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英
1重視屠宰場生豬檢疫標準與方法的嚴格性
1.1進入屠宰場時的檢疫
工作人員需要對即將進入屠宰場的生豬的頭數(shù)進行記錄,并保證生豬在運送過程中的健康安全情況。此外,工作人員還需要檢查生豬身上的免疫耳標,將生豬中可能存在的病豬提出,剩下的趕入隔離觀察圈進行暫時喂養(yǎng)工作,觀察生豬的健康狀況。
1.2屠宰前的檢疫
工作人員需要著重觀察新進入屠宰場的生豬的食欲狀況、生活狀況、運動狀況等,記錄每一頭豬在剛剛進入屠宰場的身體狀態(tài),從中挑選出可能存在異樣的豬進行進一步的觀察,對于病豬或者使疑似病豬應當及時隔離,以保證其他生豬的身體健康。對于這些已經(jīng)被隔離的病豬或者是疑似病豬的個體應當進行深入的檢查,通過觀察豬的動作、精神狀態(tài),檢查豬的皮毛、呼吸、糞便、尿液等來判斷豬的健康狀況。工作人員還可以通過判斷粘膜是否存在充血、發(fā)黃、蒼白或是血斑等情況,可以通過傾聽生豬的呼吸聲、叫聲等判斷生豬是否存在異常,還可以檢查頜下淋巴結、股動脈等,檢查生豬的脈搏狀況。檢查合格的生豬必須在二十四小時之內(nèi)進行屠宰,一旦超過二十四小時,應當在屠宰之前重新復檢。一旦確認生豬存在疾病,應當根據(jù)生豬的病癥狀況(病癥性質(zhì)以及病癥程度等)做相應的安排與處理。
1.3屠宰前的管理
為了保證豬肉的質(zhì)量,生豬在屠宰前也要進行一定的管理。生豬在經(jīng)過裝車、運輸、卸車之后會有比較強烈的應激反應,這種應激反應會產(chǎn)生一種叫做乳酸的物質(zhì),乳酸會在生豬的豬肉中堆積,嚴重影響了豬肉的口感。因此,剛剛進入屠宰場的豬應當至少休息一天之后才能進行屠宰。為了便于在屠宰的過程中順利放血,延長肉質(zhì)腐敗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時間,減少生豬的腸胃內(nèi)存在的食物殘渣以及其他內(nèi)容物,在屠宰生豬之前,應當在十二小時之內(nèi)避免喂食,提供充足的飲水。
1.4屠宰后的檢疫
1.4.1對于頭部的檢疫
對頭部的檢疫,主要是檢查病豬的口鼻處是否有水泡、斑痕或潰爛的情況,借此來檢查病豬是否患有口蹄疫。工作人員還需要剖開豬頭部兩側的頜下淋巴、外咬肌,檢查是否有因炭疽引起的磚紅樣的病灶。豬頭部如果出現(xiàn)血性腫脹或髓樣腫脹,有很大程度是患有豬瘟的病豬。
1.4.2對于皮膚的檢疫
對皮膚的檢疫,主要是為了檢查豬皮是否出現(xiàn)因傳染病而引起的出血、充血、疹塊或壞死等狀況。豬的皮膚一旦出現(xiàn)點狀的出血或彌漫性的出血,生豬可能是患上了豬肺疫、豬瘟;豬的皮膚一旦出現(xiàn)疹塊,或出現(xiàn)腹部、全身性的充血狀態(tài),生豬可能是患上了豬丹毒。由于傳染病等引起的出血點或出血的斑痕,一般會深入到豬肉的皮膚深層,用水清洗、用刀刮、用工具擠壓或丟到水里去煮都沒有辦法清除這些帶血的痕跡。
1.4.3對于內(nèi)臟的檢疫
對于內(nèi)臟的檢疫,主要是要檢查各個臟器的顏色、大小、彈性以及臟器原本應當具備的特征。如豬的肺臟,應檢查縱膈淋巴結,注意其中是否存在結節(jié)、硬塊、結核等,還需要檢查甲狀腺是否清除。在檢查豬的心臟時,應當重視心臟內(nèi)血液的凝固狀態(tài),檢查是否有心肌變性壞死等狀況,心臟內(nèi)的檢查需要重視二尖瓣。在檢查豬的肝臟時,應當注意是否有淤血、脂肪變性、黃疸等情況,還應當重視肝臟的大小、軟硬程度等。在檢查豬的脾臟時,應當檢查是否存在梗死和急性脾腫的情況。在檢查豬的胃臟時,應當重視胃腸淋巴結、胃腸粘膜等部位的檢查,還應當重視是否有無腸性炭疽的的情況。對豬的腎臟應當重視腎盂部分。此外,工作人員還需要檢查支氣管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乳房、生殖器官。
2重視屠宰場生豬在檢疫后的處理
對于檢疫合格的已經(jīng)宰殺的豬以及內(nèi)臟應當加蓋合格章,以保證豬肉進入市場的合格性,以保證這些檢疫合格的豬肉能夠在市場上正常銷售。
患有一般性(非烈性)傳染病或者是帶有輕微寄生蟲疾病的豬,應當根據(jù)一定的病理研究,在鑒定生病程度的基礎上對豬肉以及臟器進行無害處理。使傳染性、毒性消失,或讓殘存的寄生蟲全部死亡后,才能流入市場進行售賣。
對于患有嚴重傳染病、嚴重寄生蟲病、嚴重中毒或嚴重病理損傷的豬,不能將其進行無害化處理,這樣的豬肉在市場上流通,會對食用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為了保證這類豬的尸體也能產(chǎn)生經(jīng)濟價值,可以將其煉制成為工業(yè)油以供使用。
患有烈性傳染?。ㄈ缲i瘟、炭疽、鼻疽等)的豬的尸體或是臟器之類的遺留物,對于人類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工作人員應當及時使用深埋、焚燒等方法進行銷毀,避免這種豬肉在市場上出售。
3重視屠宰場的消毒
工作人員要定期對屠宰場進行消毒,并保證消毒工作完成的嚴格性,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屠宰場的環(huán)境質(zhì)量,避免病菌的滋生。工作人員應當使用殺菌消毒藥效較強的藥物,并保證藥物操作簡單,價格成本較低。工作人員還可以同時使用兩種或是三種消毒藥劑,以保證消毒的結果滿足環(huán)境標準。屠宰場常用的消毒藥劑為新潔爾滅、百毒殺、燒堿、過氧乙酸等,以消除病菌為基礎目的,工作人員應當將消毒工作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常規(guī)消毒,需要工作人員定期完成屠宰場的消毒工作,基本定期時間為兩天到四天一次,主要目的是為了清除日常生活在屠宰場中的病原體,保證待宰豬的健康與安全。另一部分工作為臨時消毒,主要是指在突發(fā)性豬瘟或是豬的疫病常見時期,應當臨時加強消毒的力度,一旦出現(xiàn)疫病傳染的苗頭應立刻隔離并消毒,并加大消毒液的濃度,借此保證屠宰場的安全,消除潛藏的病原體,避免傳染病的發(fā)生。
(作者單位:674499 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畜牧獸醫(yī)局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