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自娟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
如今,我國高校學校體育仍然是以學科教育為中心,逐漸跟社會脫節(jié),已經漸漸不能滿足現代大學生以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F代體育新理念要求人們將體育當成是一種身心愉悅、健康生活的生活方式,如何使人們認識到體育文化理念,也是搞好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手機互聯(lián)網的到來普及,給我們體育文化宣傳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同時以人為本的理念也能同體育文化相結合,團結友愛的體育精神更能在生活中給人以影響。那么,如何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這一武器宣傳好我們的體育文化,是值得我們深究和解決的問題。
任何理念的形成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均必須立足于實踐。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新理念,不再讓學生將體育當成是一門普通的課程,打破他們“除去上課時間,體育便于他們無關”的想法,要大力加強高校大學生的體育實踐,通過更多的實踐來幫助他們樹立新的體育理念。那么如何加強高校體育實踐呢?首先,體育教師要加強自身素養(yǎng),牢固樹立新的體育理念,并將其貫穿于教學活動之中。比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向學生傳播新的體育理念,讓學生明白,在課堂之外處處都有體育。體育可以增強學生體質,這種功效并不是僅憑一周的兩個學時就可以達到的,在課余時間、今后的工作學習中,學生也應該加強體育鍛煉,從而樹立終身體育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其次,學校要大力開設公共體育選修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體育學習機會和選擇。目前,體育課的設置大都是籃球、足球、羽毛球等各種球類、健美操等,已經不能充分滿足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學??梢愿鶕嶋H情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增設體育課程。比如,在北方的高校之中,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冬季的自然條件開設冬季戶外運動的課程,如滑冰、滑雪。最后,建設良好的校園體育生態(tài)文明。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學校應該致力于營造良好的體育文明。除了一年一度的運動會之外,學??晒膭顚W生自發(fā)組建體育類社團,舉辦各類專門的體育比賽,如羽毛球比賽、兵乓球比賽、拔河比賽等。然而,任何運動項目的開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學校相關部門可有計劃地追加體育經費,如體育場館維持費、新設備引進專項資金等,不斷完善體育教育的基礎設施,培育新的體育運動項目,為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和訓練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
高校之中,社團是十分活躍的,也是學生主要文化活動交流的場所,高校體育文化的宣傳離不開高校社團這一良好載體。當然,社會的發(fā)展不是盲目的,高校應該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自身特點和優(yōu)勢來求得發(fā)展。比如,我國東部沿海的高??梢猿浞掷米陨砼R海優(yōu)勢,設置眾多與水上活動相關的社團或者俱樂部,北方處于山地地區(qū)的高??梢栽O置爬山、山地騎車等社團或者俱樂部,而東北地區(qū)可以設置一些與冰雪類相關的體育社團或者俱樂部。同時,任何社團或者俱樂部的活動都必須有場地支持,在不影響正常上課的前提下還能保證社團或俱樂部的活動場地,也是應該思考的問題。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將所有場地的課程安排第一時間發(fā)布到學校網絡平臺、公眾號等,讓學生及時了解場地閑置時間,讓學生有渠道提前預約場地,并且為學生提供免費或者出租場地的服務,以此保證大學生社團或者俱樂部活動的順利開展。
互聯(lián)網給學生提供了足不出戶了解世界的機會,越來越多的體育文化信息通過互聯(lián)網第一時間就傳遞給了學生。學校目前提供的一些體育課程和形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了。在此背景下,豐富并創(chuàng)新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是必要而迫切的。那么如何創(chuàng)新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呢?首先,了解學生需要,“對癥下藥”??梢猿浞掷没ヂ?lián)網平臺發(fā)布調查問卷,了解學生最喜歡的體育話題和體育活動,然后根據學生的意愿提供有趣味的體育活動;其次,緊隨時代潮流,向新媒體借力。目前,各種綜藝節(jié)目十分流行,為了節(jié)目效果,綜藝節(jié)目中設置了很多體育互動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并且受到了廣大青年學生的喜愛。比如“撕名牌”活動,該活動充滿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有策略的奔跑也是體育鍛煉的有效方式之一??梢詫⒃摶顒右胄@,可以錄制《奔跑吧,同學!》之類的節(jié)目,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再如,目前在各大媒體平臺上都比較流行的各類跑步活動,如熒光夜跑、徒步運動、彩虹跑等,這些活動深受大學生的青睞。學??梢远嚅_展此類活動,這不僅可引導學生多參加體育運動,還可增強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和拼搏奉獻精神。
互聯(lián)網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方式,使他們對體育文化的需求更加多樣化、特色化,學校有責任和義務滿足學生對學校體育的諸多訴求。同時,高校是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場所,應該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在高校體育文化中融入愛國、團結以及拼搏的文化精神,讓學校體育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更好地走進學生日常生活,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為培養(yǎng)高素養(yǎng)的大學生做出應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