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金庸作品英譯讀者評價語料庫研究

      2019-04-20 03:28:04吳清月
      關(guān)鍵詞:鹿鼎記英雄傳金庸

      吳清月

      (浙江外國語學(xué)院 浙江文化“走出去”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3)

      一、引言

      (一)金庸作品英譯情況概況

      金庸先生15部作品,目前翻譯成英文的僅4部——《雪山飛狐》《鹿鼎記》《書劍恩仇錄》《射雕英雄傳Ⅰ》。《雪山飛狐》由香港學(xué)者莫錦屏(Olivia Mok)翻譯,譯名為FoxVolantoftheSnowyMountain[1],香港中文大學(xué)出版社1993年出版,1996年再版,2004年再次印刷?!堵苟τ洝纷g者為翻譯過《紅樓夢》《聊齋》《孫子兵法》等中文名著的英國知名漢學(xué)家閔福德(John Minford),譯名為TheDeerandtheCauldron[2],牛津大學(xué)出版社分別于1997、1999、2002年出版了第一、二、三冊?!稌鴦Χ鞒痄洝纷g者為英國資深駐華記者晏格文(Graham Enshaw),譯名為TheBookandTheSword[3],此書耗十年時間,于20世紀(jì)70年代中后期完成,最后由閔福德夫婦審訂,牛津大學(xué)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渡涞裼⑿蹅鳌返谝痪恚g者為郝玉青(Anna Holmwood),譯作AHeroBorn:LegendsoftheCondorHeroesVol.1[4],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本書是4部書中唯一由商業(yè)出版社而非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金庸譯作。1996年,閔福德和學(xué)生賴慈云(Sharon Lai)也曾嘗試翻譯《射雕英雄傳》,但一直未譯完??梢哉f,金庸作品難譯,難以走入西方世界,是學(xué)界和社會公認(rèn)的課題。

      (二)金庸作品英譯研究現(xiàn)狀

      金庸作品英譯的理論研究始于1996年,香港嶺南大學(xué)召開金庸作品英譯專題研討會,并于1997年出版論文集《武俠小說英譯中接受問題》(TheQuestionofReception:MartialArtsFictioninEnglishTranslation)[5],書中收錄了《鹿鼎記》譯者John Minford、黃國彬等中外學(xué)者的與會論文,主要探討了武俠小說英譯的可能性、難點和策略[6]。此后對金庸作品英譯的研究逐步興起,到目前為止主要聚焦于對金庸作品英譯的策略及主題研究。

      金庸作品英譯的策略研究,早期有《雪山飛狐》譯者莫錦屏(2001)在國際譯學(xué)刊物Babel及Target上發(fā)表的論文,講述翻譯策略如何受到意識形態(tài)和譯入語詩學(xué)的影響[7],并從多元系統(tǒng)理論視角出發(fā),剖析武俠小說在東西方截然不同的處境,以及譯入語規(guī)范、文化霸權(quán)主義對譯介的影響[8]。國內(nèi)較早的學(xué)者如陳剛(2006)基于《鹿鼎記》,探討比較歸化與異化的翻譯策略在小說中地名、朝代名上的應(yīng)用,并得出結(jié)論,該書翻譯更適用歸化策略[9]。吳玉光(2011)也深入分析金庸作品的歸化異化翻譯策略[10]。陶芳芳(2013)從改寫與文化認(rèn)同的角度論述《書劍恩仇錄》英譯本研究[11]。賈林滋(2014)探討了《鹿鼎記》英譯本中的變譯現(xiàn)象[12]。盧晶晶(2014)通過《雪山飛狐》英譯者對明晰化策略的使用,展示中國武俠精神、歷史文化與故事情節(jié)[13]。還有更多研究聚焦金庸作品英譯的具體內(nèi)容,如莫錦屏(2002)曾就《雪山飛狐》中的姓名、頭銜、綽號等稱謂進行翻譯探討[14]。費玉英(2007)探究了閔福德在《鹿鼎記》翻譯中對于篇章名、人名、詩歌和武功招式等方面的細(xì)節(jié)處理,以此分析其翻譯態(tài)度及翻譯策略[15]。吳叢明(2011)探討了《鹿鼎記》中粗俗語的可譯性限度[16]。曾悅(2014)探討了金庸作品中的人物,其江湖綽號蘊含的文化意象如何英譯[17]。盧欣(2016)進行了功能目的論視角下《書劍恩仇錄》中武術(shù)的可視化翻譯探究[18]。

      此后金庸作品英譯不斷探索新領(lǐng)域,一些學(xué)者開始進行其作品英譯的主體研究,如趙琳夢(2013)探討了《書劍恩仇錄》英譯本中譯者與作者的沖突研究[19]。黃利利(2010)、張金鑫(2015)從譯者主體性的角度討論《書劍恩仇錄》的英譯本,分析譯者的文化立場、語言能力等是如何影響原作者的翻譯目的、翻譯策略、文化要素的解讀及轉(zhuǎn)換[20][21]。

      由此可見,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原著到譯著、作者到譯者,而從金庸作品英譯的讀者評價這個方向進行研究,顯然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事實上,金庸作品英譯的讀者,也是其作品英譯的重要建構(gòu)者之一。而目前,以英語為母語的英美等國讀者則是金庸英譯的主要閱讀市場。為此,本文將基于Amazon和Goodreads網(wǎng)站,調(diào)研金庸作品英譯在目的語閱讀市場的讀者評價,探究以下幾個問題:目的語讀者評價對金庸作品英譯持何種態(tài)度?現(xiàn)階段金庸作品英譯存在哪些問題?這對中國文化“走出去”有何啟發(fā)?

      二、研究方法

      (一)語料庫設(shè)計

      美國Amazon網(wǎng)站是全球最大的圖書銷售網(wǎng)之一,Goodreads是全球最大的讀者網(wǎng)站。鑒于單個網(wǎng)站留言數(shù)較少,為避免有失偏頗,筆者同時收集了以上兩個網(wǎng)站中同一書目的英文評論,建立“金庸作品英譯國外主要圖書網(wǎng)站讀者評價”語料庫(以下簡稱本研究語料庫),共得到有效評論159條,共計21004詞。其中:《鹿鼎記》收獲有效評論58條(Amazon27條,Goodreads31條);《射雕英雄傳》40條(Amazon12條,Goodreads28條);《書劍恩仇錄》32條(Amazon9條,Goodreads23條);《雪山飛狐》29條(Amazon17條,Goodreads13條,其中一條評論在兩個網(wǎng)站中重復(fù)出現(xiàn),故而總數(shù)減1)。

      (二)研究工具及數(shù)據(jù)處理

      本研究語料庫使用檢索工具AntConc。第一步,使用AntConc的Word list高頻詞索引功能收集全語料庫中出現(xiàn)頻次最高的單詞,篩除the, of, and, a, to, I,is, in, with, very等虛詞,得到金庸作品英譯讀者評論高頻詞表(見表1第2、3列)。第二步,使用正則表達(dá)式進一步篩選Word List高頻詞中的形容詞,得到金庸作品英譯讀者評論高頻形容詞表(見表1第4、5列)。第三步,使用Cluster詞叢功能搜索語料庫檢索詞周圍排列成序的詞叢列單。第四步,使用Concordance用語索引功能搜索重點關(guān)注的高頻詞,并使用File View查看原文功能,查看該詞在原文中的語境。

      表1 金庸作品英譯讀者評論高頻詞及高頻形容詞表

      序號高頻詞出現(xiàn)頻次高頻形容詞出現(xiàn)頻次1book(s)260Chinese1382Chinese138martial593story/stories132good514read116great305novel(s)106original276translation(s)101best267first76fun258character(s)73western259Cha71last1910English71well1911Jin Yong60excellent1712martial59different1713good51historical1514Kung fu49classic1415Trinket48new1416work(s)45various1417Louis Cha43exciting1418series38difficult1319wuxia36entertaining1120great30modern1121love29early1022time28full1023action27funny1024original27interesting1025plot27real1026translated27same927best26serial928fun25available829western25bad830pages24beautiful8

      三、研究結(jié)果

      (一)從高頻形容詞看目的語讀者對金庸作品的態(tài)度

      表1可見,目的語讀者對金庸作品評價的形容詞,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是“Chinese”,通過Cluster詞叢搜索(圖1),較為頻繁的搭配為“Chinese history”(出現(xiàn)9次)、“Chinese Culture”(8次)、“Chinese Martial”(4次)、“Chinese Language”(3次)、“Chinese literature”(3次)。這是金庸作品英譯的主要標(biāo)簽,也從側(cè)面反映出通過文學(xué)作品外譯,使得中國歷史、文化、功夫、語言、文學(xué)等逐步走向西方讀者。

      高頻形容詞第二位為“martial”,同樣通過Cluster詞叢搜索(圖2),高頻搭配基本圍繞“martial arts”(功夫)展開??梢娊鹩棺髌吩谀康恼Z讀者心中的主要標(biāo)簽之一是其武俠性,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出該讀者群體對“武俠”主題的濃厚興趣。

      觀察表1中30個形容詞的褒貶,可得19個中性詞、10個褒義詞、1個貶義詞。唯一一個貶義詞為“bad”,通過Cluster詞叢搜索功能可得其主要搭配為“bad guy”(形容金庸作品中的壞人),以及“not bad”,實非貶義。可以說,讀者對金庸作品的評價,還是中性客觀偏褒獎為主。

      圖1 Antconc詞叢功能搜索“Chinese”一詞

      圖2 Antconc詞叢功能搜索“martial”一詞

      (二)金庸作品英譯作者姓名不統(tǒng)一

      金庸,原名查良鏞,英文名為Louis Cha。目前其作品在英譯市場上較為混亂的一點在于作者姓名尚未統(tǒng)一。從各書目封面可知,《鹿鼎記》全三冊、《書劍恩仇錄》使用Louis Cha,而《雪山飛狐》各版本及最新出版的《射雕英雄傳》使用Jin Yong。這也導(dǎo)致讀者群體在作者名字這一點上有所分化。在收集的160條書評中,出現(xiàn)Jin Yong的評論占36條,出現(xiàn)頻次57次,而出現(xiàn)Louis Cha(或Cha)的評論占31條,Cha出現(xiàn)70次,Louis Cha出現(xiàn)42次??芍^不分伯仲,難以達(dá)成統(tǒng)一。

      國外一些新聞、文獻由于不清楚這兩個名字之間的關(guān)系,甚至出現(xiàn)了把Jin Yong和Louis Cha并列,作為兩個不同的人放在新聞中。作者名不一致,使得目的語讀者較為困惑,同時也分散了作者在國外的影響力,對文化傳播較為不利。

      (三)金庸作品英譯專有名詞不統(tǒng)一

      表1可得,“Martial(arts)”和“Kung fu”都是讀者評價高頻詞,二者均為“功夫”一詞的英譯,此外,類似高頻詞還有“action”。在讀者評價中,“Martial(arts)”出現(xiàn)了59次,“Kung fu”出現(xiàn)了49次,“action”27次。一些讀者對中國功夫不熟悉,所以使用“action”來指代“武功、功夫”。

      圖3 Antconc用語索引功能搜索關(guān)鍵詞“translation”

      隨著《功夫熊貓》(Kung Fu Panda)等電影暢行全球,“Kung fu”一詞正在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典范,但察其使用頻率,尚未為外國讀者廣為接受、認(rèn)可、使用的“舶來詞”,可見文化外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四)讀者眼中金庸作品英譯存在的問題

      由表1得知,translation(s)一詞出現(xiàn)了101次,屬于評論高頻詞。搜索評論語料庫后發(fā)現(xiàn)translation出現(xiàn)85次,translations16次,translated27次,translate12次,translator16次。通過AntConc的Concordance用語索引功能(如圖3)及File View查看原文功能,可得:關(guān)于作品英文翻譯的具體探討,《射雕英雄傳》的評論中有16處,《鹿鼎記》14處,《雪山飛狐》10處,《書劍恩仇錄》4處。這些評論有褒有貶,有的讀者感激認(rèn)可譯者的翻譯,同時認(rèn)為小說翻譯得不好,需要扣分(如例1);或是既認(rèn)為人名、功夫翻譯得很糟,但總體享受該書的翻譯(例2)。

      例1:I took one star off because of the translation...Still the translator did a admirable and quality job.(《射雕英雄傳》)[注]文中例句均出自Amazon及Goodreads讀者評價原文,為保證真實性,其中或有標(biāo)點符號錯誤或書寫錯誤,本文未作修改。為便于讀者理解,例句出自的書名均以中文標(biāo)示。

      例2:The awkward and sometimes odd translations of the characters’ names and martial arts moves aside, I quite enjoyed this translation.(《射雕英雄傳》)

      由于每一條評論并非單純地褒或貶,此處很難進行各個譯本之間的褒貶定量分析。筆者試圖通過展示具體的讀者評語,深入剖析闡釋。

      通過匯總,筆者發(fā)現(xiàn)讀者們對翻譯的困惑主要聚焦在3個方面:

      1.缺乏對中國文化的背景知識

      英文作品譯入是由中西文化秩序中的中心文化向我國文化進行傳播,讀者對西方社會文化背景有相當(dāng)程度的認(rèn)知。而中國作品譯出則不同,大部分讀者對中國文化缺乏背景知識認(rèn)知,導(dǎo)致理解過程中疑問較多,影響閱讀感受,甚至讀幾頁就讀不下去。有目的語讀者建議先了解中國的儒家思想,佛教、道教信仰體系,再進行閱讀(例4)。目的語讀者缺乏源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是導(dǎo)致中國作品難以傳播的原因之一,且二者互為因果,逐步趨于惡性循環(huán)。

      例3:...there is something lost when it’s translated in English. At times, I find it hard to grasp what is it about. For someone like me who have a bit of knowledge on how the story goes, it was okay. But I suspect for those who have nil knowledge on Kungfu flicks and stuff like that will have a hard time understanding.(《鹿鼎記》)

      例4:Bear in mind, however, that reading Jin Yong without understanding Confucianism,Buddhism or Taoism is like reading C.S. Lewis without understanding Christianity, so it might be worthwhile to Wikipedia the basic tenets of those beliefs before starting the novel.(《雪山飛狐》)

      2.不適應(yīng)作品風(fēng)格

      部分讀者對譯文風(fēng)格不滿意,如部分《雪山飛狐》、《射雕英雄傳》的讀者認(rèn)為譯者采用了直譯法,過于貼合原文,沒有考慮到目的語國家讀者的感受,“異化”的譯文風(fēng)格讓讀者難以接受(例5、6)。相對而言,他們愿意接受閔福德所采納的更偏向目的語的“歸化”表達(dá)闡釋法(例7)。如各章回的古體詩標(biāo)題典故多、寓意深,即便發(fā)生在語內(nèi)翻譯中,也很難處理,為此閔福德進行了重寫,突出人物及情節(jié),吸引讀者的興趣。

      例5:The translation also feels like it has let through a lot of Chinese flavor——which could be good of course——but at the cost of more easily readable English idiom.(《射雕英雄傳》)

      例6:The text here felt like Holmwood had opted for a very literal translation,which seemed clunky and clumsy and confusing to me in many places.(《射雕英雄傳》)

      例7:The translation of this work is at best clumsy and frequently appalling... TheDeerandtheCauldronis far superior.(《雪山飛狐》)

      目的語讀者批駁《雪山飛狐》的翻譯風(fēng)格,而該書譯者莫錦屏也曾刊發(fā)論文批判武俠小說在中西文化中截然不同的處境,以及文化霸權(quán)主義對其譯介的影響。這使得譯者和讀者處于對立的狀態(tài),加劇了中心文化與邊緣文化之間的沖突。

      到底是忠于原文,還是服務(wù)讀者,這也一直是中國文化外譯的爭論所在。對此,譯者葛浩文曾表態(tài):“做翻譯的,責(zé)任可大了,要對得起讀本,對得起讀者……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對得起讀者,而不是作者?!盵22]一些譯者把更多的“意識”放在了源語上,采用異化策略,在譯本中保留大量文化負(fù)載詞,以及直譯的句法結(jié)構(gòu),都讓歐美讀者難以適應(yīng),不符合其閱讀習(xí)慣,最終造就了一種充斥著中國文化異質(zhì)他者的譯本形態(tài)[23]。這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文化外譯的一大制約。

      3.對人名、專有名詞翻譯不滿意

      翻譯難度較大、令讀者最為困惑的是人名及專有名詞的翻譯。尤其是《雪山飛狐》,其譯者莫錦屏為唯一的非外籍譯者,因而可能在對詞語選擇上有所欠缺,容易有以下問題。

      一是對常見單詞的內(nèi)涵把握不準(zhǔn)確。譬如“刀”,在中文中其范圍較大,小飛刀、大砍刀,都是刀,而譯者將這個字翻譯成“Knife”,便遭到了讀者的批評。一位讀者表示,knife指的是匕首等小型刀,二者內(nèi)涵不對等(例8)。另一名讀者針對上一名讀者的評價補充道,英文中根據(jù)長度來區(qū)分刀與劍,但中文譯者只是簡單地將刀譯作knife,劍譯作sword(例9)。

      二是文化輸出不自信。有讀者指出莫錦屏將武俠小說中一些難以翻譯的專有名詞譯成古代外國其他語言,讀者更為困擾,并不買賬。如將“氣”翻譯成“pneuma”(源自希臘語,意為靈魂、精神、元氣),讀者反而要去查字典(例10、11)。

      例8:The story itself is okay, but the translation is horrible.What makes it worse is how she seems to try to show off how erudite her vocabulary is by using words like “volant” instead of “flying” and “myrmidon” instead of “bodyguard”. And the biggest mistake is translating the word“dao” to knife, which in Chinese the character is used for both sabre and knife.(《雪山飛狐》)

      例9:In English, we differentiate according to blade length using the terms sword and knife. Chinese, however, makes no such distinction, but rather differentiates between blades with only on one sharp side (dao) or two-sided blades (jian). Many kung fu texts simply translate dao as knife and jian as sword regardless of lenth...(《雪山飛狐》)

      例10:Some translations in the book were a little strange. I really don’t understand the translation of chi as “pneuma”...She tries to mimic this by using a lot of Latin terms to get a kind of classic feel. Unfortunately, the words she chooses are so archaic that most readers will have to look them up (do you know what a myrmidon is).(《雪山飛狐》)

      例11:Perhaps, usinig simpler words so that the English-centric reader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prose would have been more effective.(《雪山飛狐》)

      《雪山飛狐》一書于20世紀(jì)90年代翻譯,當(dāng)時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文化地位與今天不可同日而語。隨著“kung fu”“wuxia”“taoism”等在全世界的流行,中國部分文化符號已經(jīng)獲得了相當(dāng)程度的接受。這就需要譯者就西方對中國文化的吸收接納有精準(zhǔn)的把控。對于某些關(guān)鍵詞和術(shù)語,若在國外已經(jīng)有一定的文化基礎(chǔ),則可以采用不諂媚、不逢迎的文化自重態(tài)度,使用音譯法保證作品的“原汁原味”。

      (五)讀者對金庸英譯作品的認(rèn)可

      1.承認(rèn)翻譯難度巨大

      出于漢英語言結(jié)構(gòu)的特殊性,加上種族國別、歷史背景、文化教育、審美方式、信仰體系等的巨大差異,翻譯中可譯性限度的存在是翻譯實踐中一個不容回避的客觀現(xiàn)實[24]。加之金庸作品涉及大量人名綽號、武功招數(shù)等,目的語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也感受到翻譯之艱辛(例12-13))。

      例12:I have great sympathy for the translator because many concepts in Jin Yong’s world is so Chinese.(《射雕英雄傳》)

      例13:being an american,to me,the translation is only slightly off-putting in Translating something so culturally specific is always difficult, but I feel that the translator did a great job.(《書劍恩仇錄》)

      2.附上圖表更為明晰

      相當(dāng)數(shù)量的讀者在文中特別表揚了一些譯作附上專有名詞對照表、兵器說明、穴位圖、族譜、地圖等,也有讀者提到希望在書中增加地圖等,可見這種整合化、明晰化、可視化的翻譯策略受到了對中國文化背景不太了解的目的語讀者的青睞,值得之后的譯者學(xué)習(xí)探索(例14-16)。

      例14:The English edition makes things easier for western readers by adding a cast of characters at the beginning, a diagram with traditional kung fu weapons, a diagram of paralytic points, an introduction that gives some of the historic background, and a map of China with important locations indicated, all of which helped me a lot.(《雪山飛狐》)

      例15:This volume contains a map of Ancient China, a glossary of people and places and a glossary of terms-all of them extremely helpful.(《鹿鼎記》)

      例16:I appreciate the list of characters at the beginning, but wish the translation also included a map.(《射雕英雄傳》)

      3.對類似作品產(chǎn)生需求

      綜觀語料庫中159條讀者評價,有30余條在字里行間表達(dá)出讀時的愛不釋手、迫不及待想看下一本,以及對金庸其他作品、中國各類武俠作品的期待,許多讀者希望有更多的類似作品能得到翻譯,這說明中國文化作品在國外雖然處于弱勢,但并非完全沒有讀者群體及市場需求。相反,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演進,跨文化交流的逐漸頻繁,文化的共融性越來越強,即便是與當(dāng)代英美讀者的文化存在極大差異的金庸武俠世界,若能得到良好翻譯,也能收獲非凡的評價,滿足讀者需求(例17-19)。

      例17:Only the first two (of three) books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and you’ll definitely want to pickup the second before finishing the first...Currently, I’m pulling my fingernails out with my teeth waiting for Oxford to put out the THIRD part of this book. I’m also anxiously awaiting Cha’s “The Book and The Sword” which was translated by Graham Ernshaw (GREAT translation BTW)...I’m hoping that it comes out soon!(《鹿鼎記》)

      例18:I am 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 all the novels being translated.(《射雕英雄傳》)

      例19:it’s great. I’m not even chinese. I just love it so much. We need more translations like this!(《射雕英雄傳》)

      4.對中國產(chǎn)生了極大興趣

      由于金庸作品英譯本出版慢、出版少,一些迫不及待的讀者產(chǎn)生了自學(xué)中文的想法(例20、21),也有讀者在閱讀后希望到中國來旅游,親身感受中國文化(例22)。作品英譯,讓讀者對中國語言文化深感興趣,是金庸作品英譯的正面影響,也說明通過中國作品英譯,中國文化正在打破桎梏,一步步“走出去”。

      例20:I am, however, thankful that this book finally made it into English. It’s a real shame that all of Cha’s books haven’t been translated. I may have to learn how to read Chinese just to be able to read them.(《雪山飛狐》)

      例21:i have to wait a whole year for the next in the series. if i had more confidence in ky linguistic capabilities i would learn chinese so i can read-on...(《射雕英雄傳》)

      例22:Once you get done with this, You’re gonna need a vacation.China?(《鹿鼎記》)

      5.讀者評價對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啟發(fā)

      中國作品外譯是從中西文化秩序中的偏遠(yuǎn)文化向中心文化傳播信息,很難得到關(guān)注。而且目標(biāo)國家對我國文化并沒有多少內(nèi)在需求,內(nèi)在驅(qū)動較弱。因此,不考慮受眾的需求就盲目翻譯,只會做無用功。上世紀(jì)一些中國典籍英譯出版即沉寂,已經(jīng)從側(cè)面反映出了這個問題。要想中國文學(xué)走出去,就要考慮“譯什么”“怎么譯”,并且這還遠(yuǎn)遠(yuǎn)不夠。究竟要怎么做,考察金庸作品英譯讀者的評價,能獲得一些啟示。

      (一)翻譯策略應(yīng)以歸化為主、異化為輔

      從讀者評價可看出,固守傳統(tǒng)忠實觀是一種對讀者意識的缺省,但過于重視目的語文化,也是一種文化弱勢的體現(xiàn)。從上文可得,歸化與異化的取舍,取決于譯者對中西文化交融程度的精準(zhǔn)把握和對讀者接受能力的經(jīng)驗判斷。當(dāng)下,中西文化權(quán)力關(guān)系還處于失衡,過于強調(diào)中國文化中的異質(zhì)他者,其文化沖突會將作品外譯帶入泥潭,而非打開西方大門。

      因此,譯者應(yīng)將目的語讀者的閱讀習(xí)慣、審美方式等納入考慮范圍,并作出適當(dāng)?shù)淖尣脚c妥協(xié)。翻譯風(fēng)格應(yīng)以歸化為主,而對于目的語讀者已經(jīng)有一定文化基礎(chǔ)的中國詞匯等,以異化為輔,并增補可視化圖表、族譜、兵器譜、系統(tǒng)化詞表等。妥協(xié)為路徑,和諧為目的,循序漸進地文化融合、多元共存,最終實現(xiàn)最大程度的中國文化“走出去”。

      (二)建立多元立體的文化“走出去”格局

      通過搜索本文語料庫,159條目的語讀者評價中,有11條提到李安的電影《臥虎藏龍》。不少讀者表示自己是先通過武俠電影、金庸漫畫等,對武俠世界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才開始閱讀金庸的英譯作品。通過閱讀,也反過來刺激了讀者對更多帶有中國元素的其他文化藝術(shù)形式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一些出版社已經(jīng)抓住這個風(fēng)口,鑒于金庸作品較為難譯,先推出更多漫畫版以籠絡(luò)讀者,甚至可以學(xué)習(xí)美國、日本、英國等文化輸出大國的做法,建立多元立體的文化輸出路徑。如《哈利波特》《指環(huán)王》《星球大戰(zhàn)》等擁有完整世界觀的連載作品,均推出了漫畫、動畫、小說、游戲、電影、電視劇、廣播劇、文化周邊,甚至主題公園,聚集不同年齡、性別、愛好、職業(yè)的受眾,實現(xiàn)了更廣泛意義上的文化輸出。

      (三)拓寬中國文學(xué)外譯范圍與平臺

      考察金庸作品英譯讀者評價,發(fā)現(xiàn)部分讀者給作品打低分的原因在于書籍定價太高,導(dǎo)致購買人群減少,這也是出版后銷量不佳的原因之一。銷量不佳必然無法再版,導(dǎo)致一些作品難以買到,賣家順勢炒高二手書價格。金庸四部英譯作品,只有《射雕英雄傳》由商業(yè)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在發(fā)行時為其定位為“中國的《指環(huán)王》”,因此大賣。許多讀者表示是《指環(huán)王》的書迷,因而有興趣購買金庸這部作品。其他三部書均由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缺乏銷售推廣策略。一位讀者在評價中抱怨《鹿鼎記》第二冊舊書在亞馬遜上賣400美金,第三冊賣785美金。這勢必形成價格越來越高、讀者越來越少的惡性循環(huán)。

      當(dāng)今圖書出版業(yè)萎縮、閱讀習(xí)慣改變,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文學(xué)外譯應(yīng)緊跟時代,轉(zhuǎn)變思路,外譯不僅僅是翻譯,還需要做好推廣,這就要借助商業(yè)的力量。此外,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luò)平臺、手機APP、電子書等形式,大力向外推廣文學(xué)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外譯網(wǎng)站如2014年末2015年初陸續(xù)成立的Wuxiaworld, Gravity Tales, Volare Novels網(wǎng)站,主推武俠、仙俠、玄幻等作品,均在國外受到熱烈追捧。2017年,Wuxiaworld的全球排名為1138名,月訪問用戶為265萬,月點擊量為1.32億次。Gravity Tales與騰訊閱文集團達(dá)成深度合作并取得了版權(quán)保證,擁有一批網(wǎng)站自身孵化的作者。Volare Novels是首個有意尋求差異化發(fā)展道路的翻譯網(wǎng)站,其讀者主要來自北美(35%)、西歐(17%)、東南亞(12%)[25]。國外讀者出于喜愛,自發(fā)推廣這些網(wǎng)站、作品,這不禁讓人反思: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網(wǎng)絡(luò)平臺,是不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條特色路線?

      目前,這些平臺還不夠完善,但不能否認(rèn)它們對中華文明的宣傳、譯介作用,中國文化要走出去,不妨拓寬思路,在整頓規(guī)范、保證版權(quán)、合法合規(guī)的基礎(chǔ)上,精選一批既有文學(xué)價值、能體現(xiàn)中國文化價值觀,又兼具可讀性、趣味性,且不會引起目的語讀者抵觸心理的作品,同時大力發(fā)揮商業(yè)公司、互聯(lián)網(wǎng)在文化傳播上的作用。通過全球文化多元生態(tài)的良性建構(gòu),讓中國文化真正走得更為深遠(yuǎn)。

      猜你喜歡
      鹿鼎記英雄傳金庸
      《射雕英雄傳》英譯本歷時近十年完成出版
      中醫(yī)導(dǎo)引法——八段錦(二) 左右開弓似射雕
      想不到
      It Was Nice Getting to Know You
      文化交流(2019年1期)2019-01-11 01:34:26
      為金庸因一錯字查證道歉叫好
      華人時刊(2018年17期)2018-11-19 00:41:21
      誰是金庸小說第一情圣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2
      射貂英雄傳
      金庸的財富江湖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14
      從場域理論看《鹿鼎記》對“江湖”的反叛與再造
      漫畫無極
      诸暨市| 东宁县| 饶阳县| 富裕县| 乡城县| 潼南县| 凌源市| 诸暨市| 芷江| 天长市| 梁平县| 鸡东县| 卢龙县| 连山| 高安市| 麻栗坡县| 房产| 定边县| 吉林省| 孟村| 纳雍县| 开远市| 南木林县| 囊谦县| 和平县| 梓潼县| 万山特区| 皋兰县| 庆城县| 长葛市| 济宁市| 肥西县| 东丰县| 永顺县| 榆社县| 富顺县| 昌乐县| 宜昌市| 独山县| 左贡县| 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