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三位一體”推拿法治療小兒脾虛型泄瀉40例*

      2019-04-08 06:42:50典迎彬
      中醫(yī)研究 2019年4期
      關鍵詞:推拿法流派三位一體

      典迎彬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從臨床實踐來看,推拿治療兒科常見病被很多中醫(yī)院推拿醫(yī)師廣泛運用,特別是在小兒泄瀉的治療上采用最多、效果最好[1]。筆者根據(jù)多年的臨床總結,申報并通過了河南省中管局課題:“三位一體”推拿法治療小兒脾虛型泄瀉的臨床研究,通過系統(tǒng)規(guī)范的課題研究總結,發(fā)現(xiàn)定性定量的靶向治療,能夠?qū)⑼颇檬址ǖ牟僮骱团R床療效科學結合,“三位一體”推拿法體現(xiàn)了最佳的量效結果。2017年7月-2018年7月,筆者采用“三位一體”推拿法治療小兒脾虛型泄瀉40例,總結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取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小兒脾虛型泄瀉患者80例,按1∶1的比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平均(1.0±0.5)歲;病程平均(5.3±3.0) d。對照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平均(1.2±0.3)歲;病程平均(7.0±1.3) d。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選擇標準

      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按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的標準。大便性狀有改變,呈稀便,水樣便,黏液便或膿血便,大便次數(shù)比平時增多。

      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按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醫(yī)兒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脾虛型泄瀉的標準。 大便稀溏,多于食后作瀉,色淡不臭,反復發(fā)作,時輕時重,面色萎黃,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

      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本院自制中藥散劑健脾止瀉散,藥物組成:黨參9 g,炒白術6 g,茯苓9 g,甘草3 g,炒山楂3 g,炒麥芽3 g,木香3 g,煨肉豆蔻6 g。0.5袋/次≤1歲,1歲≤1袋/次≤3歲,3次/d治療。治療組患兒予“三位一體”推拿手法,即操作手掌部、胸腹部、背腰部3個部位,最后將整體手法作用于小兒一體,從而調(diào)理脾胃、祛除病邪。操作方法如下。

      3.1 手掌部操作

      手掌部位取穴以小兒推拿五經(jīng)穴位中的部分穴位為主。

      3.1.1 補脾經(jīng)

      位置:拇指末端羅紋面。操作方法:左手握患兒右手4指及手腕,右手手食指、中指分持患兒拇指近掌節(jié),用右手拇指螺紋面順時針旋推脾經(jīng)穴(患兒右手拇指螺紋面)3 min,120~150次/min[2]。

      3.1.2 補大腸

      位置:食指橈側(cè)緣,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操作方法:左手握患兒右手,使掌側(cè)置,右手食指、中指夾住患兒右手拇指,用右手拇指橈側(cè)緣沿大腸穴(食指橈側(cè)緣,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2 min,150次/min[2]。

      3.2 胸腹部操作

      3.2.1 逆時針摩腹

      位置:以肚臍為中心,以肚臍上4寸為半徑的圓圈部位。操作方法:以手四指(拇指除外)指腹和大小魚際交替沿著上述部位逆時針摩腹3 min,60~90次/min,做到腕虛指實。

      3.2.2 點按天樞穴

      位置:天樞穴屬于足陽明胃經(jīng),在臍旁2寸處。操作方法:以中指和拇指同時點按雙側(cè)天樞穴2 min,輕點1 min、重點1 min,60~90次/min,具體以患兒能耐受、局部略發(fā)紅為度[2]。

      3.2.3 點按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操作方法:四指并攏,以中指對準中脘穴進行點揉,以患兒能耐受為度,60~90次/min,點揉2 min。

      3.3 腰背部操作

      3.3.1 按揉督脈和膀胱經(jīng)

      位置:按照針灸穴位標準取穴。操作方法:用掌根從上往下沿脊柱按揉即按揉督脈和膀胱經(jīng)3 min,輕柔緩和,以皮下肌肉放松和略發(fā)紅為度[2]。

      3.3.2 推上七節(jié)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末端成一直線。操作方法:用拇指指面自下向上直推3 min,150次/min[2]。

      3.3.3 點按脾俞穴

      位置:脾俞穴位于背部,當?shù)?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操作方法:兩手拇指指腹放置在患者的脾俞穴上,逐漸用力下壓,按而揉之,操作2 min,然后再用擦法,即用掌根來回摩擦穴位,操作1 min,以皮膚潮紅為度。

      3.4 捏 脊

      位置:捏脊的部位為脊背的正中線,從尾骨部起至第七頸椎,即沿著督脈的循行路線,從長強穴直至大椎穴。操作方法:兩手沿脊柱兩旁,由下而上連續(xù)地挾提肌膚,邊捏邊向前推進,自尾骶部開始,一直捏到項枕部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風府穴),重復6~9遍,操作2 min[8]。

      兩組均以治療4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4 療效判定標準

      綜合中醫(yī)臨床治療小兒腹瀉現(xiàn)狀,總結出以下療效評價,以觀察“大便性狀、大便次數(shù)、大便常規(guī)、全身癥狀”為主。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癥狀消失,大便鏡檢無異常,病原學檢查陰性。好轉(zhuǎn):大便次數(shù)及水分減少,全身癥狀改善,大便鏡檢脂肪球或紅、白細胞偶見。未愈:大便次數(shù)及水分未改善,或癥狀加重。

      5 結 果

      見表1。兩組對比,經(jīng)Ridit分析,u=4.57,P<0.01,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6 討 論

      我國影響較大的兒科推拿流派有山東地區(qū)的推拿三字經(jīng)流派、孫重三推拿流派及張漢臣推拿流派,北京地區(qū)的馮氏小兒捏脊流派,上海地區(qū)的海派兒科推拿和湖南地區(qū)的劉開運兒科推拿流派。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民間小兒推拿流派,因為缺少系統(tǒng)的理論總結和著述大都流失了。三字經(jīng)流派以山東青島市中醫(yī)院李德修老師手法為代表,善用“獨穴”,主張取穴少而精,多用清法[7];孫重三推拿流派以山東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孫重三老師手法為代表,其特色是強調(diào)聞診和望診,取穴靈活,多以手穴配伍體穴相伍為用,隨癥加減、相輔相成[6];張漢臣推拿流派以山東青島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張漢臣老師手法為代表,該流派善于結合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小兒推拿的機理及作用,在臨證中注重扶正,祛邪亦不忘扶正;小兒捏脊流派以北京地區(qū)馮泉福老師手法為代表,該流派手法有“捏脊八法”,即捏、拿、推、捻、提、放、按、揉八個基本手法,特色是“捏督通絡”、疏通氣血、調(diào)整臟腑[9];海派兒科推拿以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金義成老師手法為代表,該流派兼收并蓄傳統(tǒng)按摩八法、一指禪推拿、內(nèi)功推拿三大流派的手法,并稱之為“推拿十六法”,在治法的運用上注重“開達抑遏”“疏通氣血”“開關利氣”的功用,同時提出了“穴部”新的小兒推拿穴位理論觀點;劉開運推拿流派以湖南劉開運老師手法為代表,該流派擅長運用五行學說的生克制化之理,確定其補母、瀉子、抑強、扶弱的治療原則。

      通過繼承和學習以上諸流派之特色,再根據(jù)經(jīng)絡穴位、臟腑氣血等理論,最后結合中原地域的小兒體質(zhì)特征,選取了補脾、補大腸、摩腹、揉中脘、點脾俞、上推七節(jié)骨、捏脊、上推膀胱經(jīng)等不到10個穴位,這些手法基本都秉承了各大推拿流派的精華,補脾和補大腸繼承了張漢臣推拿流派“重補脾土”和“扶正”的治療大法;摩腹、揉中脘繼承了孫重三推拿流派“柔和、滲透”的手法綱紀;點脾俞繼承了海派兒科推拿一指禪“開、通、運”的精髓之處;上推七節(jié)骨繼承了三字經(jīng)推拿流派“獨穴少精”的獨門絕技;捏脊、上推膀胱經(jīng)繼承了北京小兒捏脊流派“捏脊八法”的章法規(guī)范;總體操作配伍上繼承了劉開運推拿流派“統(tǒng)籌全局、辨證論治”的臨證思路。

      小兒推拿理論體系的形成,根源于明代《小兒按摩經(jīng)》的問世,《小兒按摩經(jīng)》是歷史記載最早的一本小兒推拿專著,其中論述單式手法8種、復式手法28種;還有不少醫(yī)家,如夏禹鑄、龔廷賢、周于蕃、錢祖蔭等提出異議,認為手法過繁則不便掌握,對臨床無效者應予刪除,諸醫(yī)家從臨床實際出發(fā),對以往手法進行梳理,刪其重復,正其錯誤,補其闕漏,將小兒推拿單式手法歸納為按、摩、掐、揉、推、運、搓、搖8種,復式手法歸納為鳳凰展翅、二龍戲珠、打馬過天河、黃蜂入洞、飛經(jīng)走氣、蒼龍擺尾、赤鳳搖頭、水中撈月、按弦搓摩、猿猴摘果、天門入虎口、運水入土、運土入水13種,切合臨床實用。

      基于諸多單復式手法種類的記載和“同名異做”的不同操作方法,反復在臨床中操作練演、不斷總結、求同存異、推敲論證,而且還參照解放后至今不同版本本科教材的《小兒推拿學》,參考教材主編有:王國才、王華蘭、廖品東、王金貴、劉明軍、佘建華等,最終筆者遵古醫(yī)籍之大準,同時又效現(xiàn)代教科書之章法,嚴格按照教材的辨證論治,選用了點、按、推、揉、摩、捏6種手法,其中“點、按、推、揉”四法采用標準單式手法操作流程,“摩、捏”兩法采用標準復式手法操作流程,這樣精挑嚴選、互用互補,既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推拿手法之綱紀,又突出了本方案的特色。

      小兒泄瀉的治療,在臨床上有很多中西醫(yī)治療方法,針對脾虛型泄瀉西醫(yī)無明顯優(yōu)勢,中醫(yī)學治療脾虛型泄瀉方法很多,常見的有中藥治療,中藥穴位貼敷、中藥灌腸、離子導入、小兒推拿等[4]??v觀中醫(yī)學諸多治療方案,沒有明顯的定性定量規(guī)范方案,大都沒有針對性的靶點穴位和具體治療時間。

      小兒脾虛瀉,多因素體虛弱或久病元氣不足,致脾胃氣虛,運化無力,虛邪舍于腸胃,水潴為濕,谷滯為積,水谷精華之氣不能輸化,清陽之氣不升反下陷,分利無權而水濕并入大腸,遂致泄瀉[3]。“三位一體”推拿法緊緊圍繞本證之本“脾虛”施治,第一步選擇旋推脾經(jīng)為主穴,操作3 min,取其“健脾和胃,補益氣血,清熱利濕”之效,無論新舊脾虛瀉,均能發(fā)揮健、補、利之效,使中州健運,則水谷精微得以化生和布散,五臟六腑得以顧護和濡養(yǎng),治瀉不止瀉而先健脾,據(jù)此泄瀉之本方能去除[5]。第二步操作補大腸。脾虛瀉屬“本虛標實”之癥,補大腸在脾健胃和、臟腑協(xié)調(diào)的基礎上發(fā)揮澀腸止瀉的作用,體現(xiàn)了“標本兼顧”之意,如此前后呼應、循章遵法,既體現(xiàn)了中醫(yī)標本同治的治療大法,也遵循了整體觀念的辨證思路。脾虛瀉多病程纏綿,為繼續(xù)鞏固療效,進一步選擇了腹部操作,摩腹和點中脘。腹部是氣血生化之所,摩腹既可健脾助運而直接防治脾虛泄瀉,又可培植元氣,使氣血生化機能旺盛,而起到防治全身疾患的作用。中脘穴出《針灸甲乙經(jīng)》,任脈、手太陽與少陽、足陽明之會,位于腹之中間,對腹氣血陰陽起到抓總提綱的作用,所以腹部操作對小兒脾升胃降以及整個臟腑功能調(diào)和起到了統(tǒng)領作用[10];腰背部的捏脊、按揉督脈和膀胱經(jīng),能發(fā)揮調(diào)和陰陽、通理經(jīng)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等作用;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捏脊療法可以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jīng)干和神經(jīng)節(jié),通過復雜的神經(jīng)體液因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并整體地、雙向地調(diào)節(jié)內(nèi)臟活動,從而防治多種疾病,此處用之旨在對小兒體質(zhì)發(fā)揮一個穩(wěn)固持久的調(diào)理和保護作用,體現(xiàn)了中醫(yī)學“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理論大法[11];推上七節(jié)骨為治療小兒泄瀉的常用和特效穴,在以上手法操作過程中其實已經(jīng)能將泄瀉控制大半甚至完全控制,此時推上七節(jié)骨在脾胃鞏固、氣血調(diào)和的基礎上又發(fā)揮了“加固作用”,加強了健脾益氣止瀉的力度。

      整體“三位一體”推拿法,選取小兒3個部位,10個穴位,一共操作22 min,選穴精煉,配伍嚴謹,靶點治療,療效穩(wěn)定確切,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猜你喜歡
      推拿法流派三位一體
      腦癱患兒便秘應用護理干預結合推拿法治療的效果研究
      健康大視野(2020年5期)2020-04-17 10:44:41
      小兒推拿呵護孩子健康成長(四十九)——小兒眼保健推拿法
      中醫(yī)推拿法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中醫(yī)學研究
      容軒讀印——明代流派印(下)
      藝術品(2018年5期)2018-06-29 02:15:04
      海洋玉髓鑒賞收藏的“十大流派”
      寶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5
      關于戲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戲曲研究(2017年4期)2017-05-31 07:39:24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論京劇表演新流派的創(chuàng)立
      戲曲研究(2017年4期)2017-05-31 07:39:24
      學校、家庭、社會如何做到“三位一體”
      教育(2016年41期)2016-11-15 19:12:32
      基于“三位一體”校企合作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職業(yè)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途徑研究
      論“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在商務禮儀課程中的運用
      陇西县| 巴林右旗| 蛟河市| 静海县| 通江县| 日土县| 宝丰县| 桐乡市| 灵寿县| 南昌县| 永吉县| 南川市| 南和县| 根河市| 成武县| 丹东市| 桂东县| 江华| 忻城县| 玉龙| 望城县| 隆回县| 满洲里市| 惠来县| 盐津县| 乳源| 海伦市| 普宁市| 乳源| 景洪市| 衡阳县| 龙游县| 宁海县| 府谷县| 柳州市| 涡阳县| 沂水县| 桦甸市| 尚义县| 大悟县| 黄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