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琦
摘要:在實驗研究中,高校施行的俱樂部式教學有助于學生對體育鍛煉和興趣的提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體育意識,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隨著我國教育體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公共體育課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與俱樂部的活動形式有機結合,使教學相長,充分體現(xiàn)。
關鍵詞:公共體育課 俱樂部式教學 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3-0179-02
一、開展高校公共體育課俱樂部式教學
利用高校教學資源,創(chuàng)建體育俱樂部。為了普及體育,面向社區(qū)大眾,各個體育愛好者組織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教師們也愿意花費時間花精力促進高校學生每天進行體育鍛煉,為大學生提供課外活動的健身平臺,在業(yè)余時間進行體育競賽,為學生創(chuàng)造鍛煉條件,有計劃、有組織、有序地安排學生參加體育運動,陶冶學生的體育情操,充實學生的體育業(yè)余活動,從而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發(fā)展特長的目的。在學校課堂中,教師倡導開展體育藝術講座,征集意見,培養(yǎng)特長生。比如在平時教學中,發(fā)展游戲教學,在一次體育課上,教師讓兩人以上進行游戲,在一個十平方米的地面上畫上任意的小方格,方格的兩邊畫上半圓為各自的起點,將一個沙包放在起點上,用單腳跳的方式踢沙包,沙包一次只能過一格,到最后一格往自己的半圓踢出,中間的每個格子只能跳一次,不能墊腳。在課堂上采用踢沙包來進行體育課俱樂部式教學更能體現(xiàn)課堂教學安全性,加深學生對高校體育課的喜愛。如運動前后的準備活動、飲食要求、安全措施,怎樣應對運動產生的亞健康狀態(tài),等等。使學生避免因為不健康、不正確的運動方式對身體造成傷害,反而得不償失,組織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與項目,引入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興趣,開闊學生視野,增加學生見識,加大對課外活動小組的管理組織培訓小組課外活動,
二、實施高校俱樂部式教學的網(wǎng)絡平臺
目前高校體育教學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上課積極性。在新形勢下,體育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產業(yè),成為現(xiàn)代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商務也日益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為體育教學提供了獨特的平臺。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開展俱樂部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做到講解正確,突出重點、難點,有層次,語言清晰,留有足夠的時間給學生們練習,教師也必須熟悉網(wǎng)上大綱吃透教材,講解注意語言生動形象。運用網(wǎng)上場地進行體育課,還可以合理變換網(wǎng)上教學器材,如在進行投擲壘球教學時,可將壘球換為羽毛球進行練習,這樣器材飛得不遠也不容易有危險,起到鍛煉的效果。在網(wǎng)上進行體育教學時教師要多動腦筋,合理利用場地,經(jīng)常改變教學的方法,同樣也有高質量的體育效果。例如在組織管理方面,教師實行課內與課外兩個俱樂部,由學校分管領導進行領導,擔任主席,教務處主任擔任副主席,課外俱樂部由學生會體育部長統(tǒng)一負責,成立專門的體育宣傳組織,體育競賽組織,豐富高校公共體育課俱樂部式教學的內容??山虒W內容不能滿足大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單調的體育課教學形式影響學生的興趣。因此,結合高校公共課體育俱樂部式較改革目標,教師要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圍繞娛樂性的發(fā)展目標,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體育教學內容,例如室內愈加、足球、跆拳道等。
三、培養(yǎng)體育健康意識
大學生有了體育健康意識后,也會有相應的體育素質的基本意識,會有實際的體育措施,發(fā)展健康體育意識,提高全民素質。比如一個學校有一個帶籃球場地的水泥地操場,學生們在完成體育課任務后準備開始測投沙包,有一位女生中暑,可能是由于天氣炎熱,室外陽光照射,而時間接近中午,學生們饑腸轆轆,當然學生中暑與學生身體素質狀況有直接關系。而培養(yǎng)高校公共體育課俱樂部式教學意識,有利于學生開展合理的體育鍛煉。在公共體育課堂上,教師不僅僅要講解運動技術動作,而且要讓學生了解參加這項運動能夠達到什么樣的鍛煉效果,根據(jù)學生不一樣的先天條件、身體基礎,明確今后怎樣堅持體育鍛煉,了解必要的體育健康意識和安全事項。再有,體育課教學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考慮學生的差異,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運動方法,提高體育運動積極性。相關行政部門要加大支持力度,配合高校在課外開展各項運動競賽,使經(jīng)常的課外活動及競賽成為良好體育教學補充。
四、豐富高校學生俱樂部式教學內容
高校公共課俱樂部教學在全國各高校已經(jīng)全面展開。高校學生正處于青年初期,是身心發(fā)展最迅速、最關鍵的時期,也是人生的黃金時代,學生們已經(jīng)具備身體素質和體育基礎,由于各自的身心特點不同,體育基礎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傳統(tǒng)教學不能滿足學生的個別差異,導致課堂上,教師沒有辦法安排整體體育課內容。如教師安排排球,部分學生喜歡籃球,部分學生又喜歡足球。由于學生的體能水平不一樣,接受能力也不一樣,一樣的體育內容部分學生學得好,部分學生學得慢。實行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身心特點選擇喜愛的體育項目,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體能水平選擇不同層次的班級進行學習。只要學生有興趣,就會自覺地參與,時間久了就會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就是滿足學生自主選擇的需要,學生的多數(shù)技能是在課外練成的,而課外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實行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后,學生課外延續(xù)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的體能得到發(fā)展。有序地組織小組成員訓練,有計劃地舉行才藝展示等,指導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創(chuàng)作,為學生提供發(fā)表體育文章的園地,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知識可以從課堂教學中獲得,參與體育鍛煉不僅強身健體還愉悅了心情,提高學生學習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增強學生自信心。
綜上所述,高校公共體育課俱樂部式教學經(jīng)過改革已經(jīng)取得了良好效果,增強了大家搞好體育的信心,同時也體會到公共體育課的教育不同于別的教育,與其他學科有著不同的特點,同時需要體會注重公共課教學質量的必要性,同時也需要把體育精神延續(xù)到課外,使公共體育課的體育工作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也會取得良好的效果。[3]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建設、面向未來,為了能夠建立新的符合國家教學大綱要求,又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形成特色的體育教育體系,倡導并提出高校終身體育,讓學生在校養(yǎng)成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改革舊體系建立新體系是適應時代的要求。在課程教學中促進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高,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楊乙元,黃詠.高校公共體育課實施俱樂部制教學模式研究[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2(5):108-111.
[2]李仁萍.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實施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5):408.
[3]李仁萍,李曉媛,高貴慶.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8,9(11):14-15.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