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颋
眾所周知,蛋白質(zhì)是構成人體組織器官的主要成分,特別是細胞中的酶類,都是由蛋白質(zhì)構成,所以蛋白質(zhì)對人體而言非常重要。那人體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質(zhì)?糖尿病患者如何搭配,才能既滿足人體需求,又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呢?
根據(jù)《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推薦,人體熱量的10%~15%來自蛋白質(zhì),而且優(yōu)質(zhì)蛋白要超過50%。
對于腎功能正常的人而言,每公斤體重需要1~1.2克蛋白質(zhì);對于腎功能異?;蛴械鞍啄虻娜巳?,需要減少蛋白質(zhì)的攝入,每公斤體重需要0.8克蛋白質(zhì),并以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為主,減少對腎臟的損害。
我們每天需要的蛋白質(zhì)主要來自于食物,包括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當中魚、肉、蛋、奶等含蛋白質(zhì)較多;植物性蛋白質(zhì)則主要來自于豆類,包括黃豆、綠豆、青豆等。
動物性來源的蛋白質(zhì),一般來說比較優(yōu)質(zhì),特別是魚、雞肉、瘦肉,其與植物性蛋白質(zhì)的主要區(qū)別是所含的脂肪量不同。比如,100克豆類約含18克蛋白質(zhì),脂肪不到1克;而170克牛排,含38克蛋白質(zhì),而脂肪含量卻達到40克以上??梢?,動物性食物的脂肪含量偏高,而且1/3為飽和脂肪酸。
因此,我們在選擇動物性蛋白質(zhì)的時候,要選擇那種含脂肪少的瘦肉、魚肉。魚肉除了含有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還含有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也就是歐米伽-3脂肪酸。目前認為多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大劑量還有降低膽固醇、降低甘油三酯作用。在美國,歐米伽-3脂肪酸是除維生素外最暢銷的膳食補充劑。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選擇動物性蛋白質(zhì)來源時,首選魚,其次選瘦的牛羊肉。
另外,奶制品,包括牛奶、酸奶、奶酪,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和鈣,但脂肪含量也偏高,30%左右。糖尿病患者每天可以攝入250~300毫升奶制品。推薦糖尿病患者食用酸奶,因為酸奶除了含蛋白質(zhì),還含有益生菌,可幫助腸道消化食物,并能產(chǎn)生一些微量元素或維生素;更重要的是,益生菌和食物相互作用后,可以延緩葡萄糖的吸收,甚至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來自于植物的蛋白質(zhì)主要是豆類,其蛋白質(zhì)含量高,人體也容易吸收,雖然淀粉含量較高,但其實升糖指數(shù)偏低。我們可以把這些豆類添加到米飯中,這樣做出來的米飯既可以為機體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同時可延緩碳水化合物在腸道的吸收,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總之,無論是動物來源還是植物來源的蛋白質(zhì),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適量攝取,合理搭配,才既能滿足機體對蛋白質(zhì)的攝入需求,又有利于血糖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