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 南昌廣播電視臺
一篇新聞的產出需要進行事實采訪與信息收集、創(chuàng)作成稿和再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成稿是對采集到的信息、新聞事實進一步加工制作和補充。再創(chuàng)作實際是對新聞進一步編輯整理。當寫完初稿后,根據新聞特性對稿件內容進行整理,詳略得當,突出主題。在新聞采編工作中的創(chuàng)作成稿和再創(chuàng)作這兩步驟中,求異思維的運用不可缺少。新聞采編人員運用求異思維,開闊思路,推陳出新,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新聞主旨,從而有效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
多向求解法是指思維主體在質疑問難時盡可能從多個不同角度來考量,它強調的是跳出點、線、面的限制,立體式思考,有利于助畫方略,有效解決想法單一的問題。其應用可參考創(chuàng)造學奠基人奧斯本提出的頭腦風暴法,看法越多,好的看法出現概率越大。
多級發(fā)散法是指思維主體在解疑釋惑時,通過解離分析多個相關因素,逐層或逐級探本窮源的一種思維方法。在日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人們通常在腦海里將事物分成不同的部分、階段、層次,通過層層解離分析的探本窮源,突破思路。
側向思維發(fā)散法是指思維主體不僅在自己熟知的范疇內思考問題,還聯想到其他較為陌生的范疇,從而獲得一定的啟發(fā),再回到已知范疇中解決所遇到的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這種思維強調的是和其他領域進行結合、交叉,從其他角度解決問題。為大眾所熟悉的“聯想”與“類比”便是側向思維的體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斷變換視角去觀察同一座山,會發(fā)現看見的山也會呈現不同的姿態(tài)。這是思維視角轉換法的一種典型體現。思維視角轉換法是指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思維主體不斷改變思維切入點和關注點,再從該點出發(fā)不斷嘗試延伸思路,使思考對象陌生化,產生新認識的方法。
思維方向轉換法是指思維主體根據求解的需要,通過思維方向如正反、上下、左右、前后、增減等方向的互換,進行不同方向求解轉換的一種求異思維方法。正反思維互換是無可置疑的思維方向轉換法。人們習慣使用正向思維,格于成例地思考問題。如果將思維方向進行轉換,由正向思維轉向反向思維,那么人們在思考問題時,就能跳出常規(guī),改變思路,從相反方向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思路。
思維方式轉換法是指思維主體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通過改變不同的思維方式而獲得不同答案的思維方法。思維方式有橫向思維和縱向思維、理性思維和知性思維、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男性思維和女性思維等等多種方式。每一組思維方式都可以相互轉換。
新聞采編人員具有一定的主體意識,能夠發(fā)展其對新聞的獨特見解與品位,有利于做出具有顯著時代性,更加個性化的新聞報道。而求異思維的一個典型表現就是從超出常規(guī)的角度出發(fā),觀察和分析新聞事實,從而獲得截然不同的結果?,F如今行業(yè)內,有些新聞工作者過于追求新聞的“新奇”,為迎合部分觀眾的低級趣味,弱化了個人主體意識,忘卻了身為記者的責任。從此來看,新聞采編人員保持求異思維與主觀能動性同步,充分發(fā)揮個人主體意識,以獨特視角審視新聞內容,挖掘新聞的潛在價值,創(chuàng)作出優(yōu)質作品。
新聞采編現如今在業(yè)內競爭愈加激烈。在如此嚴峻的考驗下,要想自己不被市場所拋棄,只有發(fā)展和保持自己的風格。如何做到更深層次地拓展新聞的廣度與深度,促進新聞最大限度得到傳播,就需要求異思維在新聞采編工作得到有效利用。除此之外,新聞采編人員通過一次次出色的新聞報道將提高自身價值和競爭力。再則,將求異思維應用于新聞采編的實踐過程中,有利于新聞行業(yè)中建立良性競爭機制,促使整個新聞行業(yè)處在一種見解獨到深刻、思維活躍的良好氛圍之中,促進優(yōu)秀新聞作品的涌現。
新聞采編的具體內容就是對既定事實進行客觀再現。新聞采編人員應用求異思維對客觀事實進行再次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出既符合事實,又表達個人獨特觀點的新聞報道。入行多年的新聞工作者已經養(yǎng)成了固定的工作習慣,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但往往會因此陷入創(chuàng)作的困境,寫出的文章干燥無味的,缺乏個人創(chuàng)造甚至出現視角模糊的問題。而求異思維的應用不單單能幫助新聞采編人員從更高層面解讀新聞事實。在某種意義上,新聞采編人員運用求異思維進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會不僅僅滿足于陳述客觀事實,迎合大眾口味,還希望借此抒發(fā)個人情感和觀點,實現個人社會價值?,F如今新聞行業(yè)整體態(tài)勢趨向內容模式化、主題單一化,觀看量和點擊率不斷下降,行業(yè)陷入發(fā)展疲態(tài)。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是求異思維的有效應用,以推動新聞行業(yè)的革舊圖新。
新聞采編人員進入這個行業(yè)不僅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更是為了個人價值的表達和實現,但往往會面臨思路單一,創(chuàng)作內容薄弱的困境。而求異思維在認識過程中,一般更為關注客觀事物之間的差異和獨特之處,目的是發(fā)現與解決已知與未知之間的矛盾。其應用能夠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作用,給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思路和靈感,促使新聞報道朝著全方位、多層次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