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源,筆名蜜蜂聽雪:90后作家,熱愛詩歌的孩子.曾在《詩刊》《詩選刊》《中國詩歌》等刊物上發(fā)表作品:長篇小說《秋安》已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看過一句話。大意是說我們不需要界定或者審判他人。如我們這般的凡夫俗子很少能真正了解到真實。我深以為然,于是每次在網(wǎng)上看到尚未了解到具體情況就慷慨激昂妄加評論的網(wǎng)友,就暗自嘆氣。這幾年,覺得自己已經(jīng)過了幼稚自戀、“中二”矯情的階段,能夠?qū)徱曌约旱木窒藓蜔o知,因而更加謹慎、包容和理解,極少對他人指手畫腳,更不會有自以為是的審判和評斷。
這樣做,一方面是對難以全面掌握的事實真相保持敬畏,另一方面,也是對他人自由的尊重和理解。
記得剛開始了解營養(yǎng)學的時候,興致勃勃壯志滿懷,如同擔起拯救全人類的重任,抓住一個朋友就滔滔不絕地講解。熱情好意地指出他的飲食結(jié)構(gòu)的不合理之處,有何危害,如何改進。但并非所有人都悉心接受、聽從,多數(shù)人其實只是漫不經(jīng)心地點頭應付。扭頭就忘了。有的甚至滿不在乎地說:“我知道你說的很對很科學,但我做不到,也不愿意那么做。”那時我會為他們的屢教不改而痛心,覺得我好心幫他們,卻少有人領情。
過了一段時間,在經(jīng)受了諸多冷臉之后,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傻——他們當然有權(quán)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他們覺得只有吃大量甜食才能有幸福感,人生才值得留戀,那我有什么理由強硬無情地阻止?說到底,每個人的“三觀”不同,我無權(quán)決定他們應該怎么活,無論出于怎樣的善意。執(zhí)意干涉,善意反而會淪為惡意。
我該做的,是負責而克制地告知他們這種行為長此以往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而不是像魔咒一般不知疲憊地整日念叨,在聚餐時大談健康飲食,令眾人掃興。后來我真的閉口不談營養(yǎng)學了,朋友們身體出現(xiàn)問題時反而會想起我,跑來咨詢我飲食上的事,我都會耐心講解,甚至特意查閱資料,給出適合的建議。
但最近的一件事,讓我重新反思了這個問題:對評判的禁止應該是相對的。一個聽不到批評的人如何進步,一個完全沉默的社會如何發(fā)展?謙虛謹慎應當控制在一定范圍,適當?shù)刭|(zhì)疑和批評并非自大,而是一種責任。
最近和一個朋友聊到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我憂心忡忡。比方說,現(xiàn)在某電商開始用無人機進行配送了,這項技術(shù)很快就會普及,那么成千上萬的快遞員怎么辦?人工智能不僅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也會導致大量的失業(yè)人口,這是新時代的“棄民”,如果以后企業(yè)和政府的保障措施跟不上,這些人該如何生活下去?她聽了很久卻無動于衷,我有點不高興。覺得不能這樣冷漠。她反問道:“那你覺得我該有怎樣的反應?發(fā)表言論。反對它使用無人機?對劉強東進行批判?”我愣了一下,說:“當然不是,那也太幼稚了,況且反對運用新技術(shù)也很愚昧。我只是覺得……應該對社會現(xiàn)實保持敏感,給予關注和思考。我不可能隨便批評誰。我當然沒有那些科學家、社會學家、經(jīng)濟學家了解得多,但批判和質(zhì)疑的態(tài)度還是要有的?!彼f:“古書上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唯無暇者可以戮人,唯自凈者可以凈人。我一直引以為戒。比方說,我無權(quán)指責別人自私,因為我的本性也是自私的,所以我寧可什么也不說?!?/p>
她的話不無道理,但我總覺得哪里不對,繼而想起一件小事。
有一次我在教室上自習,空蕩蕩的教室只有五六個人,異常安靜,連翻書的聲音都很清晰。進來一個男生,在第一排門邊的座位坐下,掏出一包零食。在之后的十幾分鐘里,他邊看書邊悄悄吃堅果,那咯嘣咯嘣的聲音一次次刺激著其他同學的神經(jīng)。大家都在想,這人的素質(zhì)怎么這樣低,公然干擾別人學習。陸陸續(xù)續(xù)有三個人氣憤鄙夷地抬頭看了看他,忍無可忍,收拾東西從后門離開了。
他坐在第一排。對這一切一無所知。我本來也要走,默默地表達抗議,但又懶得出去重新尋找空閑教室,索性走到他旁邊,客氣地輕聲說:“同學,打擾了。你看教室這么安靜。你吃東西的聲音顯得很大,我坐在最后一排都聽得一清二楚,所以……”他驚恐地看著我,連連抱歉:“對不起對不起,我不知道!我以為聲音很小不會影響到別人……”之后教室恢復了安靜。我不喜歡那種站在道德高地指責別人的姿態(tài),我沒有指責他,只是好意地提醒。他不是故意的。如果我不說,他根本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了怎樣的困擾,他會無意中扮演“低素質(zhì)”的角色。
我把這件事講給朋友,并且說:“我記得你說以后要做老師。如果你發(fā)現(xiàn)你的學生身上有很明顯的問題,比方說自私、惰性、固執(zhí),你會提醒他改正嗎?如果你因為自己也有那些弱點因而無權(quán)批評別人,那么,你就是個不負責的老師。你能眼睜睜看著學生在人格塑造的階段墮落下去嗎?”
她沉默了會兒說:“你說到點子上了。我就是太極端了?!蔽艺f:“指出別人存在的問題,這不是自大,只要控制在一定程度,別自以為是妄加評論就好了。我很歡迎你指出我的問題,一個人常常意識不到自己的缺點,你批評我,還能幫我改正?!?/p>
我們的爭論。就這樣在善意的提醒中結(jié)束了。我想,批判這種東西,大概是要慎用,但不能禁止的吧。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