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
前文我們說到公孫大娘的父親在她8歲那年,因路遇不平,拔刀相助,失手打死了人,殺人償命,很陜就被官府拿住,處以了斬刑。一個雜技班班主看公孫大娘小小年紀就成了孤兒,又會些功夫,不忍見她流落街頭,便把她收留了下來。
從此,這個雜技班就成了公孫大娘的家。一晃十年,公孫大娘在班主的精心調教下,成了班里的臺柱子,尤其是她跳的《劍器舞》,凡看過的人,沒不說好的。
這天,他們正在長安撂地時,高力士正巧從他們拉的場子前經(jīng)過。高力士在看了公孫大娘跳的《劍器舞》后,也是連聲地叫好,并動了要把她獻給皇上的念頭。
高力土將班主叫到近前,向他亮明了身份,說宮里明天有個十分重要的演出活動,我看你家的這個跳《劍器舞》的丫頭功夫了得。明日,你帶她到宮里來,為皇上舞一回。若是能討得皇上的歡心,自然少不了你的好處。說著便從懷中取出一塊腰牌,遞給班主,說:“這個腰牌,是進宮的憑證,你可要仔細收好了。你們到了宮門以后,就跟守門的衛(wèi)士說是我叫你們來的,自會有人將你們領到你們該去的地方。好好演,別給我丟臉?!?/p>
班主能說什么,只得答應下來。
第二天一大早,班主便帶著公孫大娘來到了皇宮。原來,那天中午,唐明皇要在大明宮中的含元殿宴請多個少數(shù)民族部族的大汗、酋長和各國的遣唐使,如此盛大的宴會,又怎少得了音樂、歌舞助興。
唐明皇是個很懂音樂、歌舞的皇帝。他不僅精通樂理,還會演奏很多種樂器。為培養(yǎng)更多的音樂、歌舞人才,他不僅將從各地精挑細選來的三百名很有音樂天賦的年輕人安置在長安光化門北的梨園中,讓他們每日研習音樂,更一有空就來教他們演奏樂器。又親自挑選了幾百名宮女,在宮中的宣春北院設立了教坊,讓她們專事歌舞表演。這些人都被稱作是“梨園弟子”。
宴會開始后,唐明皇與宰相李林甫等幾位大唐的高官,以及各少數(shù)民族部族的大汗、酋長和各國的遣唐使,都坐在含元殿中,一邊飲酒一邊觀看梨園弟子們的演出,賓主都很高興。這時,高力士湊到唐明皇的跟前說道:“皇上,奴才昨日出宮辦事,看到一民間女子在舞《劍器》,奴才還從未見過能將《劍器》舞得如此出神入化的女子。于是,奴才斗膽,今天把她也請到了宮里,不知吾皇可有興趣一觀?”
“哦?這《劍器》原是流行于軍中的—種舞蹈,動作要求剛猛、雄健,講究的是快如閃電疾如風,而朕教坊中的那些舞伎,個個都是千嬌百媚,確實不適合跳這種舞蹈。聽你這么一說,朕倒是很想看看?!?/p>
“皇上,您就瞧好吧!”高力士隨即站直身子,朗聲宣道:“宣,公孫氏,登臺獻藝!”他話音—落,就見一位身形矯健的年輕姑娘,背上背著兩把長劍,步態(tài)從容地來到殿前一個臨時搭起的高臺前,縱身一躍,便上了高臺。只見她,一身錦繡戎裝,頭上挽著一個高髻,兩耳上都掛著金燦燦的耳墜,面如桃花,目如秋水,眉宇間自帶有—股逼人的英氣。
公孫大娘跳上高臺后,先向殿里的人深施了一禮,然后,便示意樂手們可以開始了。樂聲起,只見她雙肩一抖,兩把寶劍 然出鞘,飛起足有一丈多高。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她一個漂亮的空翻,落地時,已將雙劍穩(wěn)穩(wěn)地接在手里。隨后,她就和著音樂的節(jié)拍,舞了起來,但見滿臺,團團雪浪,道道銀光,忽上忽下,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真好比是鳳飛在天,變化莫測,漸漸地就只見劍而不見人了……唐明皇等人都看得是目瞪口呆,全都屏住了呼吸。突然,就見白光一閃,臺上的舞者竟然沒了蹤影,樂聲也戛然而止?!斑?,人呢?”就在眾人都沒反應過來時,又見一道白光從天而降,射向高臺,大家再定睛一看,公孫大娘已靜立于舞臺的中央,嘴角上掛著一絲淺笑,真好比是仙子下凡。
“好?。『冒?!叫好聲、掌聲如疾風暴雨般的響起,各位大汗、酋長、遣唐使部說大唐真是人才濟濟,也只有像大唐這樣的上國,才能擁有這樣杰出的舞者。唐玄宗大喜,當場就賞了公孫大娘黃金五十兩、珍珠—斛。高力士也很得意,心想我這是給皇上又拍了一記好馬屁。公孫大娘從臺上下來后,卸完妝,換好衣服,班主也領過了賞,就準備回去了。不料,兩人剛走到宮門口,就被高力士截住了去路。“怎么,就這么走了?也不說來跟灑家打個招呼。”高力士慢條斯理地說道。
“??!是我考慮的不夠周全,多謝高公公!”班主還以為他是過來要好處的,于是,趕緊從懷里取出一錠金子遞給高力士,“這點錢,就給公公賣些茶喝吧?!?/p>
“呸,你舊西家當成什么人了?你走可以,但是她卻得留下!”高力士說。
“啥?”班主蒙了。
“啥啥啥?圣上有旨:留公孫氏于宮中,任宜春園教坊舞蹈教習?!?/p>
“可是,您要把她留下,那我的班子……”
“什么我要把她留下,是皇上要把她留下,難道你想抗命!再者說,皇上給你的賞賜,足夠你再去買幾個舞娘的了。趕緊滾吧,再不走,小心我就把你送到大牢里去!”
班主縱有干般不舍,也不敢不從,只好與公孫大娘灑淚作別,獨自去了。就這樣,公孫大娘被留在了宜舂教坊,有演出,就出來跳個大軸;沒演出,就教教那些宮女跳舞,并成了大唐的一張名片,經(jīng)常有從高麗、日本、安南、印度、波斯等國來的舞者來向她請教。唐玄宗也—直很喜歡她,賞賜不斷。
又一晃十年過去了,公孫大娘陜三十歲了,就有點眺不動了。好在這時她已積蓄頗豐,足夠她后半輩生花的了。多次乞歸,終獲恩準。
傳說公孫大娘出宮后,就想先四處轉轉,尋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買上十幾畝地,蓋上幾間房屋,隱居林下,過好后半生。不意,當她走到九江時,竟又遇到了自己以前待過的那個雜技班。故人重逢,說起這些年間事,都很感慨。老班主已于兩年前去世,雜技班現(xiàn)由她的一個師兄管著,生意十分慘談,眼看就維持不下去了。大家都希望她能回到班中,帶領大家。公孫大娘也就答應了,并拿出積蓄為班里添置了很多道具、行頭,又招了十幾名學員。雜技班因有了公孫大娘這塊金字招牌,生意很快就好了起來。
后來,安史之亂爆發(fā),雜技班還是散了,公孫大娘也從此不知去向。三十多年以后,老杜在四川見到的那個名叫李十二的姑娘,就是公孫大娘當初招進班中的一個學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