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娜
(吉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山茶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dá)90%以上,其中油酸74%~87%,亞油酸7%~14%,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是目前食用油中最高的,脂肪酸組成與橄欖油相似,有“東方橄欖油”之稱[1]。此外,山茶油中還含有豐富的VE、黃酮、甾醇、多酚、角鯊烯、山茶皂甙等其他生物活性成分,是一種優(yōu)質(zhì)的保健食用油[2-4]。
同時也因為高油酸含量以及豐富的活性成分,與皮膚的親和性好,滲透性強,易于被皮膚吸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清爽、保濕等功效作用,山茶油在化妝品方面的應(yīng)用也越來越多。與橄欖油、葡萄籽油等其他化妝品基礎(chǔ)油相比,山茶油富含多酚、山茶皂甙、植物甾醇、黃酮等一些獨特的活性成分。研究[5-7]表明,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較強,而且能抑制多種細(xì)菌、真菌、酵母菌,尤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等常見致病細(xì)菌的抑制能力較強,山茶皂甙具有光譜抑菌作用,特別是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酵母菌有非常強的抑制作用[8]。植物甾醇是一種結(jié)構(gòu)上與動物性膽固醇相似而功能完全不同的植物活性成分,與VE有非常好的協(xié)同增效效果,能夠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且具有獨特的消炎作用,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菌等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9-11]。
隨著對兩千年來山茶油用于嬰兒紅屁股(尿布疹)、口腔潰瘍、痤瘡、皮炎等方面的傳統(tǒng)的認(rèn)知,山茶油在功效化妝品上的應(yīng)用也越來越廣,但目前尚未見報道不同工藝制取的山茶油中抑菌活性成分含量的變化以及抑菌效果的研究。本研究擬比較熱榨、冷榨、超臨界萃取、浸出、水酶法提取5種工藝制取的山茶油的抑菌活性成分含量以及抑菌功效,以期為不同工藝制取的山茶油在功效化妝品特別是在孕婦及嬰童化妝品上的應(yīng)用提供參考。
油茶籽:采摘于湖南博邦農(nóng)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橋基地,及時自然曬干至水分10%~11%;
VE標(biāo)準(zhǔn)品:HPLC≥98%,阿拉丁試劑(上海)有限公司;
植物甾醇混合標(biāo)準(zhǔn)品(GC≥98%)、山茶皂苷標(biāo)準(zhǔn)品(UV≥90%)、多酚標(biāo)準(zhǔn)品(UV≥98%):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O2氣體:純度99.99% (食品級),吉林佰成氣體有限公司;
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水為蒸餾水;
雙螺旋榨油機:YZZX-120×2型,武漢糧農(nóng)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超臨界萃取裝置:HA221-50-06-C型,江蘇南通華安超臨界萃取有限公司;
冷榨機:DD85G型,德國IBG MONFORTS公司;
恒溫磁力加熱攪拌器:85-2型,天津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
pH計:DELTA 320型,梅特勒-托利多國際貿(mào)易(上海)有限公司;
分析天平:Practum224-1CN型,島津有限公司;
離心機:L-550型,湖南湘儀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
高效液相色譜儀:E2695型,美國沃特世科技有限公司;
氣相色譜儀:7890B型,美國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1780型,島津儀器(蘇州)有限公司。
1.2.1 山茶油的制備
(1) 冷榨工藝:取一定量的油茶籽篩選除雜后,脫除90%的茶殼,采用冷榨機直接進(jìn)行壓榨,靜置過濾,得到冷榨山茶油樣。
(2) 熱榨工藝:取一定量的油茶籽篩選除雜后,脫除90%的茶殼,置于120 ℃烘箱中15 min,然后采用雙螺旋榨油機進(jìn)行壓榨,靜置過濾,得到熱榨山茶油。
(3) 超臨界CO2萃取工藝:參考吳雪輝等[12]的方法,取一定量的油茶籽篩選除雜后,脫除90%以上的茶殼,油茶籽仁粉碎過80目,在萃取壓力25 MPa,溫度40 ℃條件下萃取2.5 h,然后過濾得到超臨界CO2萃取山茶油。
(4) 浸出工藝:取一定量的油茶籽篩選除雜后,脫除90%以上的茶殼,油茶籽仁粉碎過80目,在溫度60 ℃條件下,加入油茶籽仁粉3倍的正己烷溶劑浸提6 h,然后取混合液120 ℃旋轉(zhuǎn)蒸發(fā)分提,直至無液滴流出,過濾得到浸出山茶油。
(5) 水酶法工藝:根據(jù)文獻(xiàn)[13]的方法,取一定量的油茶籽篩選除雜后,脫除90%以上的茶殼,油茶籽仁粉碎過80目,料液比1∶5.58 (g/mL),酶添加量2.62%(蛋白酶和纖維素酶的質(zhì)量比為4∶1),在52.1 ℃、pH 6.47條件下酶解5 h,然后低溫干燥過濾得到水酶法山茶油。
1.2.2 植物甾醇測定 按GB/T 25223—2010執(zhí)行。
1.2.3 VE測定 按GB 5009.82—2016執(zhí)行。
1.2.4 多酚測定 按LS/T 6119—2017執(zhí)行。
1.2.5 山茶油抑菌效果測定 按QB/T 2738—2012懸液定量法執(zhí)行。
1.2.6 油脂中黃酮含量提取與測定
(1) 提?。悍Q取10.000 0 g山茶油于燒瓶中,加入60%乙醇溶液20 mL,在70 ℃下攪拌萃取1 h,5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上清液,將油脂按上述條件再次萃取,合并2次上清液并轉(zhuǎn)移至50 mL容量瓶中,用60%乙醇溶液定容,待測[14]。
(2) 標(biāo)準(zhǔn)曲線制作:將蘆丁標(biāo)準(zhǔn)樣品用60%乙醇溶液溶解,并制備20,40,80,120,160 μg/mL的標(biāo)準(zhǔn)梯度溶液,吸取1 mL各標(biāo)準(zhǔn)梯度溶液分別置于不同的25 mL容量瓶中,分別用60%乙醇溶液添至10 mL,加入5%亞硝酸鈉溶液1 mL,搖勻,放置6 min,再加入10%硝酸鋁溶液1 mL,6 min 后加入4%氫氧化鈉溶液10 mL,混勻,再用60%乙醇溶液定容,搖勻,放置15 min后,于波長510 nm 處測定吸光度,標(biāo)準(zhǔn)系列濃度由低到高對應(yīng)的吸光度為0.013,0.017,0.041,0.061,0.078,以吸光度為縱坐標(biāo),蘆丁標(biāo)準(zhǔn)梯度濃度為橫坐標(biāo),繪制標(biāo)準(zhǔn)曲線,回歸方程為:A=0.000 5X+0.001 2(R2=0.993 1)。
(3) 樣品檢測:吸取3 mL待測溶液,按照標(biāo)準(zhǔn)曲線的測定方法進(jìn)行檢測,測定其在波長510 nm處的吸光度,根據(jù)吸光度在標(biāo)準(zhǔn)曲線上找出對應(yīng)的濃度并計算含量。
1.2.7 油脂中山茶皂苷含量提取與測定
(1) 提?。悍Q取5 g油脂于燒瓶中,加入50%乙醇溶液20 mL,在70 ℃下攪拌萃取1 h,5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上清液,將油脂按上述條件再次萃取,合并2次上清液并轉(zhuǎn)移至50 mL容量瓶中,用50%乙醇溶液定容,待測[15]。
(2) 標(biāo)準(zhǔn)曲線制作:將山茶皂甙標(biāo)準(zhǔn)樣品用50%乙醇溶液溶解,并制備10,100,400,800,1 000 μg/mL的標(biāo)準(zhǔn)梯度溶液,吸取1 mL各標(biāo)準(zhǔn)梯度溶液分別置于不同的10 mL具塞比色管中,分別加入8%香蘭素溶液(8 g香蘭素溶于100 mL 無水乙醇)1 mL,混勻,再置于冰水浴中緩慢加入77%硫酸溶液3 mL,混勻,置60 ℃水浴反應(yīng)15 min,取出迅速于冰水浴放置2 min,室溫放置10 min于波長545 nm處測定吸光度,以吸光度為縱坐標(biāo),山茶皂甙標(biāo)準(zhǔn)梯度濃度為橫坐標(biāo),繪制標(biāo)準(zhǔn)曲線。回歸方程為:A=0.000 3X+0.016 6(R2=0.988 7)。
(3) 檢測:吸取1 mL待測溶液,按照標(biāo)準(zhǔn)曲線的測定方法進(jìn)行檢測,測定其在波長545 nm處的吸光度,根據(jù)吸光度在標(biāo)準(zhǔn)曲線上找出對應(yīng)的濃度并計算含量。
2.1.1 VE含量 由圖1可以看出,冷榨工藝制取的山茶油中VE含量最高,達(dá)到786.3 mg/kg,超臨界CO2萃取油次之,經(jīng)過常規(guī)五脫精煉工藝處理的精煉山茶油VE含量最低,顯著低于其他幾種工藝制取的。不同工藝的處理溫度對山茶油中VE的含量影響顯著,高溫?zé)崽幚韺ι讲栌椭蠽E的破壞較大,冷榨茶油由于壓榨溫度較低VE保留較多。
2.1.2 植物甾醇含量 由圖2可以看出,5種工藝制取的山茶油原油,總植物甾醇含量變化不大,熱榨工藝制取的山茶油中總植物甾醇含量最高,達(dá)到3 962.0 mg/kg,浸出油次之,低溫處理的冷榨油和水酶法油反而更低,說明適當(dāng)?shù)臏囟忍幚碛欣阽薮荚谥朴瓦^程中從油茶籽中隨油脂游離出來,與李志曉等[16]的研究一致。
圖1 提取工藝對山茶油VE含量的影響Figur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techniques on vitamin E content in Camellia Oil
圖2 提取工藝對山茶油植物甾醇含量的影響Figur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on phytosterol content in Camellia Oil
2.1.3 多酚含量 由圖3可以看出,超臨界CO2萃取工藝制取的山茶油中多酚含量最高,達(dá)到了21.32 mg/kg,冷榨油次之,達(dá)到了16.11 mg/kg,水酶法油最低,只有1.14 mg/kg,可能是多酚為水溶性物質(zhì),在水酶法制油過程中,油茶籽中的多酚首先溶于水中,造成水酶法油中多酚含量顯著低于其他幾種制油工藝的。
圖3 提取工藝對山茶油多酚含量的影響Figur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on polyphenol content in Camellia Oil
2.1.4 山茶皂苷含量 由圖4可以看出,冷榨工藝制取的山茶油中山茶皂苷含量最高,達(dá)到3 789.0 mg/kg,熱榨油次之,經(jīng)過超臨界萃取的山茶油含量最低,可能是山茶皂甙極性較高,不易溶于非極性的超臨界狀態(tài)的二氧化碳中。
2.1.5 黃酮含量 由圖5可以看出,浸出工藝制取的山茶油中黃酮含量最高,達(dá)到38.9 mg/kg,冷榨油次之,經(jīng)過水酶法提取的山茶油含量最低,可能是黃酮溶于水中降低油中含量。
圖4 提取工藝對山茶油山茶皂苷含量的影響Figur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on saponins of camellia content in Camellia Oil
圖5 提取工藝對山茶油黃酮含量的影響Figure 5 Effects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on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in Camellia Oil
由表1可知,冷榨油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3種菌的抑制效果最好,熱榨油對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整體來看,5種不同工藝制取的山茶油均對4種常見的細(xì)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冷榨山茶油和熱榨山茶油對4種常見的細(xì)菌都達(dá)到了較強的抑制作用。這是由于山茶油中富含有山茶皂苷、多酚、植物甾醇以及黃酮等多種抑菌活性成分,組成了一個復(fù)雜而高效的抑菌體系,起到非常好的抑菌、消炎功效。
表1 不同工藝山茶油的抑菌效果?Table 1 Results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on Camellia Oil bacteriostatic effect %
? 50%~90%表示產(chǎn)品對某種菌有抑制作用;≥90%表示產(chǎn)品對某種菌有較強抑制作用。
(1) 山茶油中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其中冷榨工藝制取的山茶油中VE、山茶皂苷含量最高,分別達(dá)到了786.3,3 789.0 mg/kg;熱榨油植物甾醇含量最高,達(dá)到了3 962.0 mg/kg;超臨界CO2萃取油多酚含量最高,達(dá)到了21.32 mg/kg,浸出油總黃酮含量最高,達(dá)到了38.9 mg/kg。
(2) 5種不同工藝制取的山茶油均對4種常見的細(xì)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冷榨山茶油和熱榨山茶油對4種常見的細(xì)菌都達(dá)到了較強的抑制作用。
(3) 本試驗對5種不同工藝制取的山茶油抑菌效果及主要功效成分做了系統(tǒng)的分析,后續(xù)將對其添加到化妝品中的實際效果及添加比例作進(jìn)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