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俊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影響著其他學科的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語文教學的核心部分之一。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提出,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該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潮流,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對小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本文主要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如何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訓練;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199-01
隨著新課改理念不斷的深入和教育教學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對學生語文的學習和教師語文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改理念強調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更好的指導學生進行小學語文的學習,同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加有經驗。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環(huán)節(jié)把握的不好。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存在課前準備不充分,導致教學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在語文課堂上,教師知識傳授的過多,耗費大量的時間,導致教學任務沒有完成而拖堂,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最終匆匆結課的現象。
2.教師提問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散。
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提問單一,不具有新穎性,導致學生思考問題的思路狹窄,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不利于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3.教師對學生評價籠統(tǒng)。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給于學生問題的回答,總是你回答的很好,或者回答錯誤等評價,沒有對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去講解,學生會認為不管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無關緊要,不利于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小學語文閱讀訓練的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雖然中文是我們的母語,但也不能忽視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因此要加強訓練。教師可以在教學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問題,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在閱讀中尋找答案,以達到更高的閱讀理解水平。例如在學習“我選我”這篇課文,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我選我”這句話是誰說的?我選我干什么?然后互相討論交流,告訴大家自己讀懂了什么?為什么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一片掌聲。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去深層次的理解,通過精讀細讀,學生能夠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能夠體會到閱讀帶給他們的樂趣,而不是教師給學生一個固定的答案,不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的學習水平和教師的教學水平。
2.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技巧。
閱讀是學習語文的必要部分,閱讀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語文的學習,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學生如何閱讀很重要,教會他們閱讀的技巧。教師在講授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時,要教會學生如何總結文章所講的主要內容,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如何歸納出個段落的主要內容,文章都用了什么描寫方法,如何找到文章的起端、高潮和結局,文章的敘事順序是什么,文章的結局表達了什么等等。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把課本所學的優(yōu)美句子和好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教師教會了學生閱讀技巧,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增強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比如,教師在講《春天來了》這一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課文運用了拿著寫作方法,文章的結尾表達了什么,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精讀細讀,最終找到問題的答案。
3.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增加課外閱讀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缺乏趣味性,不易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不利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課上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好的圖書,或者與所講知識相關的圖書,再或者一些有名作者的書,增加學生課外閱讀的數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不能只講課本上的內容,因為此課本只是節(jié)選了三國演義的一個片段,這就要求教師引導他們去進行其他類似文章的閱讀,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同時,老師還可以向之推薦與之類似的書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
4.運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閱讀理解。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豐富多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對課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教師教學的質量。例如,教師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姑娘》一課時,可以運用新多媒體向小學生展示賣火柴小姑娘的視頻和圖像,使課堂內容以圖文和聲像并茂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看,使課堂氣氛活躍,課文內容生動,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賣火柴的小姑娘這一人物形象和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結語
閱讀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只有閱讀理解能力強,學生的語文成績才會更好,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要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通過閱讀能力的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成績,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有效的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素娟.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14).
[2]范元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法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