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孔子德育視野下我國高校德育的反思

      2019-04-11 09:43:50劉芳岑
      文教資料 2019年3期
      關(guān)鍵詞:德育方法高校德育孔子

      劉芳岑

      摘 要: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認為教育應(yīng)當以德為先,并在長期德育實踐中總結(jié)出一系列有效的德育方法,對我國現(xiàn)行高校德育工作有重要啟示和借鑒意義。

      關(guān)鍵詞: 孔子 德育方法 高校德育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堪稱“好古敏學”的教師典范。孔子的教育理論是以德育為核心,他提出的許多德育原則和方法我們至今仍在沿用。本文以《論語》這一儒家經(jīng)典作為研究對象,主要闡述了孔子的“啟發(fā)誘導”、“因材施教”、“以身作則”和“躬行實踐”四種德育方法。以古為鏡,反思我國現(xiàn)行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我國高校德育教育的改革和實踐提供借鑒和啟示。

      一、孔子德育的主要方法

      孔子德育方法形式多樣,他不僅注重對學生道德知識的教育,而且注重道德情感和意志的培養(yǎng)及其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如啟發(fā)誘導、因材施教、以身作則及躬行實踐等方法,對今天德育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如啟發(fā)誘導篇,孔子強調(diào)“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論語·述而》)。反對單純的說教;因材施教篇,孔子認為“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雍也》);以身作則篇,孔子強調(diào)教育者要行為儀表、率先垂范,“身教重于言教”;躬行實踐篇,孔子認為“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君子欲訥于言而敏其行”(《里仁》),“行”是道德品質(zhì)的載體,沒有道德的實踐,一切高尚的道德理論都是空談。

      二、對我國現(xiàn)今高校德育的反思

      反觀現(xiàn)行高校德育方法,總體還是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斑@種傳統(tǒng)的注重灌輸?shù)牡掠椒ê鲆暳说掠龑ο蟮闹黧w性和主體需求,顛倒了德育目的與手段的關(guān)系”[1]。反思高?,F(xiàn)行德育教育,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一些問題并且對高校德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一些消極的影響。

      (一)一些教師在德育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作用。

      中國歷史上的社會關(guān)系,幾乎都是父為子綱的家庭倫理關(guān)系的延伸,反映到教育過程中就是師為生綱的師生關(guān)系。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唯師是從,對于教學內(nèi)容全盤接受。這是一種“不顧品德內(nèi)化規(guī)律,否定道德學習主體化,用規(guī)范宣講代替心性修養(yǎng)的純外爍過程”[2]。一些德育工作者將德育當作符號性的書面道德內(nèi)容傳遞給學生,這種“直接的道德教學只能幫助學生形成‘關(guān)于道德的觀念而不能形成‘道德觀念”[3],學生學到的多是道德規(guī)范,難以將其內(nèi)化為自身的道德需求。

      (二)一些教師德育中缺乏對學生的了解,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長于形象思維,有的則長于邏輯思維,在思維速度上,有的學生快些,有的則慢些,這就要求‘個別對待。”[4]然而我國學校德育教育中存在忽視學生個別差異的問題,德育方式的簡單劃一是我國學校德育的慣用模式。有的德育工作者誤把德育課當作智育課,照本宣科,無的放矢;有的德育工作者只限用單一品德規(guī)范體系和道德價值觀影響受教育者,把學生的認知規(guī)范到預先設(shè)定的統(tǒng)一模式中。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如果忽視學生的這些差異,只會妨礙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成為“單向度”發(fā)展的人。

      (三)一些教師自身道德行為的失范,言行不一。

      加里寧曾說:“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xiàn)象的態(tài)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苯處煹膸煴砗偷赖略趯W生的成長中具有重要的榜樣和導向作用,尤其是對模仿性強、可塑性大的大學生來說,其作用和影響更長遠。教師“上課接手機”、“說臟話”的現(xiàn)象或有發(fā)生,可見某些教師自我的道德修養(yǎng)和行為規(guī)范有待提高。缺乏教師形象應(yīng)有的修養(yǎng)和品性,那么學生在道德形成過程中就容易接收錯誤的道德信息,產(chǎn)生錯誤的價值觀。

      (四)一些教師過于注重理論說教,忽視學生的道德實踐。

      “道德觀念在動中見效果,使行為有所改進”[5]。但在實際德育過程中,一些教育者過于注重道德理論的灌輸,忽視學生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一些學生一旦遇到困難或挫折就變得迷茫,膽怯怕事;甚至一些學生在學校是楷模,在家里成了“問題兒”。拉斯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行事?!盵6]沒有科學的德育實踐方法作為媒介,學生的道德認知只能表現(xiàn)為對概念的死記硬背。

      三、孔子德育方法對高校德育的啟示

      一些高校灌輸式的德育方法對學生的品德、人格及價值觀的形成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孔子德育方法形式多樣并且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對于今天的學校德育有所啟示,值得借鑒。

      (一)德育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

      孔子的憤啟悱發(fā)法啟示我們,在德育過程中要把“人”的發(fā)展始終作為德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落實到具體的德育,教師要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其確定方向,變單向的“灌輸”為“雙方互動”,加強與學生的交流,鼓勵學生選擇、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校的德育目的“不是造就傳統(tǒng)的機械模仿者,而是培養(yǎng)傳統(tǒng)道德的批判繼承者,未來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7]。所以,學校德育不僅要靠老師“教”,更要吸引學生“學”。在學生積極參與和互動中加強道德情感交往,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德育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智差異,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優(yōu)勢。

      孔子的德育強調(diào)因材施教。在現(xiàn)今德育實踐中,教育者應(yīng)從實際出發(fā),針對學生的特點,分類分層施教。如對思想單純、求知欲強烈的低年級學生,以系統(tǒng)灌輸為主,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認識和信念;對有一定主見性、自覺性的高年級學生,要致力于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他們的道德實踐;對靈動活躍的文科學生,要靈活結(jié)合討論、辯論、答疑等多種方式教學;而對思維縝密的理科學生,以啟發(fā)式提問、練習為主,鼓勵學生思考、討論。由于學生的背景、性格、素質(zhì)千差萬別,這需要教師深入學生生活中去觀察、探摩和分析,有針對性地施教,滿足學生的道德需求,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優(yōu)勢。

      (三)德育要加強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發(fā)揮言傳身教的正面示范。

      孔子認為教師的言行舉止,德行品性,是學生的活的教科書,“正人先要正己”。教師具有堅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工作負責,無疑能贏得學生的尊敬愛戴。因此,教師要養(yǎng)成對自己語言和行為背后的心理機制進行理性反思的習慣,按師德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市場交易情勢下,加強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的思想、品德、師德教育,提高育人者的素質(zhì),使其充分發(fā)揮言傳身教的正面示范作用,勢在必行,也是加強現(xiàn)代高校德育的至關(guān)重要方法。

      (四)德育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加強學生的道德實踐。

      “德育方法的重點……在于人們在行為實踐上去認真地踐履和實行”[8]。孔子要求學生“訥于言而敏于行”(《里仁》)。社會實踐可以培養(yǎng)學生與市場背景相適應(yīng)的道德認知、價值觀念和文明行為,讓學生從學?!靶≌n堂”走向社會“大課堂”;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和志愿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的道德認識在社會實踐中內(nèi)化為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同時也要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結(jié)合教學實際,使學生將內(nèi)心的道德意識付諸實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育學生努力做到學、思、行一致。

      孔子結(jié)合社會道德生活中的問題,并根據(jù)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靈活綜合運用上述方法,教育效果顯著。因此,研究孔子的德育方法仍不過時,并且對我國現(xiàn)今高校德育教育的改革和實踐具有重要價值,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馮文全.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205.

      [2]單振濤.學校德育的功利化傾向及其成因分析[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7(04):6-11,42.

      [3]高德勝.生活德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37.

      [4][蘇]蘇霍姆林斯基,著.周集,譯.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5]趙祥麟,王承緒.杜威教育論著作[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97.

      [6]Louis E. Rathsetal. Values and Teaching[M]. Columbus Ohio Merrill,1978:83.

      [7]魏賢超.道德心理學和道德教育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5:2.

      [8]馮文全.德育原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254.

      猜你喜歡
      德育方法高校德育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試論如何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生命教育視野下高校德育和諧研究
      提升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策略
      大學生社會實踐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意義
      中美日三國高校德育比較研究
      亞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2:18:49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高中德育方法的變革
      淺談高校德育工作的改進方法
      大學教育(2016年4期)2016-04-07 00:11:00
      城市高中生思想行為特點與德育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
      姚安县| 德江县| 成安县| 慈溪市| 大理市| 邵武市| 淮北市| 图木舒克市| 定安县| 罗源县| 浦北县| 山阴县| 普宁市| 日照市| 汝城县| 额敏县| 鹰潭市| 长沙县| 乳山市| 芮城县| 新巴尔虎右旗| 绵阳市| 商洛市| 南宫市| 盐源县| 得荣县| 洛隆县| 凤翔县| 深州市| 托克托县| 磐石市| 精河县| 泗洪县| 拜城县| 峨眉山市| 布拖县| 奈曼旗| 西青区| 余庆县| 遂昌县| 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