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蔚
摘要:《飄》重現(xiàn)了南北戰(zhàn)爭期間的美國南方生活變化及社會價值觀的變遷。本文首先對《飄》的作者及作品內容進行簡要闡述,進而介紹在當時環(huán)境背景下美國固有價值觀,以《飄》為案例探討西方文學作品中女性價值觀的表現(xiàn)。
關鍵詞:《飄》 女性價值觀 斯嘉麗
《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的第一段婚姻因沖動嫁給了一位酗酒成性的暴徒。盡管這段婚姻并沒能維持太長時間,但依舊給瑪格麗特以巨大的影響。伴隨著悲慘婚姻的陰影,瑪格麗特嫁給約翰·馬什,并在后者的鼓勵下開始寫作?,敻覃愄赜?949年由于車禍逝世,一生只留下了《飄》這一部作品。
《飄》的故事發(fā)生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大背景下,主人公斯嘉麗是一位南方種植園主的女兒,在其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奴隸主階層向資產階層的過渡與轉變。作品的問世使人們對南北戰(zhàn)爭期間的美國有更多的了解,斯嘉麗身上所體現(xiàn)的各種優(yōu)秀品質及女性價值觀也成為當時社會價值觀變化的重要代表。
一、《飄》社會價值理念背景
《飄》的故事發(fā)生在南北戰(zhàn)爭期間的美國南方佐治亞州。相較于工業(yè)資產階級發(fā)展水平較高的北方,佐治亞州正處于新開墾的重要階段,工業(yè)文明尚未開展,當?shù)厝双@取經濟資源主要通過種植棉花。在這樣的傳統(tǒng)社會下,女性不是主要勞動力,因此其社會價值并未凸顯,被認為是男性的附屬品與裝飾品,在傳統(tǒng)價值理念下,女性在生活中不僅受到男性的壓制,同時也受到女性自身的壓制,對自己的生活缺少主宰能力。
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男性會將女性禁錮在家庭當中,以男權社會下固有的兩性理念限制女性的活動,使女性甘心留在家中。表面上看來,男性為女性提供保護并支撐其日常生活,但實際上是由于女性缺少自立能力及社會地位而被男性支配。當時的男權社會很難接受女性的社會活動及事業(yè)有成。比如斯嘉麗二婚丈夫弗蘭克懦弱不堪,但同樣不認為女性應該有自己的事業(yè),認為男性天然就比女性有更加高明的堅實,女性不應該從事社會活動,也不應該自作主張。弗蘭克認為女性是“有趣的小家伙”,可以對女性有所遷就,以弗蘭克為代表的男性對于女性的寬容與愛護是基于自上而下的俯視角度。在這種環(huán)境下,一旦某個女性超出了男性固有觀念的認知,則會被認為“不守本分”而躲避女性,甚至斯嘉麗在木材廠中,都會有男性在“聯(lián)合起來反對她”,這是當時固有的社會思潮及價值觀。
二、透過《飄》看待女性價值觀在西方文學作品中的表現(xiàn)
(一)勇于表達愛情《飄》的主人公斯嘉麗在愛情上優(yōu)柔不決,未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真愛所在,任性沖動,多情寡斷,這是斯嘉麗的缺點;但同時,斯嘉麗在大的變故下能夠勇敢地承擔自己的責任,運用自己的智慧與聰明應對生活所賦予的各種不幸。斯嘉麗是一位能夠勇敢地面對自己內心、正視自己的情感的獨立女性,始終保留對于艾希禮的愛意。在南北戰(zhàn)爭之際,美國依舊十分傳統(tǒng)而保守,婦女的地位較為低下,女性主動表達自己的愛情是十分大膽的,也正是由于斯嘉麗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愛情,而不是卑微地等待愛情的降臨,才獲得了瑞德永恒的愛情。
(二)追求獨立自由斯嘉麗十分堅強而獨立,熱心事業(yè),勇于挑戰(zhàn)自我。在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幸福而優(yōu)渥的家庭環(huán)境使斯嘉麗對于其他瑣事根本視而不見,一心向往幸福真摯的愛情。南北戰(zhàn)爭的爆發(fā)使斯嘉麗不得不面對生活的殘酷,必須在短時間內尋找謀生的途徑。在當時,女人是男人的附屬品,要想獲取生活資料,女人只有依附于男人,而斯嘉麗產生獨立意識之后,開始渴望擺脫男人的制約,擁有金錢及獨立人格。斯嘉麗開始參加經濟活動,并明確拒絕對任何男人的依靠。斯嘉麗的意識、理念及經濟活動,可以看出斯嘉麗所擁有的超脫于當時時代的獨立自強理念及勇敢智慧。
(三)矛盾性格特征斯嘉麗性格及價值觀在戰(zhàn)爭前后發(fā)生巨大變化,這與其家庭環(huán)境有關,也與當時的戰(zhàn)爭背景直接相關。斯嘉麗的父親是白手起家的愛爾蘭移民,以自己的獨立奮斗而被美國主流社會所認可,并且創(chuàng)下較大家業(yè)。斯嘉麗父親認為,人們的生產生活都是基于土地的,這一點對斯嘉麗有直接的影響,成為斯嘉麗后來想盡各種辦法保護塔拉莊園的重要支撐。
斯嘉麗生活的年代正處于美國社會巨大變革的時期,南北戰(zhàn)爭的爆發(fā),使原本的社會秩序在短時間瓦解,新的社會秩序正在建立,新型資產階級對南方奴隸主造成巨大沖擊與影響,南方奴隸主的階級倫理及社會秩序正在重建。斯嘉麗是時代的孩子,在這個巨大歷史變革的重要階段,斯嘉麗很好地適應了時代的發(fā)展與變遷,適應了戰(zhàn)爭之后的新的道德體系。斯嘉麗不斷奮斗自強,開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在過程中面臨了大量困難,此時的階級矛盾使斯嘉麗成為社會的發(fā)展的犧牲品,她的事業(yè)不被身邊人所接受,瑞德甚至不擇手段地及打擊她的事業(yè),使其葬送在艾希禮手上。此時的斯嘉麗,產生了對于時代及群體的憤怒與報復意識。
(四)真實灑脫個性斯嘉麗出身于南方奴隸主家庭,但并不滿意于所受到的規(guī)則限制,斯嘉麗的父母對她十分寵愛,父親將其視作名門千金,母親成為斯嘉麗心目中良好女性的楷模,但在尊敬母親的同時,對母親的社會行為并不認同,存在較大的反抗思想,斯嘉麗對于父母的態(tài)度,是斯嘉麗少女時代矛盾與積極的性格特征。斯嘉麗并不希望自己的所作所為受到當時規(guī)則及道德的限制,當受到別人的指責與批評時,斯嘉麗會堅持主見,忽視這些意見與批評,以行為及活動證明自己的智慧與價值。比如在回到塔拉莊園之后,斯嘉麗不顧旁人的反對,種植棉花以牟取最大利益。斯嘉麗身上處處體現(xiàn)著當時難得一見的灑脫個性。比如在查爾斯過世之后,新寡的斯嘉麗公開與其他男性調情等等。斯嘉麗身上所體現(xiàn)的各種我行我素及獨立自我,被認為是當時西方世界及西方文學世界女性的價值觀變化趨勢的集中體現(xiàn)。
斯嘉麗的真實與獨立是她價值觀的最大特色,當斯嘉麗的黑人乳母向斯嘉麗灌輸傳統(tǒng)淑女的道德理念時,斯嘉麗十分不耐煩,并對乳母指出的要裝作胃口小、弱不禁風,以給人留下更好的印象表示不滿。斯嘉麗認為,這種偽裝與做作是極討厭的,同時對家人強迫自己重復這種做作行為而產生抵觸。此時的斯嘉麗僅僅是語言方面對傳統(tǒng)理念加以抵抗,但也為其隨后對傳統(tǒng)道德的反抗做好鋪墊。
(五)追求兩性平等在斯嘉麗身上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女性主義思想,主要在于斯嘉麗對于兩性平等的追求及對男權的挑戰(zhàn)。有學者認為,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源于其對于父權及夫權的叛逆與否定,跳脫其固有的道德枷鎖,追求物質及精神上的自由。斯嘉麗對于父權及男權的挑戰(zhàn)及反抗,充分體現(xiàn)了斯嘉麗價值理念中的女性主義。在男權社會環(huán)境下,女性職能在男性背后作為男性的陪襯與輔助,需要盡量表現(xiàn)出弱不禁風、寬容善良、矯揉造作、卑微順從,要無條件服從自己的丈夫。但在傳統(tǒng)道德的土壤中,也會長出獨立鮮艷的花,斯嘉麗就在這樣的傳統(tǒng)教導下產生女性主義的萌芽。隨著南北戰(zhàn)爭的爆發(fā),對斯嘉麗的固有理念帶來更大沖擊,斯嘉麗被迫承擔獨立經營、管理塔拉莊園的重要責任,她不斷克服困難,最終通過在事業(yè)上的成功證明了自己。在斯嘉麗成功的道路上,男人逐漸由斯嘉麗的依靠,變成斯嘉麗的對手及雇員,斯嘉麗在經濟上的支配權,逐漸成為生活及人格上的支配權,她不再需要向瑞德借錢進行經濟活動,也不必以自己為籌碼嫁人以繳納稅金,斯嘉麗不再是男人的附屬品,可以更加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愛情與幸福。斯嘉麗是對傳統(tǒng)女性形象及女性地位的顛覆,體現(xiàn)了其女性主義思想價值觀。
三、結語
《飄》故事的發(fā)生背景于美國南北戰(zhàn)爭期間,小說塑造了斯嘉麗這一角色,斯嘉麗的生活及境遇不斷變化,其精神品質及價值理念日益成熟與完善,透過斯嘉麗這一角色,可以提煉出西方文學中所反映的女性價值觀,即勇于表達愛情、追求獨立自由、矛盾性格特征、真實灑脫個性并致力于追求兩性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