多人認為,腸胃不好的人不宜喝茶。其實不然,腸胃不好也能喝茶,只是選擇茶葉的種類和飲量有所不同。
一般腸胃有毛病時,不宜飲濃茶,每日不超過10~15克,咖啡因含量不超過100~150毫克,各人對飲茶后的反應性也不相同,以飲用后感覺舒服、腸胃不適癥狀改善為前提。
當你餐后腹脹、早飽、食欲不振時,宜飲用綠茶。綠茶中的咖啡因含量雖不及紅茶多,但游離的咖啡因刺激胃液和胃酸分泌快而明顯,餐前餐后飲一點綠茶能增加食欲、消除腹脹,特別在對體質較弱,消化能力不強,萎縮性胃炎、胃下垂,各種慢性病的恢復期食欲減退等時。當然,也可飲用起效和作用較為溫和的紅茶。
當你上腹痛、空腹反酸時,宜飲用紅茶,不宜飲用綠茶,更不宜在空腹時大量飲用。紅茶中咖啡因含量雖高但與茶多酚產物結合后,對胃酸的刺激作用變得溫和,很適合胃酸高的朋友,并能改善微循環(huán),有助于胃黏膜的營養(yǎng)和修復,對高酸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食管反流病等有良好效果。
當你大便干結、排便困難時,宜飲紅茶。紅茶中的咖啡因含量相對較高,能促進腸蠕動溫和而持久。紅茶中茶多酚已被發(fā)酵轉化,含量下降,收斂作用降低,特別適合于慢性便秘者飲用,可作為便秘的輔助治療手段。但不宜飲用較濃的紅茶,因為紅茶有明顯的利尿作用,使腸道水分吸收增多,反而會導致大便干結。
當你大便稀溏和腹瀉時,宜飲綠茶。醫(yī)圣張仲景說:“茶治便膿血甚效?!辈瓒喾幽苁鼓c道蛋白質凝固沉淀而有收斂作用,并能凝固細菌病毒蛋白質而產生抗炎作用。因此,中醫(yī)和民間常用濃綠茶或以綠茶研末服之,治療細菌性痢疾、病毒性腸炎等腸道疾病。(過去一直認為是鞣酸的作用,實際上茶葉中不含鞣酸。)
當你腸胃有急性炎癥出血時,暫不宜飲茶。茶葉中的咖啡因有擴血管、刺激胃酸和促進腸蠕動的作用和茶多酚使蛋白質凝固收斂的作用,當胃十二指腸糜爛和潰瘍出血、潰瘍性結腸炎有黏液血便或腸胃道有梗阻等病變時,不宜飲茶,或只能飲用較淡的紅茶,或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飲用。
當你腸胃功能正常時,宜紅綠茶交替飲用。由于紅茶和綠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的不同,對腸胃功能的影響也不同,為了使腸胃功能不致紊亂,同時發(fā)揮不同茶葉的最好保健作用,宜不同茶葉交替飲用。茶水中的咖啡因含量沖泡后第一開時稍淡,餐前少量飲用可開胃;第二開時最濃,宜餐后飲用助消化;第三、四開時較淡,宜空腹時飲用以減少對腸胃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