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溢良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南海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20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長時間缺血而導致的心肌急性壞死。現如今,心肌急性梗死使多發(fā)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的一種冠心病,這種病非常容易容易造成患者死亡,對人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很大的折磨。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在不斷多樣化,對于疾病的治療也越來越多,很多之前不能醫(yī)治的疾病現在也已經找到了治愈的辦法,但是由于心肌梗死而死亡的人數依然在不斷上升,并且發(fā)現發(fā)生心肌梗死的年齡越來越小。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極高,而且相較于常規(guī)病情而言,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多變,這就要求醫(yī)護人員要具有非常好的心理承受力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還有不可缺少的一點就是要有臨場隨機應變的能力,做事果斷心細,可以及時的對病情進行準確的分析并且做出最有利于病患的處理方式,必要時應及時用藥物對患者進行護理,保證后面的的手術可以不出意外,讓醫(yī)生可以順利的進行手術。我們對此進行以下討論:
選擇58名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患,這些病患都已經經過相同的步驟確診,其中有50名男病患,8名女病患,年齡為34~89歲,平均年齡為(51.5~54.9)歲。其中有5名前間壁,24名下壁,12名廣泛前壁,6名右室合并下壁和11名前壁。將58名患者分為常規(guī)護理組(n=29)和急診護理組(n=29),此分組要在手術前就做好,將他們的入院時間、急診球囊擴張時間、在醫(yī)院內的死亡率和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概率分別進行記錄和對比,再根據數據進行分析。
在手術開始之前建立靜脈通道,進入導管室。行右股動脈或橈動脈穿刺,然后冠狀動脈造影,再擴張球囊,用支架對靶病變進行血運重建,對出血的部位止血,病患完成手術后需要在ICU進行留觀,隨時關注病患身體的實際情況,若發(fā)現病患的身體有異常變化,及時作出處理,并告訴主治醫(yī)師,配合醫(yī)生對病患進行救治。
1.3.1 在手術前的護理
依照急診室的規(guī)定,對病患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所必需的各項指標的檢查,記錄12導聯(lián),如有發(fā)現異常情況應及時的通知導管室和急診室,讓他們做好下一步的治療準備。在進行手術之前要將各種可能會用到的藥物和搶救儀器準備好,以便患者出現異常情況時能夠及時進行搶救。醫(yī)護人員要盡量減少病患從進入醫(yī)院到進入導管室的時間,讓患者盡早的做經皮冠狀動脈的手術,這樣才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搶救病患的生命。要在患者進入導管室之前使用靜脈穿刺的方法馬上為病患建立至少一個靜脈通道。
1.3.2 心理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患一般情況下發(fā)病急,而且病情會比常規(guī)病情嚴重,這種病會造成患者很大的心理壓力。而且由于病患可能對此類疾病的治療方式不了解,所以可能造成病患的情緒化變化嚴重,比如會造成病患緊張、恐懼等。由此就需要醫(yī)護人員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手術之前進行心理分析,然后針對性地做出護理計劃,將手術中可能出現的狀況和進行手術的重要性向病患詳細的解釋清楚,讓病患配合醫(yī)生的治療,在手術的過程中,鼓勵并安慰病患,時刻注意病患的心理情緒變化,穩(wěn)定病患的情緒。
1.3.3 AMI急診
一般情況下,當需要使用介入性治療的時候,就是病情較為嚴重的時候,而且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的時候,會發(fā)現大多的冠狀動脈已經產生了非常嚴重的病變,所以此類病患的手術風險會高于其他患者。就比如在此次研究中,就有1名病患因為心臟衰竭導致了死亡。所以為了避免錯過手術的最佳時間,一般情況下需要多名醫(yī)護人員協(xié)同合作完成一臺手術,也需要護理人員密切關注病患的實時情況,隨時配合醫(yī)生對病患進行緊急治療。
1.3.4 觀察病情
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病情的變化密切關注,觀察病患的各項指標,要隨時檢查病患的靜脈通道是否通暢,保持其通暢。護理人員應隨時詢問病患是否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在術前準備的過程中,要不時地詢問患者是否不適,觀察患者的各項指標是否正常,要及時地發(fā)現病患的變化,并告知醫(yī)生,以便于幫助醫(yī)生對病患進行急救治療。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的。
表1 兩組病患的數據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