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紅
數(shù)學邏輯性和理論性強,不少學生感覺學習枯燥。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一個有效的方法——讓“數(shù)學文化”浸潤數(shù)學課堂,讓數(shù)學課堂充滿“書香氣”,讓學生喜歡上數(shù)學課。
乘方與棋盤。在學習《有理數(shù)的乘方》時,筆者沒有按照常規(guī)的教學思路,一開始就講解乘方的定義及其計算方法,而是首先問學生:“你們認識264這個數(shù)嗎?你們認為264這個數(shù)有多大?”學生議論紛紛,希望教師給一個答案。在學生翹首以盼的時候,筆者卻給他們講起了古印度國王舍罕王與象棋發(fā)明人宰相西薩·班·達依爾的棋盤的故事。并通過打比方讓學生理解264顆麥粒究竟有多少:如果造一個倉庫來放這些麥子,倉庫高2.67米,寬6.67米,那么倉庫的長度就等于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兩倍。要生產(chǎn)這么多的麥子,要兩千年才能產(chǎn)完……故事吸引著學生,他們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起來了。
筆者順勢講道,乘方是比乘除更高一級的運算,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有理數(shù)乘方”的世界,探索一下其中的奧妙,然后請學生自學教材,學習乘方的意義,認識乘方里面“底數(shù)”“指數(shù)”“冪”的含義以及乘方的讀法。由于把講“數(shù)學故事”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整節(jié)課學生的興致都非常高。
黃金分割與審美。在學習《黃金分割》前,筆者先給學生講起了“題外話”——畫家們發(fā)現(xiàn),按0.618:1的比例來設計,畫出的畫最優(yōu)美,達·芬奇的作品《維特魯威人》《蒙娜麗莎》以及《最后的晚餐》中都運用了“黃金分割”?,F(xiàn)今的女性,一般人腰身以下的長度平均只占身高的0.58,因此,古希臘的著名雕像“斷臂維納斯”及太陽神阿波羅,都有意“延長”雙腿,使之與身高的比值為0.618。建筑師們對數(shù)字0.618也特別偏愛,無論是古埃及的金字塔,還是巴黎的圣母院,或者是近世紀的法國埃菲爾鐵塔,希臘雅典的巴特農(nóng)神廟,都有“黃金分割”的足跡。
把數(shù)學中枯燥的數(shù)字符號變成了生活中美的故事,讓學生感到美就在身邊,符合黃金分割比例的事物都很美。接下來的新課講授就變得很輕松了,無論是黃金分割的定義,還是關于黃金分割運用的有關計算,學生都在興致盎然中掌握了。
田忌賽馬與概率。在學習《用列舉法求概率》(第二課時)時,筆者先給學生講《田忌賽馬》的故事,并讓學生分析田忌獲勝的原因。學生不僅說出了田忌取勝的原因,而且總結(jié)出:“田忌之所以能獲勝,是因為田忌用智慧把自己的劣勢變成了自己的優(yōu)勢?!睆臄?shù)學角度來說,田忌之所以獲勝就是因為他把唯一的獲勝“概率”用上了。如果齊王的馬按上中下出陣,田忌的馬隨機出陣比賽,田忌獲勝的概率為多少?通過列表列出田忌的馬出陣的所有情況:
[齊王的馬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田忌的馬 上中下 上下中 中上下 中下上 下上中 下中上 ]
通過這個案例,學生不僅掌握了計算概率的兩種方法,而且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同時也明白學好概率能為生活服務。教材的例題、練習筆者都要求學生用兩種方法計算概率,學生基本都能掌握列表法、畫樹形圖法計算概率的奧妙。
(作者單位:十堰市竹山縣茂華中學)
責任編輯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