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信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無論時代如何更迭,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不要忽視兩個字:“國”、“家”。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有太多大事曾深深震撼著我,告訴我“國”就是“家”。
汶川大地震時,還記得電視里播報傷亡人數時哽咽的聲音和街道旁排著長隊的紅十字車輛。護士的淚水、戰(zhàn)士的鮮血、傷員的微笑、滾動播放的各方祝愿混合在一起,讓如今的我每每憶起這份“老吾老”“幼吾幼”的情感都會心痛但溫暖。
天災不能將我們打垮,悲傷不能將我們淹沒。接著到來的是舉國沸騰的北京奧運會,幾乎人人都會唱“我家大門常打開”,這么多年并沒有問過為什么是“我家”,而不是“我國”,或許是因為“國就是家”這一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了吧!
在我的印象里,父親是一個堅強的人,但他會為《戰(zhàn)狼Ⅱ》中一句“因為我是中國人”而紅了眼圈;我的父親是一個典型的工科男,但他會為《南渡北歸》中上下求索的愛國大師作詞作賦。他曾經提醒我“先別忙著選職業(yè),先想想你能為國家做什么”;他也曾告誡我“別看你爸不是科學家也不是軍人,但我盡職履責、嚴格納稅,積極做好企業(yè)資助貧困大學生等社會工作,這也是在為國家做事”。與離我們很遠的歷史偉人相比,父親對我的影響最深,他使我明白家國情懷,不是寫在書上的豪言壯語,而是一種為國家為人民樂于奉獻、任勞任怨的行為和態(tài)度。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放光華”。我們的時代沒有槍林彈雨,有的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與挑戰(zhàn),更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希望你我都可以無愧青春,無愧國家。
(編輯:于智博)
家國情懷,與其說是心靈感觸,毋寧說是一種生命自覺和隱藏在你我內心之中的精神歸屬?!凹摇薄皣毕噙B,這就是文章告訴我們的中心內容。文章開篇用故事直接引出論點,在選材上也別具匠心,從古至今,既擺事實,又講道理,分析中肯,一氣呵成,將內心深處熾熱而深沉的情懷渲染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