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得以全面深化,新時期的體育教學目標,應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體驗機會,學會尊重學生自然的成長規(guī)律,通過教學方案的設計、教學過程的簡化、教學內容的補充,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訓練,爭取成為一名高素質、全能型的棟梁之材。另外,教師還要探索不同的、有效的教學策略,來給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使他們更加熱愛運動,建立起終身的健康意識,如此一來,小學體育教學工作也能走向更大的成功,助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持續(xù)加快。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體育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系統訓練,對于學生身體成長、思維拓展、智力發(fā)育而言是大有裨益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很少有機會完成自己喜歡的訓練項目,家長過于溺愛孩子,更不喜歡孩子參與危險性很強的課程項目,這樣,教師教學計劃的執(zhí)行就變得愈發(fā)困難,極大地阻礙著基礎教育事業(yè)長遠規(guī)劃目標的實現。要想改善上述弊端現狀,需要教師重新確立教學目標,運用有效性的教學策略,不斷增加一些趣味元素,來吸引學生全部的注意力。另外,充分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也是極為關鍵的,有必要引起學校、教師以及家長的多方關注。
一、 學會運用激勵方法,不斷提高學生興趣
正確應用激勵方式,既能夠去除學生的抵觸情緒,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調動學生的運動熱情,優(yōu)化最終的教學效果,真正達到一舉多得的目的。比如,體育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妨多給學生投去一些贊許的目光,拍一拍學生肩膀以示鼓勵,而不是簡單地用“好”“很好”表達自己的情感,使學生心理得不到滿足,還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又如,體育教師要用“你做得真好!”“老師欣賞你”“下次繼續(xù)努力?!眮順嫿ê椭C、融洽的師生互動關系,讓學生時刻保持活動積極性,并對后續(xù)訓練任務的提出充滿期待。其實,無聲的贊揚對于學生來說就是成長的動力,由教師為他們開拓出更為廣闊的進步空間,將會給學生的未來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可能。
二、 落實小組合作學習,張揚發(fā)展學生個性
小組合作屬于全新的教學方式,在體育課上有效地應用起來,有助于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弄清動作要領,體現出以生為本和因材施教。教師應充分地放權給學生,使學生擁有一定的“自由性”,在體驗中獲得成長樂趣,在嘗試中走向更大成功。首先,教師要設立一名小組長,引導著不同類型學生參與不同形式訓練。如教學“跳遠”時,可以組織“去海里捕魚”這樣的游戲活動,比一比,賽一賽,看哪組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捉住到了最多的魚。筆者相信,盡可能地活躍課堂氣氛,啟發(fā)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力與想象力,無論是教學工作的持續(xù)推進還是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都將收獲意外驚喜。其次,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合作訓練。因為合作訓練更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對設施器材、活動場地進行準確規(guī)劃,再讓學生自主選擇雙人合作、三人合作、五人合作內容,訓練的實效性得到了明顯的增加,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身體素質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三、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氛圍
陶行知先生說:“老師先成為一個小孩子,才能指引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突破自我、創(chuàng)新自我。”筆者從事了多年的小學體育教學工作,也覺得帶著童心走進學生的世界,以自身的情感去滋潤學生心田,構建起這樣的師生關系,才有利于后續(xù)教學計劃的全面落實。有了和諧師生關系的支撐,再去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打造優(yōu)質的互動平臺,學生不會帶著厭煩情緒參與訓練活動,甚至還能獨立創(chuàng)新,展現出自身實力,在無形中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比如說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師按照新課程標準制定完善的教學方案,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帶著良好情感贊揚學生,投入更多精力,結合素質教育,使學生身心都能得以最大的滿足;及時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糾正他們不良的行為習慣,最好能用學生的想法展開課堂的訓練,從而使體育教學有效性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四、 加大規(guī)范管理力度,優(yōu)化體育教學效果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需要學校、教師、社會多方共同努力。學校方面要強化體育管理的規(guī)范化,確保教師各項教學計劃得以順利實施,確保學生各類訓練活動得以積極參與。另外,教師設計出一套十分符合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體育課程體系也很有必要,可把學生學習、生活、鍛煉的時間安排得詳細周到,借此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教育部門應該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指導小學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比如,定期組織調研員到學校聽課,指出教師自身的問題和學生需要改進的地方;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總結改革的有效措施,專門建立網絡平臺,討論、研究、分享實踐經驗,用這樣的方式提高活動的質量,突顯開設體育課程的意義,增加學生鍛煉的主體優(yōu)勢。
五、 結語
總而言之,新時期應有新變化,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者組織訓練活動時,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要按照素質教育基本原則確定學生努力奮斗的方向,立于本職,達到創(chuàng)新。學生切實感知到體育學科的魅力所在,主動參與著不同類型的訓練項目,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便能真正實現個性化發(fā)展,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陳娜娜,韋宏浩.小學體育教育問題初探[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5(9):528-529.
[2]孟云萍.太原市小學體育教育現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16,4(20):321-322.
[3]李術芳.關于小學體育生活化教學的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3):188-189.
[4]劉明秋.新時期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J].教師,2017,39(20):64-65.
作者簡介:
謝立榮,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花都區(qū)教育局花東教育指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