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千渝
摘要:在對高中生物知識進行學習過程中,一個重點與難點內容便是有絲分裂,特別是在實驗學習過程中,要想保證實驗過程中能夠觀察到細胞有絲分裂的現(xiàn)象,便要對實驗過程中關鍵點加以注意。基于此,對有絲分裂實驗當中標本制作、實驗過程以及觀察過程當中的注意點進行分析,以期能夠幫助自己更好的進行此部分內容的學習。
關鍵詞:高中生物;有絲分裂;實驗關鍵;根尖分生組織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7.089
0前言
生物作為與化學和物理等學科相同的實驗類科學,在進行學習過程中必然要通過實驗來獲取知識,這就要求我們高中生能夠有效的掌握實驗過程中的關鍵點。通過實驗能夠對我們生物基本技能與觀察分析能力起到一定的培養(yǎng)作用,這對我們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標本制作關鍵
1.1選材
實驗材料選取直接對最終實驗是否能夠成功造成直接的影響,在生物試驗課本當中選取的實驗材料是洋蔥根尖分生組織,同時在實驗課堂當中通常也選擇該材料,這是因為洋蔥根尖所擁有的生長周期較短,能夠根據實際的季節(jié)要求對其進行相應的培養(yǎng),同時洋蔥根尖部位染色較為容易,可以有效的觀察到細胞有絲分裂。在對洋蔥進行選擇過程中,最好選擇個頭小、老根少以及無腐爛,并將其放置在冰箱當中對其加以低溫處理,在低溫處理7天左右后將其取出并將老根加以削去,隨后將其放置于清水當中進行生根,此時需要注意的是:水僅需稍微浸沒根基部位便可以,同時每日均需要換水,避免因缺氧造成爛根問題,在3~4天根基重新長出新根便可根尖分生組織進行取材。
1.2取材
在進行取材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便是對取材時間進行固定。由于洋蔥根尖細胞在進行有絲分裂時具有一定的規(guī)定性,一般在每天上10點到14點之間分裂的較為活躍,特別是在14點時候分裂最為活躍,因此,最后實在14點左右進行取材。在實驗有絲分裂開展之前,可以先將培養(yǎng)得到的根尖組織利用卡洛氏固定液對其進行固定,這樣不僅能夠保證細胞能夠快速的被殺死,確保細胞生活狀態(tài)結構能夠得到保持,不會遭受到破壞,而且能夠有效節(jié)約課堂上準備材料的時間,同時也能保證具有充足的實驗材料觀察有絲分裂過程。此外,由于洋蔥根培養(yǎng)相對較為的復雜,在實驗前便進行固定能夠保證實驗材料充足性。
2實驗過程關鍵
2.1解離
在有絲分裂實驗過程中,解離作為第一步操作,解離充分與否直接決定著最終實驗能否成功。解離所要達成的目標在于利用藥液是細胞間質得到溶解,從而使細胞能夠相互分離。在解離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時間把握,接力時間決不能太長或者是過短,也就是解離既要做到充分,但是又不能使解離過度,要是解離不充分便會導致細胞無法分離徹底,進而導致在制片階段出現(xiàn)重疊現(xiàn)象,對后續(xù)觀察造成不利影響。要是解離過度將會對導致根尖過于的酥軟,對后續(xù)漂洗與染色將會造成不利影響,同時染色體成分也會遭到一定的破壞。
2.2漂洗
在有絲分裂實驗過程中第二步便是漂洗操作,要確保漂洗足夠的干凈,通過漂洗能夠將根尖分生組織當中多余解離液漂洗出去,要是不將多余解離液通過漂洗操作洗去,不僅會使根尖組織持續(xù)被解離造成解離過度情況的發(fā)生,而且還會對后續(xù)的染色操作效果造成直接的影響,這是因為解離液當中含有鹽酸溶液,而在染色過程中所使用的染料屬于堿性物質,兩者將會發(fā)生酸堿反應,導致細胞無法有效的得到染色。此外,解離液還可能會對顯微鏡鏡頭造成一定的腐蝕作用。在對漂洗過程中注意要使用蒸餾水,這是由于蒸餾水不但能夠避免解離過度情況的出現(xiàn),而且能夠起到一定的低滲作用,促使細胞體積有所膨脹,在后續(xù)染色體觀察階段更加的方便。漂洗一般需要進行三次,每次大概在2~3分鐘。
2.3染色
在有絲分裂實驗當中,是決定實驗成敗最關鍵的一步,通過染色是期望染色體能夠著色。這就需要注意對染色液濃度與染色時間進行有效的掌控,一旦染色液具有過高的濃度或者染色時間過長均會導致染色過深,在顯微鏡下將會呈現(xiàn)一片紫色,無法有效的進行觀察。可是如果濃度不足或者是時間太短又會導致染色過錢,造成染色質與染色體在形態(tài)與數(shù)目方面無法有效的進行辨別。在對根尖進行染色過程中,使用的染色劑為龍膽紫溶液,在對洋蔥片及其頂端進行染色過程中要格外注意,出現(xiàn)任何的失誤均會對最終的觀察造成很大的影響。
2.4制片
通過制片是保證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能夠有效的分散開來,保證后續(xù)觀察能夠順利完成。在進行制片過程中,需要首先利用鑷子對根尖劃入部分進行夾緊,同時利用吸水紙將周邊的水吸干凈,防止滑動對細胞造成擠壓。為避免造成擠壓,在對蓋玻片進行覆蓋時一定要輕,盡可能降低制片當中的氣泡,保證最終觀察的效果。在壓片過程中,蓋玻片上需要增加一片載玻片,這是為了能夠防止對蓋玻片造成壓碎或污染的情況,而且能夠保證壓力更加的均勻,從而使根尖粉色組織細胞能夠分散的更加均勻。當然,在施加壓力時需要做到恰當,過重將會導致組織完全壓爛,而且玻片也極易破碎,而過輕則會導致細胞無法有效的分散,最終均會對觀察造成影響。
3觀察過程關鍵
在對有絲分裂現(xiàn)象進行觀察過程中,觀察需要遵循如下原則:“先低倍,后高倍”。首先在顯微鏡低倍鏡下對分生組織細胞進行尋找,該細胞表現(xiàn)為正方形細胞、排列相對較為緊密。大多數(shù)同學在觀察過程中并未真正的找到細胞,最終也就無法有效的觀察到細胞分裂現(xiàn)象。在成功找到分生組織細胞之后,將需要觀察的細胞移至顯微鏡的視野中間,將低倍鏡調整為高倍鏡,同時對細準焦螺旋進行調整,直至能夠看清物象,此時也可以更換為更高倍數(shù)的目鏡,使觀察的細胞更加的清,然后在顯微鏡當中對處于分裂中期細胞進行尋找,隨后找出分裂前期、后期與末期的分生細胞,最終再找到處于細胞裂間期的分生細胞。
4結論
在對根的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內容進行學習過程中,需要通過實驗增強我們的認識,但是在實驗過程中也需要注意大量的關鍵點,從選材到觀察均要大量的值得注意的事項,同時也要重視實驗結果記錄,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吳志強.挖掘中學生物實驗創(chuàng)新教學點的實踐研究——以“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教學為例[J].課程教學研究,2017,13(2):69-71.
[2]吳心怡.高中生物中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15(29):278-279.
[3]文懷毅.有絲分裂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注意的關鍵點[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12(1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