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屬于中醫(yī)“消渴”的范疇,多由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調、熱病火燥等原因所致。這里介紹幾種藥膳,供糖尿病患者在服藥的基礎上配合使用。
參竹橫脷湯
食材:玉竹、沙參各30克,豬橫脷1條(約200克),桑葉10克,麥冬15克。
做法:豬橫脷洗凈后,與上述藥材一起放入砂鍋中,加清水2000毫升,煮開后文火煮1小時加鹽調味。
療效:豬橫脷是豬的脾臟,有健脾胃、助消化、養(yǎng)肺潤燥、潤澤顏面、去肝火等功效,常被用來煲湯;沙參、玉竹、麥冬是滋陰類的代表藥材,沙參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具有養(yǎng)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之功,主治陰虛久咳、燥咳痰少、虛熱喉痹、津傷口渴等;玉竹具有養(yǎng)陰潤燥、清熱生津等功效,主治熱病傷陰、虛熱燥咳、糖尿病等;桑葉性寒,味甘、苦,可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多年的臨床經驗發(fā)現,它還有降糖、降脂、降壓等作用。此外,將玉竹提取物類黃酮與桑葉提取物脫氧野尻霉素進行結合,還會形成一種新的化合物——洗胰清糖素,其降血糖的效果非常不錯。
注意事項:本品不適宜痰濕氣滯(主要癥狀為痰多清稀、脾虛便溏)的患者服用。
靈芝山藥湯
食材:靈芝片30克,山藥50克。
做法:將靈芝片(以紫芝為佳)用水輕輕沖洗掉灰塵,備用;山藥去皮,切塊。砂鍋中加入1500毫升水,放入靈芝片,大火煮開后放入山藥,小火煮30分鐘即可。吃山藥喝湯,早晚各1次。
療效:靈芝甘平,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延年益壽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氣血不足、心神失養(yǎng)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體倦乏力、氣短、疲乏,也可用于治療痰多咳喘。
雖然靈芝能補全身之氣,但補益作用不強,一般只作為輔助藥,故讓其與山藥搭配服用,有增強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玉米須燉豬肉
食材:玉米須30克,豬瘦肉25克,生姜、食鹽適量。
做法:玉米須洗凈,備用;生姜洗凈切片,備用;豬瘦肉切成片,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與玉米須、生姜同煮,至湯熟肉爛即可,喝湯食肉。
療效:玉米須味甘、性平,歸膀胱、肝、膽經,具有利尿消腫、清肝利膽的功效。同時,玉米須中的皂苷還是降血糖的主要成分,臨床上常將其用于治療糖尿病、水腫等病癥。
另外,玉米須中還含有鉻,鉻是糖耐量因子的組成部分,可以加強胰島素功能。且玉米須水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高于大豆異黃酮,可以預防糖尿病并發(fā)癥。
山藥薏米粥
食材:薏米、山藥各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山藥去皮,切成塊;薏米、粳米淘洗干凈,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后用小火慢熬成粥,放溫后即可食用。
療效:薏米性涼、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相比之下,薏米含有的碳水化合物低于大米,而蛋白質、維生素含量卻為大米的3倍,是中醫(yī)“藥食同源”的佳品,尤其適用于以尿多、肥胖為主要癥狀的糖尿病患者。另外,山藥滋養(yǎng)身體、斂汗止瀉、消渴的效果很不錯。但要注意,當天若吃了山藥,應減去相應熱量的主食。
番茄瓜皮花粉飲
食材:番茄40克,西瓜皮、冬瓜皮、天花粉各30克。
做法:西瓜皮、冬瓜皮、番茄洗凈切片,備用;鍋內加適量水,放入瓜皮、番茄片、天花粉一起煎半小時,取汁放溫飲用,每日2~3次,連服3~5天。
療效:臨床研究發(fā)現,2型糖尿病患者在連續(xù)飲用番茄汁3周后,血液會比之前變得稀薄,說明番茄汁具有降低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從而減少血栓的形成,可避免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動脈硬化、心臟病、中風以及其他心腦血管疾病。
該方中,冬瓜皮性涼,入肺、胃、大腸、小腸經,能清熱、利水、消腫,臨床上多用于緩解水濕泛濫、膚表水腫、小便不利等不適,可起到利水消腫的功效;西瓜皮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效果也非常不錯;天花粉為葫蘆科植物栝樓或雙邊栝樓的干燥根,其味甘、苦,性微寒,常用于治療積熱內蘊、化燥傷津所致的糖尿病。
注意事項:本品不宜與川烏、草烏、附子等烏頭類藥材同用。此外,本品寒涼,請勿空腹或過量飲用,以免造成腸胃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