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姣
摘要:為了研究西方大學校標的設計特色及其背后的歷史文化信息,采用教育美學理論對其設計的外形特征,色彩搭配,融合元素和其蘊涵的歷史文化信息進行詳細的闡述。認為西方大學校標中的文字優(yōu)美簡練、圖案莊重嚴肅、意象內涵深刻,折射出了西方大學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底蘊。從其形式結構和意蘊上看,具有形式美和意蘊美和傳承美的特點。運用該理論對西方大學校標進行解析可為未來大學產品的設計及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參考意見。
關鍵詞:大學校標 形式美 意蘊美 傳承美
中國分類號:G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19) 02-0032-03
引言
圖形是將文字或語言信息轉換為可視化符號信息的一種形式,平面設計中將其視為傳達信息的重要手段,在現(xiàn)階段的信息交流與溝通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帶動了文化全球化的發(fā)展,文化素養(yǎng),尤其是精神文明素養(yǎng)在如今的社會中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注。西方大學校標的外觀設計中包含著對建校歷史、大學校訓、大學建校風格和大學辦學傳統(tǒng)等因素的凝結,融合色彩、圖形、意義為一體,充分展現(xiàn)了其所具有的形式美和意蘊美和傳承美。其絢麗多彩的外形設計、內涵深厚的圖形構造無不給以后的大學產品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建議和更高的要求。
一、美學與大學校標
1750年,德國哲學家鮑姆嘉提出了美學這一名詞,它首次被當作一門獨立的學科而提出。葉果洛夫曾說過,人類的一切活動中都隱藏著審美問題,問題的本質不是美的多與少,而在于怎樣把美充分表現(xiàn)出來[1]。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美學研究不再局限于單一發(fā)展范疇內的事物,還衍生出了其他的類型。教育美學就是其延申出來的一部分,審美教育的問題最早是由德國哲學家席勒提出來的,他倡導的“讓美走在自由的前面”和“道德狀態(tài)只能從審美狀態(tài)中發(fā)展而來”對教育美學的產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蔡元培認為,教育美學就是對身處其中的人進行熏陶,使其擁有具有強大推動力的感情。葉學良認為“教育美學的研究對象是人對教育活動的審美體驗、審美欣賞和審美創(chuàng)造以及學校教育過程本身的審美創(chuàng)造規(guī)律[2]?!苯逃缹W的實質是運用美學理論對教育過程中所涉及的審美問題進行探討,對教育活動如何達到審美效果,如何促使教育活動發(fā)揮功能進行詳盡的闡釋。它蘊含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育活動之中,它指的是任何具有審美意義且能推動個體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教育活動或過程[3]。
在平面設計中,將平面上的色彩與文字、圖案與標識等要素進行合理完善的組合就可以達到給受眾帶來視覺與心靈上的感應的效果。校標又稱?;?,它是學校氣質和風采的概括和體現(xiàn),是一個學校的標志之一,它是設計者有目的進行的一種藝術活動,是一種具有美感與紀念意義的藝術活動。設計校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區(qū)別學校成員、留存紀念并以圖案兼文字的形式對一所大學的辦學性質和學科設置進行介紹,同時也給佩戴者施加無形的紀律約束。從教育美學的角度分析西方大學校標可以看到:其構圖與制作形式給人以視覺審美享受的形式美;從其所包蘊的深刻內涵上可解析出其對大學教育的輔助作用;從其對大學創(chuàng)建者們信念的傳承與對求學者的殷切期望上可解析出其對大學精神文化的繼承。瀏覽不同大學的校標時,都會給人帶來一種美的熏陶[4]。而且大學校標通常是由文字、圖案和意象三種要素構成的具有形態(tài)結構的圖形,優(yōu)美簡練的文字、莊重肅目的圖形、意蘊深遠的意象使得大學校標披上了魅力的紗衣。
二、美學視角下的西方大學校標設計解讀
西方大學的校標設計不僅達到了色彩分明、圖形清晰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其圖案背后蘊含著的深厚的文化意蘊。它是連接大學與大學師生員工的一根紐帶,從其絢麗多彩且造型獨特的外觀上給人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從其蘊含的文化深意上給人帶來精神上的升華;從其傳承的大學精神和辦學理念上給人帶來靈魂上的震撼。對西方大學校標的設計研究可結合教育美學理論,從其受眾角度出發(fā)對其所具有的形式美、意蘊美和傳承美進行深層次的解讀。
(一)西方大學校標的形式美
所謂形式是指大學校標的結構組成,西方大學的校標結構分為內外兩部分:外部構造通常是圓形或盾形圖案上標示出大學名稱、建校時間和其校訓等元素,內部為校標所蘊含的大學人文歷史、辦學理念、辦學特色與辦學精神[5]。它所具有的形式美主要是指其外觀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因此在其設計之初就需要設計者充分考慮如何才能將多種元素自然貼切地融合到一起,也就是說校標的設計與構建不僅需要考慮歷史信息的橫向傳遞,還要考慮文化信息的縱向表達[6]。而具體解析西方大學校標的形式美首先要從其起源說起。
西方大學校標的形成追其源頭與大學建立之初所受的政治、經濟和宗教的影響密不可分:歐洲中世紀時期戰(zhàn)爭中使用的盾牌和勛章,或是宗教盛典中所涉及的教會標志:十字架、皇冠、雄獅、家族盾徽、榮譽綬帶、圣經、天平等以及帶有宗教色彩和象征知識的符號,都是其校標設計的靈感來源。在西方最早使用十字架作為校標設計元素的是劍橋大學;最早采用書本做校標設計元素的是牛津大學[7]。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fā)源地,拉丁語是很多西方大學校標上呈現(xiàn)其校訓的主要形式。這兩種設計理念與方式將西方大學的發(fā)展起源歷史和內涵蘊意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而且大學校標的設計除去其形狀和文字表現(xiàn)形式外,色彩方面也很是絢麗。如劍橋大學的校標是由設計大師羅比特,庫克在1573年設計出來的,外形整體是一塊底色為紅色和白色的盾牌,盾牌的四個角上分別坐落著一只金色的獅子,獅子中央是一個白色的十字架,十字架的正中央是一本用金色的帶子向下扣著的紅色的書,十字架四周是二十一個黑色尖板條狀物。紅白相間的底色設計給人一種熱情洋溢的視覺體驗;中間綴亮黃色并排列勻稱的各樣飾物給人以優(yōu)美莊重、整齊有序的感覺;四只金色雄獅張牙舞爪的樣子會使人聯(lián)想到雄獅蓄勢待發(fā)的樣子,進而讓劍橋大學的校標散發(fā)出一種氣勢磅礴的宏大氣魄;而中間的十字架則彰顯了其濃郁的宗教氣息。而且多色彩的結合并沒有讓人感覺眼花繚亂,反而給人_種視覺享受,就其整體而言,劍橋大學的校標外觀上看起來熱烈奔放,內蘊上讀起來深刻內斂。
牛津大學的校標是一個深藍色為底的被藍色綢帶圍繞著的圓形勛章,上方是三頂皇冠,下方是一本打開的書,書頁上是用拉丁文寫成的牛津校訓“上帝乃知識之神”;書本右側是七個金黃的印章,圍繞著皇冠和書的是牛津大學的英文名。整體色彩以橙色和藍色為主,雖沒有劍橋大學的靚麗華美但藍色給人一種穩(wěn)重感,橙色給人一種歡快活潑的感覺,兩者的結合對比鮮明卻又不失統(tǒng)一和諧突出了牛津大學淳樸謙遜的辦學特色。校標整體布局完善,三個皇冠的設置突出了學校特色——大學教育的高貴與榮耀,圓形的?;战o人以一種圓滿的感覺。就其設計意圖來看,不難發(fā)現(xiàn)設計者的用心良苦:既要給身處大學校園的學生—場視覺盛宴,又要保證該設計的合理性與完美性。
劍橋和牛津大學的校標設計色彩繁雜,元素多樣,融合進去的因素也較多。但也有形式比較簡單,看上去一目了然的,雖沒有其他大學校標的厚重感,但不乏空幽磅礴或熱情或輕靈之感。斯坦福大學的校標整體是一個圓形圖案,其中央是一棵高大的松樹,背景是連綿的森林和山巒,圓形四周寫著小利蘭,斯坦福初級大學——其最初的校名,最下方的1981是建校時間。校標背后的群山和森林給人以大氣磅礴、綿延不絕之感。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校標是一個雙手托起的火炬,除此之外校標上就只有建校時間和大學名稱這兩個主要的陪襯物了。但中間的火炬設計預示著該大學以熊熊圣火映射其追求知識和真理的熱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校標上以一本打開的書作為基底,橙、白與藍色相結合的橢圓形外觀給人一種醒目清晰的感覺,書本下方懸浮著的校訓更是給其校標增添了一種輕靈的感覺(如圖1-5)。
一個物體的外在設計決定了它的認可度和受歡迎程度,西方大學校標的外形對采用對稱形式,比例的調配、色彩的選取、四周裝飾的布局以及對圖形的選用以及對校標中所要呈現(xiàn)元素的陳列都充分地體現(xiàn)了設計者的設計意圖:既可以以亮麗的色彩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受眾在注意到校標的存在時感受到其散發(fā)出來的魅力,了解到采用該圖形作為基礎圖案的深意何在,無形當中讓身處大學校園的人感受到其校標的迷人魅力。
(二)西方大學校標的意蘊美
當校標的設計滿足了大學的基本需求,獲得了大學師生員工的認可后,其中隱含的層層蘊意就會在大學師生員工的情感上產生共鳴,靈魂上形成共應。其意蘊美指的就是蘊含在校標中的文化內涵所釋放出來的對大學師生的精神引領作用。大學校標和校訓一樣都屬于大學精神層面的文化形式,但校標比校訓的物質體現(xiàn)形式更為明顯。除了校標整體闡釋出來的文化深意,依附在校標上的各個事物及其顏色也都有各自的意蘊美。西方大學校標的外形多是盾牌或圓形勛章,這與其戰(zhàn)爭史有一定的關聯(lián),盾牌相當于防御者,勛章象征著個人所得的功勛。而校標上的顏色解讀也是各具精彩:紅色象征著在戰(zhàn)場上面的危險依然受到勝利之神眷顧的人;黃色象征著寬容、豐饒;銀色或白色象征著和平與誠實;黑色象征著堅定與堅貞;藍色象征著忠誠、堅貞、慈愛和誠實[8]。
劍橋大學校標中的紅色和金色表達了愿劍橋大學繁榮昌盛、興旺發(fā)達的美好愿望,四只右足前拾的獅子象征著劍橋人勇往直前地進取精神,校標中部的白色十字架寓意上帝的澤光,而書本象征著一所大學所應承擔的教書育人的責任[4]。牛津大學校標上書本右側的七個印章分別代表著《啟示錄》里所提到的七個印章,三頂皇冠與《圣經》中的耶穌出生前夜三位賢人預測耶穌的降臨并在其出生后送給耶穌禮物的故事有關,以此象征著牛津人發(fā)現(xiàn)人才的卓越智慧[4]。校標中的藍色象征著牛津大學所負有的智慧、處事的穩(wěn)重和胸懷的博大;橙色代表著牛津大學對學術和知識的執(zhí)著,以及學校的繁榮發(fā)展。圓形的外觀象征著其想要學校辦學功德圓滿,學生學業(yè)圓滿的愿望;最下方的綬帶傳達出牛津大學嚴謹的辦學理理念和管理制度。
哈佛大學是由一批清教徒創(chuàng)辦的教會學院,在最初的校徽設計中是兩本打開的書象征著上帝帶給人類的知識和智慧,另外一本合著的書則寓意人類永遠無法探求到上帝所有的智慧,但隨著時代的更迭,這種包含宗教色彩的校標就變成了三本全部打開的書,其蘊意也發(fā)生了變化第一本代表其過去,第二本代表其現(xiàn)在,第三部代表其將來,但永恒不變的是哈佛人對真理和知識的熱切追求(如圖6)。這一設計上的改變顯示了哈佛大學不斷追求進步、勇于改變自己迎合發(fā)展需要的態(tài)度。
校標設計的目的在于能夠以一種簡單方便且通俗易懂的方式去闡釋大學的責任與使命、去囊括大學的辦學特色與理念、去了解大學的發(fā)展與改革。西方大學校標的設計構造給其大學樹立了一種品牌形象,它的設計凸顯了各個大學各不相同的辦學歷史、辦學傳統(tǒng)和辦學特色;其上的校訓代表了各個大學的辦學歸屬,加強大學校標的設計感可以更好地向受眾傳達大學品牌意識、宣傳大學形象、了解大學信息。
(三)西方大學校標的傳承美
西方大學的校標形式多是圓形或盾牌形狀的,圓形寓意著功德圓滿;盾形則寓意莊重、榮耀或高貴典雅,源自以前的騎士文化、演變成了如今的紳士風格。多數大學校標上還會有書本、火炬或蠟燭之類的元素在上面,寓意著光明、真理、知識與智慧。當今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導致很多產品的設計流于表面或形式更換頻換,很難從其中找到物品設計的傳承性。而西方大學校標卻是一個不一樣的存在,從其建立至今它雖然歷經了時代的發(fā)展變遷,和大學一起走過了無數的風風雨雨,是一所大學歷經風雨的見證人和陪伴者。在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中它的外在形式設計幾乎未見任何變化,始終保持著不變初心的態(tài)度,繼承著建校者們最初的愿景,傳承著大學建校之初建校者對來求學的人們的殷切希望和期待。它把歷經時代風雨考驗的大學思想精髓和傳統(tǒng)文化精神保存并延續(xù)了下來。
麻省理工學院的校標是一塊兩邊分別刻畫著手拿鐵錘勞動者和手拿書本的學者的圓形盾牌,代表著該校堅持文化教育與工業(yè)研究相結合的理念;中間臺座上的“科學與藝術”映射了該校要求知識與科學相互容納的愿景;下方的校訓“既學會動腦,也學會動手”,表明了該校不僅要求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要豐富、實際操作能力要熟練的辦學理念猶如翻看一本該大學的發(fā)展史,它將一所大學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發(fā)展精華和發(fā)展目標都凝聚到了一起、傳承了下來。西點軍校的校標是一塊象征美國武裝力量的盾牌,其上是一只張開翅膀的山鷹,鷹爪緊握13支利箭和橄欖枝,象征著戰(zhàn)爭與和平;下方是知識與智慧之神一雅典娜的頭盔和一把象征著軍事工業(yè)的短劍,兩者的結合傳達了該校將軍事教育與知識教育相結合的理念。山鷹右邊的飾帶上的校訓一責任、榮譽、國家充分展現(xiàn)了該校對學子的深深希望,強調為國家和社會服務的辦學理念。這些珍貴的文化和精神通過校標得到了展現(xiàn)和傳承,教育著一代又一代的求學者們(如圖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