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源 方紅城 黃于朗 林小龍 劉榮志 方葉青 謝培益
518052 廣東醫(yī)科大學附屬深圳南山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陳少源、林小龍、劉榮志、方葉青、謝培益);518104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深圳沙井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方紅城);518067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深圳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黃于朗)
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血管疾病之一。AS斑塊中存在多種炎癥細胞和因子[1]。促炎因子與抗炎因子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兩者在特定情況下可相互影響。研究表明,炎癥反應中單核細胞、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的激活及其釋放的細胞因子(如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9、白細胞介素18等)對促使AS斑塊的不穩(wěn)定、破裂起著重要的作用[2-3]。新近研究發(fā)現(xiàn),白細胞介素37(interleukin 37,IL-37)有抑制固有免疫應答的作用[4]。IL-37能降低促炎因子的產(chǎn)生,其增加與多種慢性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guān),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肝炎、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等[5]。研究顯示,AS斑塊的泡沫樣細胞表達IL-37,提示IL-37可能對AS產(chǎn)生保護作用。而Smad3是參與AS的炎癥信號的重要通路之一[6]。IL-37參與AS的過程可能與Smad3有關(guān),但相關(guān)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兔腹主動脈AS模型檢測IL-37/Smad3的表達,探討它們對AS的影響,并評估阿托伐他汀對AS斑塊中IL-37/Smad3表達的影響。
20只純種新西蘭雄性大白兔購自并飼養(yǎng)于中山大學動物實驗中心[實驗動物許可證號:SYXK(粵)2017-0081]。動物房溫度保持(22±2)℃,相對濕度保持在40%~60%,日照時間8:00~20:00。實驗前3 d灌服阿司匹林6 mg/kg。實驗動物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3組:對照組(4只):球囊損傷兔腹主動脈后普通飲食喂養(yǎng)12周;實驗組(8只):球囊損傷兔腹主動脈后給予高脂飼料(1%膽固醇、5%蛋黃、5%豬油、89%標準飼料,每天120~140 g/只)喂養(yǎng)12周;藥物組(8只):與實驗組動物同時、同條件下建立AS模型,高脂喂養(yǎng)6周后改為普通飲食并給予阿托伐他汀1 mg·kg-1·d-1,再喂養(yǎng)6周。3組動物在建模當天、喂養(yǎng)6周和12周檢測血脂和IL-37,12周時靜脈注射戊巴比妥(50 mg/kg)麻醉處死取腹主動脈行相關(guān)檢查。本研究符合中山大學生物醫(yī)學倫理要求,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血液經(jīng)2000 r/min離心20 min獲得血清。通過全自動血液化學分析儀分析,檢測血清中總膽固醇(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的水平。計算動脈粥樣硬化指數(shù)(atherosclerosis index,AI)。AI=(TC-HDL-C)/HDL-C。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測定血清IL-37,按試劑生產(chǎn)商(Cat Rapidbio)使用說明進行實驗。
超薄切片機對石蠟包埋組織塊進行切片、固定于載玻片上。在室溫下過夜干燥,然后進行染色。
甲醛固定腹主動脈,用抗IL-37和Smad3的多克隆抗體,行IL-37和Smad3免疫染色。3組腹主動脈的脂紋病變通過用蘇丹Ⅲ或肉眼觀察染色鑒定。所有抗體來自Abcam公司(ab57187)。
取適量RIPA裂解液勻漿組織,測蛋白濃度后,各樣品取50 μg的總蛋白。蛋白在10%的聚丙烯酰胺凝膠中分離,把蛋白轉(zhuǎn)移至孔徑0.1 μm的硝酸纖維素膜上。非特異性結(jié)合蛋白用含5%的脫脂牛奶緩沖溶液(TBS: 40 mM Tris,300 mM NaCl,pH 7.6)進行室溫下封閉1 h,隨后膜在TBST洗滌后加入BCL-2抗體(Abcam)孵育。兔源Smad3抗體和IL-37抗體購自Zymed Laboratories(51-1500)及Abcam公司(ab57186)。
用aRNeasy試劑盒提取新鮮外周血細胞RNA。通過放大轉(zhuǎn)錄內(nèi)參基因(GAPDH)定量RT-PCR的cDNA。以下為特異引物:兔IL-37上游引物是5’-TCACCGAGAAGGAGCAAGCA-3’;IL-37下游引物是5’-ACGGGTTCACCAGAAGAGCA-3’。兔Smad3上游引物是5’-AGACCAGCGACCAGATGAAC-3’;兔Smad3下游引物是5’-AGTAGGAGATGGAGCACCAGAAT-3’。GAPDH利用下列引物進行分析:編碼鏈:5’-GAGTCAACGGATTTGGTCGT-3’;反義鏈:5’-GACAAGCTTCCCGTTCTCAG-3’。定量PCR應用ABI PRISM 7900測序系統(tǒng)(Applied Biosystems)。
實驗期間,無實驗動物死亡。與實驗組、藥物組相比,對照組的體重在6~12周時增加明顯。藥物組經(jīng)阿托伐他汀處理后體重下降。實驗組的血脂和AI較對照組明顯升高(均為P<0.05),而藥物組在6周后各項指標恢復正常,見表1。
對照組中IL-37無明顯增加。實驗組IL-37表達量從基線到12周逐漸增加。與實驗組相比,藥物組IL-37的表達明顯降低(均為P<0.05),見表2。
對照組的腹主動脈管腔規(guī)則,內(nèi)膜完整光滑,內(nèi)彈力板連續(xù),中膜平滑肌細胞呈梭形、排列規(guī)整。實驗組的腹主動脈可見典型的AS形成,向管腔內(nèi)隆起的斑塊表面內(nèi)皮細胞缺失,內(nèi)彈力板增厚、斷裂,大量的脂肪細胞積于內(nèi)膜,使內(nèi)膜變厚,而中膜受壓變薄,管腔狹窄不規(guī)則;染色質(zhì)邊聚,胞質(zhì)內(nèi)有大小不等的脂質(zhì)空泡形成。藥物組的腹主動脈同樣可見AS形成,內(nèi)皮細胞缺失,內(nèi)彈力板增厚,可見脂肪細胞及脂質(zhì)空泡形成,內(nèi)膜、肌層明顯變厚及管腔狹窄,但對比模型組泡沫細胞明顯減少,管腔狹窄程度有所減輕,見圖1。
泡沫化損傷及高脂飲食在腹主動脈中引起AS斑塊,實驗組發(fā)現(xiàn)大量的泡沫細胞和巨噬細胞聚集,藥物組的泡沫細胞和巨噬細胞聚集減少。實驗組炎癥細胞中IL-37的表達最高,藥物組的表達量明顯降低,而對照組最低(圖2),3組間的Smad3的表達相似,實驗組表達最高,藥物組明顯降低,而對照組最低(圖3)。
表1 3組間體重、血脂和AI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實驗組比較,bP<0.05;與基線比較,cP<0.05;與6周比較,dP<0.05
表2 3組間血清IL-37表達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實驗組比較,bP<0.05;與基線比較,cP<0.05;與6周比較,dP<0.05
圖1 3組血管病理學形態(tài)
處死動物后在AS斑塊中發(fā)現(xiàn),IL-37、Smad3在實驗組中表達最高,藥物組稍低,而對照組表達最低(P<0.001)。Western blot結(jié)果提示,IL-37與Smad3呈高度直線相關(guān)(r=0.929,P<0.001);RT-PCR結(jié)果提示,IL-37與Smad3亦呈高度直線相關(guān)(r=0.942,P<0.001),見表3。
圖2 3組腹主動脈IL-37的免疫組化
圖3 3組腹主動脈Smad3的免疫組化
AS主要特征是動脈內(nèi)壁細胞、LDL-C、細胞外基質(zhì)的堆積,而多種炎癥標記物可在AS斑塊中表達[7]。IL-37是新近發(fā)現(xiàn)的具有抗炎作用的白介素家族成員,在AS發(fā)生、發(fā)展中有特殊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IL-37參與免疫調(diào)節(jié)的重要過程[2, 8-9]。IL-37的增加可能是結(jié)果而非AS的促炎細胞因子[10]。Smad3是一種抗炎信號通路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在IL-37過表達的A549細胞中,活化刺激反應可降低與IL-37結(jié)合磷酸化Smad3[5],提示Smad3參與IL-37的調(diào)控。本實驗發(fā)現(xiàn),實驗組血清IL-37水平較對照組明顯上升,阿托伐他汀干預可降低其水平,但仍比對照組升高。在第12周時,Western blot和RT-PCR實驗結(jié)果表明IL-37與血清中的變化相一致。故IL-37可能參與AS過程。IL-37可能依賴激活的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的平衡促炎反應,亦可直接抑制免疫細胞的炎癥反應。Boraschi等[11]發(fā)現(xiàn)IL-37在狼瘡患者的單核細胞中表達顯著升高。本研究發(fā)現(xiàn),IL-37在血管內(nèi)皮細胞、特別是斑塊處出現(xiàn)明顯的巨噬細胞和泡沫細胞富集。免疫組化結(jié)果也顯示,在巨噬細胞和泡沫細胞的細胞質(zhì)出現(xiàn)IL-37的聚集,均提示IL-37與AS密切相關(guān)。
研究發(fā)現(xiàn),他汀可明顯降低AS炎癥程度,且降低循環(huán)中炎癥標記物水平[12-13]。本研究顯示,阿托伐他汀治療后IL-37較實驗組呈下降趨勢,但仍比對照組高。阿托伐他汀減少IL-37在AS斑塊中的表達,機制是在細胞水平上抑制了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活化[14];或在分子水平上抑制了促炎因子分泌。IL-37的降低可能是抗炎因子作用或是一種附帶現(xiàn)象,目前尚未明確。IL-37在疾病不同發(fā)展階段呈動態(tài)變化,故不同檢測時間可能影響血清IL-37水平[9]。
表3 3組間AS斑塊中IL-37和Smad3的表達水平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實驗組比較,bP<0.05
此外,IL-37可通過改變Smad3的表達影響AS過程[8,11]。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斑塊的泡沫細胞和內(nèi)皮細胞的細胞質(zhì)中,IL-37和Smad3表達呈同步上升,相關(guān)性分析提示二者高度相關(guān),提示Smad3的活化可能與IL-37密切相關(guān),而阿托伐他汀能同步抑制IL-37/Smad3表達。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實驗動物為兔,其為草食性動物,對照組在實驗過程中采用普通飲食體重逐步增加,而實驗組和藥物組隨著時間延長,高脂飲食特別是他汀類藥物氣味等因素可能影響其食欲或其生長,故可對體重產(chǎn)生一定影響,影響實驗結(jié)果??傊?,IL-37和Smad3在AS斑塊中表達增高,IL-37/Smad3可能參與AS的調(diào)節(jié)過程,阿托伐他汀可降低IL-37/Smad3的表達。
利益沖突: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