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祥俊
(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qū)農(nóng)林漁業(yè)局,325000)
楊梅是我國特有的水果,在華東、華南、西南等地區(qū)廣為種植。因其色澤鮮艷、口感酸甜、營養(yǎng)豐富、風味誘人,深受消費者喜歡。由于楊梅成熟期在5—7月,恰逢高溫高濕天氣,加上楊梅果肉裸露,柔軟多汁,糖分多,容易在果實膨大期和采摘期滋生病蟲,大大降低了果實品質,造成一定的經(jīng)濟損失。因此,果農(nóng)習慣在楊梅種植中,尤其是果實成熟期頻繁使用農(nóng)藥除蟲治病。在與病蟲爭奪果實的同時,也加大了果實農(nóng)藥殘留超標的安全隱患,這與提倡農(nóng)業(yè)綠色發(fā)展、質量優(yōu)先的理念背道而馳。因此,近年來各地都在楊梅產(chǎn)區(qū)推廣無害化生產(chǎn)技術,努力提高楊梅病蟲害綜合治理、綠色防控水平,力爭使廣大人民吃上“放心梅”。
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qū)是“中國楊梅之鄉(xiāng)”,是著名楊梅品種丁岙楊梅的原產(chǎn)地。近年來,我們因地制宜,以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為依托,在大力推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chǎn)品——丁岙楊梅》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借鑒利用各地的先進經(jīng)驗,在楊梅生產(chǎn)中全程使用綠色防控技術,全面實施楊梅放心工程,使全區(qū)楊梅質量安全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丁岙楊梅的果實肉柱柔軟,容易被害蟲侵入或感染病菌。新發(fā)展楊梅園可以適當栽種東魁楊梅、黑炭梅等品種。部分老化丁岙楊梅、地方種楊梅可以通過高接換種方法進行更新。
當?shù)刂髟云贩N丁岙楊梅大多種植于20世紀80年代,樹齡已經(jīng)超過30年,很多果園的樹體出現(xiàn)生長衰退、果品質量降低、病蟲害滋生嚴重等現(xiàn)象。近幾年,我們大力推廣大枝高接、矮化復壯、控果限產(chǎn)等技術,配合適當?shù)霓r(nóng)藝措施和肥水管理,使衰老樹體得以更新復壯,使單果重提高、風味變好,提高了果品質量和經(jīng)濟效益。
春季重剪,2—4月花期,對樹冠上部、外圍郁閉或者無法采摘果實的枝條從基部進行剪除,以降低果園郁閉度,增加枝條通風透光。5月上旬當果實花生米大小時,分2次進行疏果,確保15厘米以上的長果枝和粗壯果枝留果3~4個,5~15厘米的果枝留果2~3個,5厘米以下的短果枝留果1個。同時要及時清理落地果,將楊梅成熟前的生理落果和成熟采取期的落地爛果揀盡,送出園外沼氣池或一定距離的地方深埋處理,可壓低蟲源基數(shù)。采果后增施有機肥和鉀肥,株施餅肥3千克加硫酸鉀1千克,人為增強樹體自然控害能力和抗病蟲能力。冬季清園要剪除枯枝及蟲害嚴重枝,以減少蟲源。
利用害蟲的趨光、趨波特性,在果園安裝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害蟲,降低田間落卵量,壓低蟲口基數(shù),減少農(nóng)藥的使用量和次數(shù)。操作要點:4—6月每天傍晚開燈,早上關燈,殺蟲燈宜安裝在果園的制高點和外圍,高度2.0~2.5米,每公頃安裝3盞,重點誘殺金龜子、卷葉蛾、透翅蛾等害蟲的成蟲。利用害蟲的趨色性,在田間懸掛黃板、藍板等色板誘殺果蠅、蚜蟲、葉蟬等小型害蟲。操作要點:在蟲害發(fā)生早期,蟲量發(fā)生少時使用,每樹樹冠1.5~2.0米處掛置1~2片(每片大小為20厘米×25厘米左右),每年使用2~3次。
網(wǎng)室避雨栽培又叫羅幔避雨栽培,利用網(wǎng)紗、鋼管和薄膜為主要材料,山地果園根據(jù)地勢搭建大小高度合適的網(wǎng)室,頂部離樹冠1米左右。采摘前20天,網(wǎng)室頂部加蓋透光薄膜擋雨。2015年起,我們開始在矮化樹、中低齡樹上推廣應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避雨可防落防爛,又可減少果蠅、鳥、蜂等危害,可謂一舉兩得。
5月上旬開始,利用害蟲的趨味性,自制糖醋液誘蟲器誘殺害蟲。具體制作要點:糖醋液按照5%米醋+5%紅糖+1%香精(天然水果香酚)+0.01%甲維鹽顆粒劑的比例勾兌而成,用礦泉水瓶或可樂瓶作容器,在瓶壁上開幾個小洞,以便害蟲進入,灌入高度5厘米左右的糖醋液,懸掛在果樹上,每畝掛5~10個。瓶子需掛于樹冠外圍的中上部無遮擋處。也可用落地果或爛水果∶敵百蟲=100∶1的比例配制藥液裝在塑料罐內(nèi),用相同方法誘殺。
重點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環(huán)境友好型農(nóng)藥,科學規(guī)范使用農(nóng)藥,包括適期適量、對癥用藥、交替用藥、混合用藥,盡量減少農(nóng)藥用量,提高用藥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農(nóng)藥使用造成的負面影響。
4月下旬,每畝用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50克+6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40克+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15克兌水75千克噴霧防治,噴霧范圍包括樹冠下地面,可防治卷葉蛾、果蠅、介殼蟲、尺蠖、褐斑病等病蟲害。
5月上旬,每畝用60克/升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50毫升+10%抑霉唑水乳劑100克(或250克/升嘧菌酯懸浮液50毫升)兌水75千克,噴霧范圍包括樹冠下地面,可防治卷葉蛾、果蠅、白腐病等病蟲害。
在楊梅果實硬核著色(由青轉紅)進入進成熟期時,將0.1%阿維菌素濃餌劑稀釋3倍后灌入誘殺瓶(或罐),掛樹誘殺,每樹掛1個,可誘殺果蠅成蟲。
冬季11月至次年2月,用3~5波美度石硫合劑噴灑全樹和全園地表,可預防介殼蟲、褐斑病、干枯病等病蟲害;同時,采用專用樹干涂白劑或自制涂白劑進行樹干涂白。
以上農(nóng)藥的使用要有足夠的安全間隔期,同時要確保楊梅采摘前20天不施用任何農(nóng)藥和生長調節(jié)劑。
注重保護和利用草蛉類、瓢蟲類、小蜂類等天敵。對天??梢圆扇∪斯ゃ^殺,即在清明前后,在樹干有新鮮蟲糞處,用鋼絲鉤殺。白蟻可采取冬季挖掘巢穴進行端除。
宜用“自然生草法”,1年生草本植物(高稈、纏繞攀援性除外)任其自然生長,采果前人工或機器清除樹冠下雜草,留茬3~5厘米高,將雜草枝葉覆蓋樹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