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王勃的《滕王閣序》是駢文發(fā)展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其語言優(yōu)美,句式多變,善于用典。其典故來源廣,用法靈活多變,用典貼切。通過賞析《滕王閣序》用典藝術,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文本鑒賞的能力。
關鍵詞:《滕王閣序》用典 藝術 主旨
《滕王閣序》是王勃最為有名的作品,也是初唐駢文的代表?!坝捎谟玫渲撩?,集切題、雋永、典雅、和諧之美于一爐,所以世人盛贊《滕王閣序》為‘千古奇文,并斷言‘后人難以為繼”[1]《滕王閣序》用駢文的形式展現盛宴美景、借典抒發(fā)復雜的情感,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高度融合。
一.《滕王閣序》用典分析
(一)用典種類
《滕王閣序》用典主要可以分為三類:神話傳說、語典和事典。神話傳說的有,“騰蛟起鳳”出自《西京雜記》,傳說董仲舒夢蛟龍入懷;又說楊雄作夢見自己吐出鳳凰。中“貪泉”說的是傳說廣州有水名貪泉,人喝這里的水之后會變得貪婪;“涸轍”出自《莊子·外物》記載的是一個涸轍鮒魚求救的故事。語典指的是所用的詞語出自前人文句。比如,“鄴水朱華”中“朱華”典出曹植的《公宴詩》詩句:“秋蘭披長坂,朱華冒綠池”。而“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中“潘與陸”出自鐘嶸的《詩品》:“余嘗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滕王閣序》運用事典最多,按照典源文獻歸納舉例,有出自《史記》的典故,“宣室”記載漢文帝把遷謫長沙的賈誼調回長安,召見于宣室,還有典型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事典源出《后漢書》的有:“徐孺下陳蕃之榻”記載豫章太守陳蕃專門為徐孺子準備了一張可活動的床,來時放下,走后掛起。“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中的梁鴻因作詩諷刺君王,得罪了漢章帝,被迫逃到齊魯一帶躲避。還有出自《晉書》、《漢書》等典籍,所用典故典源文獻豐富??梢?,王勃現場調動如此多不同出處的典故,彰顯了作者的學識。
(二)用典的方式與手法
在這篇序文中,運用典故的方式是不同的。有明用與暗用之分,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以他們的人生感慨自己年,歲月易逝但功業(yè)難就。這是明用,很明顯看出此句運用典故;有暗用的,如:“今茲捧袂,喜托龍門”,這里借魚躍龍門變飛龍的故事,表示自己因見到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價。這種不直接引錄原文,而用自己語言表達,用典不明顯,不理解典故內容難以理解句意。又有正用與反用之別,如,正用的有,“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用賈誼被接見的事件表達自己對功名的無限向往;反用如,“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表明不可以學習阮籍窮途哭泣。
《滕王閣序》用典的手法有用人名、地名引出典出,也有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概括典故的內容,從字面意思可以大概理解句意。人名引帶典故在文中多以事典出現,比如,“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中的賈誼、梁鴻二人。地名引帶的典故有,“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彭澤”指彭澤指陶淵明,他曾做過彭澤令;“臨川”指曾任臨川的謝靈運。概括法的有,“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
二.《滕王閣序》用典藝術
用典作為駢文的特征之一,用典恰當即體現了作者的才學,也使文章具有典雅美。王勃運用如此多的典故,在于追求語言典雅之美,在于委婉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一)用典貼切,符合交際
根據王定保在《唐摭言》的記載,說明了王勃是臨場提筆而寫的,主要是為了應酬而作。首先,贊美洪州、主人及賓客,表達自己參加宴會的榮幸。用“龍光”、“牛斗”夸贊洪州是寶地;“徐孺下陳蕃之榻”用來贊揚宴會上的嘉賓“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表明自己很高興結交各位名人,“今茲捧袂,喜托龍門”、“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體現了對閻公的贊美??梢姡谘鐣?,王勃非常尊重眾人,而貶低自己的身份,說自己并不像謝玄那樣出色,卻能在宴會上結交名士,又以“孟母三遷”、“孔鯉應對”以及“楊意薦賢”、“鐘期善聽”等均是用古人的事跡同自己展開對比,看到自身的差距。唐初,大批青年知識分子對政治舞臺充滿熱情,渴望建功立業(yè)?!巴L安于日下”“奉宣室以何年”表現了自己或在座的人對朝廷的向往之情,接著用了一系列懷才不遇的歷史人物,如,李廣、馮唐等人,間接坦露對自己對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啊峨蹰w序》一文中所用的典故絕大多數都是人們所熟知的,而且其所呈現出的主題也都是統(tǒng)一的”。[2]引用典故中的人物都是歷史人物,也是當時文人雅客所熟知的,這樣可以拉近與賓客們的距離。
(二)言簡意賅,含蓄典雅
這篇駢文用典很多,作者結合表達需要,對典故加以改動但內涵豐富。比如,用“貪泉”二字引出有關貪泉的傳說;用“涸轍”引出車轍鮒魚的故事,“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這兩句表達了作者高潔的品質。此外,用典因外在形式精練而內涵豐富,富有典雅美。“典雅美是一種綜合的美感。典雅之美往往具有高深、幽奧、華貴的美感內涵,它通過用典和藻飾的中介作用與讀者”。[3]這種表達方式是深奧的,只有透過字面意思理解其深層次意思才能理解作者之意,在理解中領會用典的典雅美。比如,“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睢園綠竹”指代在座賓客猶如當時聚集睢園里的文人雅士一般,知道了這個典故就容易理解其氣概超過了陶淵明。失意的他未掩蓋內心的苦悶,引用李廣、馮唐、賈誼等人間接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窮且益堅的信念。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感情委婉地表達,使文章抒發(fā)的感情變得含蓄委婉。
三.《滕王閣序》用典與主旨意蘊
運用典故使作者表達的情感非常含蓄,眾多典故與上下文聯系又有著不同的內涵,讀者容易對這篇散文的主旨產生分歧。
(一)躬逢盛餞的喜悅之情
王勃南下探望父親路過滕王閣,有幸參加了這次勝友如云、高朋滿座的盛大宴會,心里自然很愉悅。先用兩個典故“龍光射牛斗之墟;徐孺下陳蕃之榻”夸贊洪州人杰地靈。接著又贊美宴會上的主人及賓客,有聲望的都督閻公,有德行美好的宇文新州刺史,有眾望所歸的孟學士,其文彩如蛟龍騰空、鳳凰飛起。心情大好的王勃,登上壯麗的樓閣,看見閣樓下面是閭閻撲低的富庶人家。四周的自然景物是“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可謂寫盡了九月之景,上句色彩淡雅,下句較為濃重,在對比中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又遠望天空是“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欣喜之余寫下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的千古名句,上下渾然一體的立體感,秋水與長天渾然一色,而實景和虛景相襯的絕美秋景圖,作者筆下的秋景是有色彩的。在隆重高雅的盛會上,賢主嘉賓面對良辰美景,他們吟詩作賦,蕭聲、歌聲不斷。盛會之時,王勃游目騁懷,心中喜悅之情,盡在華彩的篇章中,他高度贊美了這里的人、事、景。
(二)懷才不遇的苦悶之情
面對良辰美景,失意之人難免登高生悲。他曾因一篇《檄英王雞文》而得罪朝廷而被趕出王府,便開始了宦游生涯。之后他的報效朝廷之心,總被無情的打擊,甚至連他的父親也因他的官司被調到交趾縣當小縣令。這樣的人生境遇,進而興盡悲來,悲自己身在他鄉(xiāng),無人能解心中苦,再借“望長安與日下,目吳會于云間”悲自己無報效朝廷的機會。接著寫, 馮唐頗有才干但無用武之地,李廣屢立戰(zhàn)功,卻終身未封候。賈誼遭排擠,梁鴻逃隱到濱海之地。這些人不幸的遭遇如同今日的王勃,富有才華卻無作為。期待什么時候才能被召見于宣室,什么時候才有建功立業(yè)、實現理想的機會。
(三)建功立業(yè)的渴望之情
即使是失意之人,但也不能就此屈服,要想改變這種多舛的命運就需要人能洞察事物的發(fā)展趨勢并能抓住時機。王勃借典抒懷,勉勵自己和后人不要輕易放棄,而是要“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這是作者的內心堅定的信念,同時也表明了堅守節(jié)操的決心,即使喝了貪泉的水也依然能保持純正。接下來又說北海雖遠,但借風勢可以達到,要珍惜現在及將來的時光,待機而發(fā)。不學孟嘗空有報國之情,更不仿效阮藉在窮途時哭泣,這是作者感情的升華。最后作者更進一步表示,他雖只是一個書生,愿學少年將領終軍率兵遠征,也有班超投筆從戎的懷抱,更羨慕宗愨“乘長風破萬里浪”的遠大志向。
參考文獻
[1]徐逢春.《滕王閣序》用典之妙[J].學語文,2016(2):59.
[2]莫山洪.《滕王閣序》典故運用的藝術及其文化意蘊[J].古典文學常識,2014(5):31.
[3](中)莫道才.駢文通論[M].濟南:齊魯書社,2010:158.
(作者介紹:賀建珍,寶雞文理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