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詞頻計量統(tǒng)計的林黛玉性格分析

      2019-04-23 00:55:40胡翠婷
      現(xiàn)代語文 2019年2期
      關(guān)鍵詞:林黛玉紅樓夢性格

      胡翠婷

      摘? 要:本文從計量語言學的角度,通過對林黛玉詩詞詞頻和動詞詞頻的統(tǒng)計分析,來解讀和闡釋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力圖呈現(xiàn)出一個立體化和多樣化的黛玉形象。結(jié)果表明:林黛玉的詩詞中與“花”相關(guān)的詞很多,并且多使用情感消極的詞匯,這也印證了林黛玉多愁善感、敏感自卑的性格??疾炝主煊駝幼鲃釉~時,發(fā)現(xiàn)在林黛玉的性格中還具有男子化的一面,這和普通的貴族少女迥然不同,也是以往研究所忽略之處。

      關(guān)鍵詞:《紅樓夢》;計量語言學;林黛玉;性格

      一、引言

      1935年,美國語言學家G.K.Zipf關(guān)于語言統(tǒng)計的著作The Psycho-Biology of 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Dynamic Philology出版[1],標志了一個新的語言學分支學科和一種新的語言研究方法的誕生。G.K.Zipf認為,利用統(tǒng)計方法可以定量研究語言中的各種現(xiàn)象,這樣語言學便可以成為一門精確科學。此后計量語言學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文學作品的統(tǒng)計分析上。早在1976年和1987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Efron和她的學生就對莎士比亞的著作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的研究[2][3]。對《紅樓夢》的計量研究始于瑞典漢學家高本漢(B.Karlgren),1952年,他用統(tǒng)計學方法分析了32個語法與口語詞匯的用字習慣,認為全部120回均為曹雪芹所著[4]。1980年,華裔學者陳炳藻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召開的“首屆國際《紅樓夢》研討會”上,發(fā)表了《從詞匯上的統(tǒng)計論〈紅樓夢〉的作者的問題》一文,他通過統(tǒng)計學方法考察《紅樓夢》前后用字(詞)的相關(guān)程度,認為后40回也出自曹雪芹之手[5]。由此引發(fā)了使用計量統(tǒng)計分析方法來判定《紅樓夢》作者的熱潮。目前學術(shù)界圍繞《紅樓夢》所做的計量研究主要集中在詞匯特征上,基于詞頻統(tǒng)計和向量分析,考察《紅樓夢》在用字用詞方面的特點,而對人物性格的計量研究分析卻十分少見。

      就林黛玉這一人物形象而言,學術(shù)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對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剖析。如:岑澤麗[6]和董亞萍[7]均從人物語言入手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點;張利玲則重新審視了林黛玉立體化的性格[8]。2.對人物形象文化價值的探討。如:徐樂吟、陸德海針對林黛玉的《五美吟》,分析了林黛玉的內(nèi)心世界和對生命與生存價值的思考[9];呂啟祥深刻地展示了林黛玉這個形象所包含的文化底蘊和價值觀念[10];李希凡認為林黛玉具有敏感的詩人氣質(zhì)和動人心魄的藝術(shù)力量[11];李云婷則從“傷春”入手,探析黛玉傷春情懷的表現(xiàn)和獨特的文化內(nèi)蘊[12]。3.對人物悲劇命運的解讀。如:張新艷從人物詩詞入手,認為林黛玉的詩詞帶有強烈的悲憫色彩[13];秦桂敏認為林黛玉是一個悲劇人物并對其悲劇命運進行探究[14];王琨指出林黛玉的悲劇命運與其個人性格是分不開的[15];周薇從美學的角度,論述了林黛玉身上的藝術(shù)魅力和時代賦予的悲劇性格[16]。4.對相關(guān)意象的深入闡釋。如:吳林采取文本細讀的方法,探討林黛玉與絳珠草意象、竹意象、桃花意象等相關(guān)意象的關(guān)系[17];楊真真通過梳理桃花的文學意象及其對林黛玉形象的觀照,論述了桃文化的淵源及其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影響[18]。上述研究基本上都是在文本細讀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理論闡釋,不免帶有作者的主觀傾向。同時可以看出,從文本計量這一客觀角度對人物性格進行解析的研究是相對匱乏的。有鑒于此,本文從計量語言學的角度出發(fā),采用定量統(tǒng)計與定性分析相結(jié)合的方法,通過對林黛玉詩詞詞頻和動詞詞頻的統(tǒng)計分析,來解讀和闡釋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二、詩詞詞頻統(tǒng)計分析

      古人云“情動于中而形于言”,以詩言志便是“情動于中”的表現(xiàn)。詩意敘事一直貫穿于《紅樓夢》始終,同時也體現(xiàn)在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林黛玉是一個詩人,她的生命與詩詞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詩詞也充分展現(xiàn)了她的性格和情感。

      (一)詩詞詞頻的統(tǒng)計分析

      經(jīng)統(tǒng)計,整部《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完整詩詞作品多達23首。我們采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社會計算與信息檢索研究中心研發(fā)的語言技術(shù)平臺(LTP)工具對其進行預處理,主要包括自動分詞和詞性標注,同時進行人工校正,得到黛玉詩詞中的詞頻分布數(shù)據(jù)。利用NiucoData詞云統(tǒng)計工具繪出詞云圖,如圖1所示:

      我們知道,詞頻統(tǒng)計技術(shù)默認出現(xiàn)頻率越高的詞權(quán)重越大。一般而言,詞語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越多,被賦予的權(quán)值也越大,就會占據(jù)詞云圖的中心位置。從圖1可以看出,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詞是“桃花”,說明“桃花”在林黛玉的詩詞中具有最重要的意義。如第23回中描寫黛玉葬花,葬的便是桃花,她不忍心落花隨水渠流到腌臜之所,遂以花冢葬之。此處的桃花意象,隱喻著黛玉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時光;但美麗的東西終究不能長久,桃花凋謝、隨風逐走則暗示著她人生前景的黯淡蒼涼,預示了其最終的悲慘結(jié)局。楊真真就認為桃花是林黛玉命運的象征,與黛玉的形象有很強的觀照性[18]。最典型的便是《桃花行》,黛玉連用七個桃花,句句自憐,聯(lián)聯(lián)自讖,體現(xiàn)出對命途多舛的無奈、對人生悲涼的感傷。這也是林黛玉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真實寫照。值得注意的是,桃花意象不僅在林黛玉的詩詞中頻繁出現(xiàn),在其他女子的詩作中也屢次提及??梢哉f,它也是大觀園眾女子命運的象征,與文本揭示青春的毀滅、美的毀滅的創(chuàng)作主旨十分契合。

      同時可以看出,圍繞“桃花”中心出現(xiàn)的詞,有“葬花”“寂寞”“憔悴”“煩憂”等,再往外圍擴展,有“淚眼”“蕭條”“傷神”“悲歌”“沉吟”等。這些詞語無不透露出悲愴凄楚之感,對體現(xiàn)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情感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們還注意到,林黛玉詩詞詞頻中涉及到“花”的詞語和搭配有很多,大致可歸為以下三類:

      一是花之種類,如“桃花”“稻花”“梅花”等,尤其是“桃花”,使用頻次高達7次。在一定程度上說,文本將花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融合無間,成為人格化的具象,寄托著詩人的理想、情趣和追求。梅花傲霜斗雪,是黛玉清高孤傲性格的象征;稻花清芬淡雅,是黛玉詩意人生的寫照;桃花飄零淪落,是黛玉悲劇命運的預兆。

      二是花之形態(tài),這主要表現(xiàn)在黛玉詩詞聚焦于“落花”和“秋花”的抒寫?!扒锘ā奔辞锾熘?,出現(xiàn)在第45回秋窗風雨夕,寫林黛玉臥病瀟湘館,在秋夕之時,目睹秋花慘淡秋草枯黃,再加上秋風秋雨襲來,不禁聯(lián)想到個人身世,悲涼之感油然而生。詩人用一系列蕭瑟冷清的秋景,傳達出一種對未來命運的隱約預感?!奥浠ā币庀笾饕霈F(xiàn)在第27回《葬花詞》中,如“花謝花飛花滿天”“忍踏落花來復去”“試看春殘花漸落”“花落人亡兩不知”等。此處的“落花”描寫,以花喻人,象征著“紅消香斷”、青春易老的人生況味,預示著“花落人亡”的悲劇結(jié)局??梢哉f,無論是落花還是秋花,都是將花的命運與人的命運扭結(jié)在一起來寫,形象地傳達出黛玉對生命的無限焦慮。

      三是花之品性,這主要集中于“花魂”“花媚”兩個詞語?;捏w現(xiàn)了花之嬌美和姿態(tài),同時也象征著包括黛玉在內(nèi)的大觀園眾女兒的青春之美、女性之美?;ɑ暌辉~出自第76回黛玉和湘云的聯(lián)詩,湘云出“寒塘渡鶴影”,黛玉對“冷月葬花魂”?;ɑ牦w現(xiàn)了花之氣節(jié)和品性,象征著黛玉的品質(zhì)高潔、孤高自許,即“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而“冷月葬花魂”則預示著黛玉這一花之精魂、詩之精魂的香消玉殞。

      (二)詩詞詞性的統(tǒng)計分析

      1.詞性總體統(tǒng)計

      詞性標注是自然語言處理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知道,詞性用來描述一個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而詞性標注就是識別這些詞的詞性,以確定其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我們對林黛玉詩詞中用詞的詞性進行了統(tǒng)計,如圖2所示。從中可以看出,名詞(n)、動詞(v)的數(shù)量最多,分別占了32%、31%;其次是形容詞(a)、副詞(d),分別占了8%、7%;再次是代詞(r)、介詞(p);擬聲詞(o)數(shù)量最少。這顯然與古典詩詞的文體規(guī)范與語體風格有關(guān)。眾所周知,詞性可以反映作者的寫作習慣和語體風格,下面分別對黛玉詩詞中的形容詞、代詞、副詞、時間詞進行具體考察和分析。

      2.形容詞的統(tǒng)計分析

      我們使用Cytoscape軟件對林黛玉詩詞中的形容詞進行了可視化處理,其分布如圖3所示。同時,我們還參考了大連理工大學信息檢索研究室整理標注的情感詞匯本體,依據(jù)情感詞匯本體對形容詞情感極性的標注原則,對黛玉詩詞中的形容詞標注了情感極性,其中0代表中性,1代表正向,-1代表負向,如圖4所示。

      從圖3可以看出,黛玉詩詞中形容詞的使用較為廣泛、豐富。同時,從圖4的統(tǒng)計可以發(fā)現(xiàn),除少數(shù)顏色詞外,形容詞的情感極性為負向的占了56.5%,如“憔悴”“蕭條”“寂寥”“凄涼”“渺茫”“冷”“殘”“瘦”“老”等,均表現(xiàn)出悲觀、消極的情感色彩,富于冷色調(diào)。可以說,這些詞集中反映了黛玉詩詞悲傷哀怨的主導風格,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這種性格顯然源于她對周圍環(huán)境的恐懼與不安,所謂“詩以言志,歌以詠懷”,林黛玉的情感變化與心路歷程在詩詞中都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

      3.副詞的統(tǒng)計分析

      林黛玉詩詞中的副詞分布如圖5所示:

      從圖5可以看出,黛玉詩詞中的副詞使用較多的是“不”“莫”“非”“卻”“漸”“盡”“無端”“何須”“默默”等。其中“已”與“未”的使用頻次很高,“已”表示已然狀態(tài),具有完成意味;“未”表示尚未發(fā)生,具有將來的意味。再結(jié)合二詞所出現(xiàn)的語境來看,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林黛玉對過去生活的悵惘以及對未來命運的擔憂。黛玉詩詞中副詞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是“不”,用以表示否定,同樣表示否定的副詞“莫”“非”也頻次較高。這說明黛玉對世界、對人生的看法偏向于否定的一面、憂郁的一面。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還有副詞“卻”,用以表示轉(zhuǎn)折,也展現(xiàn)出黛玉對于前途未可知性、不確定性的迷茫與焦慮。這些高頻率的副詞和上文那些高頻率的形容詞一樣,都偏向于消極、灰暗,均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折射出黛玉的世界觀、人生觀,這既是導致她悲劇命運的重要原因,同時也奠定了人物悲劇的基調(diào)。

      4.代詞的統(tǒng)計分析

      林黛玉詩詞中的代詞分布如圖6所示:

      在圖6中,線條的交叉表示多次使用并且相互關(guān)聯(lián)。從中可以看出,黛玉詩詞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代詞有“誰”“何”“何處”“如何”等。其中,“誰”的出現(xiàn)頻率最高,其次是“何”。如果再加上“何處”“何人”“何日”“如何”“何如”等,“何”的出現(xiàn)頻率應和“誰(誰家)”不相上下。這些詞語都是無明確所指的代詞,卻占據(jù)了絕對優(yōu)勢,這應該是作者有意選擇的結(jié)果。林黛玉背井離鄉(xiāng)來到賈府,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尤其是父親去世之后,更是身無所寄、心無所托,不知自己情歸何處,更不知未來命運何去何從。這些無明確所指的代詞非常準確地反映出黛玉對人生的無法把握、對未來的不可把控,充滿了一種迷茫之感與無奈之情。

      5.時間詞的統(tǒng)計分析

      林黛玉詩詞中的時間詞分布如圖7所示:

      從圖7可以看出,在時間詞中,黛玉偏愛使用“今”“今生”“明年”“幾時”“一朝”等,其中有些時間詞具有一定的預示性。結(jié)合與此搭配的上下語境來看,這些時間詞既體現(xiàn)出渺茫的希望,更洋溢著無限的悲涼,透露出歷盡滄桑的沉郁之氣。黛玉年紀雖小,內(nèi)心卻有萬般愁苦與千般哀怨,而又無處訴說、無人訴說,只能把這種感受傾瀉在詩歌的字里行間?!对峄ㄔ~》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形象地展現(xiàn)了黛玉的當下生活狀態(tài)與生存困境,這樣的痛苦煎熬“幾時”結(jié)束,仍然充滿未知數(shù)?!敖裆币咽侨绱耍懊髂辍庇帜苋绾?,一切皆在不言中。

      根據(jù)以上統(tǒng)計和分析,可以看出林黛玉是一個敏感自卑、多愁善感的女子,她對人生極度缺乏安全感,對未來缺乏歸屬感。這些性格特質(zhì)都跟黛玉獨特的身世和成長的環(huán)境有關(guān)。黛玉從小就離開父母,在賈府長大成人,賈府的物質(zhì)生活十分優(yōu)渥,賈母對她也格外寵愛,寶玉和她更是情投意合,但這些卻無法完全彌補她心靈世界的缺憾??梢哉f,這在那些高頻率的形容詞、副詞、代詞、時間詞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

      三、動詞詞頻統(tǒng)計分析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言行舉止能夠充分反映此人的品性和涵養(yǎng)。林黛玉作為書中的主要人物,她的形象是立體而飽滿的。一般讀者都認為林黛玉的性格是多愁善感、清高孤傲,這在上面的統(tǒng)計分析中也得到充分驗證。實際上,黛玉的性格絕不止于此,否則,她就不是林黛玉了。下面我們就通過抽取與黛玉相關(guān)的動作動詞,來挖掘黛玉性格中的另一面。

      (一)動作動詞的自動抽取算法

      這里首先需要設(shè)計與林黛玉相關(guān)的動作動詞的抽取算法。我們將“林黛玉”的同名等義詞全部替換為“黛玉”,如“林黛玉”“瀟湘妃子”“林瀟湘”“林妹妹”“顰兒”“顰丫頭”“林姑娘”等,然后采取開窗口的方式,使用Python代碼進行自動抽取,具體的抽取算法過程如圖8所示:

      根據(jù)以上抽取算法,初步提取了文本中“黛玉”附近的動作動詞,經(jīng)過人工查驗,提取出與林黛玉相關(guān)的614個動作動詞。接著對這部分動詞進行詞頻統(tǒng)計,如圖9所示。其中橫軸代表詞,縱軸代表詞頻??梢钥闯?,頻次與頻序大致是符合齊普夫定律的。圖9中高頻詞較少,低頻詞較多,說明與林黛玉相關(guān)的動作有很多,這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她性格中活潑開朗的一面。

      (二)數(shù)據(jù)與分析

      根據(jù)上述動詞,我們繪制了林黛玉動詞詞云圖,如圖10所示:

      1.與“笑”相關(guān)動詞的統(tǒng)計分析

      經(jīng)過進一步的提取和統(tǒng)計,我們挑選出一部分能展現(xiàn)黛玉性格的動詞,如圖11所示:

      從圖11可以看出,林黛玉愛“笑”,與“笑”有關(guān)的動作有“笑道”“含笑”“冷笑”“陪笑”“嗤笑”“微笑”等。其中“笑道”一詞使用最多,“冷笑”次之,此外,還有“嗤笑”和“陪笑”。如第19回寫寶玉聞到黛玉袖口有股冷香,認為這香的氣味奇怪,不是尋常的香餅發(fā)出來,“黛玉冷笑道:‘難道我也有什么‘羅漢‘真人給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沒有親哥哥親兄弟弄了花兒、朵兒、霜兒、雪兒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罷了。”“冷笑”一詞,很能表現(xiàn)黛玉前期的典型性格: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率真坦蕩、胸無城府,對人對事有些尖利刻薄,不太考慮別人的感受。

      “陪笑”一詞也發(fā)生在林黛玉身上,這可能有點出乎意外。它出現(xiàn)次數(shù)不多,卻極具代表性。第3回林黛玉進賈府,王夫人在介紹尚未出場的賈寶玉的時候,黛玉的表現(xiàn)是:“因陪笑道:‘舅母說的,可是銜玉所生的這位哥哥……”。黛玉初到賈府,“生怕出一步錯,引人恥笑”,此處的“陪笑”一詞,很能體現(xiàn)她謹小慎微的心理,同時也是出自客套、寒暄禮儀的需要。之后小說對林黛玉的描寫,或正面塑形或側(cè)面評價,展示的多是其清高孤傲的性格特征。不過,第52回寫趙姨娘來探望林黛玉,黛玉“陪笑”讓坐,“陪笑”一詞再度出現(xiàn)。這一動作看似細微,實則體現(xiàn)出林黛玉在成長過程中逐漸世俗化的一面,這里的“世俗化”并非貶義,而是指人物自身不斷變得成熟穩(wěn)重的變化過程。從此處的“陪笑”一詞可以看出,黛玉前期的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的性格發(fā)生了一定轉(zhuǎn)變,她在待人接物時其實是懂得人情世故的,也有通情達理的一面。這就描繪出了黛玉性格的流動性、復雜性,為讀者呈現(xiàn)出一個立體化和多樣化的鮮活形象。

      2.肢體動作的統(tǒng)計分析

      與此同時,我們還從林黛玉動詞的低頻詞中發(fā)現(xiàn)一些較為特殊的用詞,如“摔”“甩”“蹬”“攔住”“丟開”“惱道”“啐道”“哭”“哭泣”“放聲大哭”等。除此之外,在動詞的低頻詞中還出現(xiàn)了林黛玉這樣的肢體動作:“摔簾子”“勾脖子”“甩手帕”“蹬著門檻”,乃至“啐了一口”“撕”“奪”等。這些動作如果發(fā)生在潑辣的王熙鳳身上,一點也不奇怪。她自幼假充男兒教養(yǎng),又不曾識字讀書,行為粗魯實屬情有可原。但黛玉與“鳳辣子”不同,她是溫文爾雅的千金小姐,是超塵脫俗的浪漫詩人,卻也有如此“出格”的行為舉止,似乎超出了讀者的想象。其實,這可能是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形成了思維定式,一提起林黛玉,就和博學多才、飄逸灑脫聯(lián)系在一起,卻忽略了其性格行為豁達豪爽的另一面??梢哉f,這樣的動作行為還透露出黛玉在體格纖弱、心靈脆弱的同時,也具有剛強和堅毅的一面。這就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高明之處、高超之處。

      仔細分析,黛玉的這種行為舉止也是事出有因。一是黛玉出生的家庭環(huán)境。黛玉的家庭環(huán)境較為特殊,她是官宦之家的獨生女兒,第2回曾提到林如海、賈敏“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yǎng)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她從小是假充男兒教養(yǎng),這一點與王熙鳳完全一樣。再加上她自幼喪母,體弱多病,父親對她的教育相對寬容乃至縱容,對其行為舉止的要求也沒有那么嚴格,這在一定程度上養(yǎng)成了黛玉任性、豪爽的性格,與尋常女兒溫柔和順的品性大不相同。

      二是黛玉成長的賈府環(huán)境。黛玉的成長的環(huán)境也較為特殊。她六歲進入賈府這一詩禮簪纓之族、鐘鳴鼎食之家,物質(zhì)條件的優(yōu)越自不必提。在賈府中,黛玉倍受外祖母的寵愛乃至溺愛,猶如掌上明珠,和寶玉同是賈母的寶貝心肝兒,無論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就算是賈府中的“三春”也不能和她相比??梢哉f,賈母對黛玉在生活上呵護有加,對其行為舉止從不橫加干涉,對其性格的培養(yǎng)也不過多干預。賈母的過于疼愛乃至放縱以及大觀園較為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一定程度上養(yǎng)成了黛玉任性、豪爽的性格,從而具有了男兒的氣質(zhì)。

      (三)研究對比

      根據(jù)上文的統(tǒng)計分析,我們將初步的統(tǒng)計結(jié)果與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簡單對比,如表1所示:

      表1中,李希凡和張錦池是《紅樓夢》較為早期的研究者,王蒙和董曄是當下較新的研究者。對比發(fā)現(xiàn),無論是早期的研究還是當下的研究,對林黛玉性格的認識有很多共同之處,比如叛逆、高傲和憂郁等,而相對忽略了黛玉性格中男兒氣質(zhì)的一面。這是以往研究所忽視之處,也是本文最重要的創(chuàng)新點。

      四、結(jié)語

      本文通過對林黛玉的詩詞和動作動詞兩個方面進行計量語言學分析,力求從客觀的角度分析這一人物形象。從詩詞的詞頻統(tǒng)計分析和詞性統(tǒng)計分析中,可以看到一個多愁善感、自卑敏感的林黛玉;而從與黛玉行為舉止相關(guān)動詞的統(tǒng)計分析中,又可看到林黛玉身上具有男兒氣質(zhì),這跟她的家庭環(huán)境和深受賈母寵愛有關(guān)。把這兩個形象疊加、整合在一起,才是全面的林黛玉、真實的林黛玉、鮮活的林黛玉。這也是林黛玉這一人物形象最具魅力、最能吸引讀者之處,曹雪芹塑造人物的功力由此可見一斑。

      本文也存在不足的地方:一是沒有對人物進行對比實驗分析。二是選擇窗口的大小具有一定主觀性,可能會遺漏掉其他與林黛玉相關(guān)的重要動作動詞。因此,我們的實驗統(tǒng)計和分析,僅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結(jié)論。今后我們會在算法上逐步完善,同時對人物進行對比分析,力求得到更為科學客觀的結(jié)論。

      參考文獻:

      [1]G.K.Zipf.The Psycho-Biology of 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Dynamic Philology[M].London:George Routledge & Sons Ltd,1936.

      [2]Efron,B. and Thisted,R.Estimating the number of unseen species:How many words did Shakespeare know?[J].Bionmetrika,1976,(3).

      [3]Thisted,R.and Efron,B.Did Shakespeare write a newly-discovered poem?[J].Bionmetrika,1987,(3).

      [4]Karlgren B.(高本漢).New excursions in Chinese grammar[J].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1952,(20).

      [5]Bing.C.Chan(陳炳藻).The Authorship of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Based upon a Computerized Statistical Study of Its Vocabulary[M].Hong kong: Joint Publishing,1986.

      [6]岑澤麗.《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個性化語言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9).

      [7]董亞萍.淺析林黛玉的幽默[J].紅樓夢學刊,2008,(3).

      [8]張利玲.林黛玉形象補論[J].紅樓夢學刊,2009,(1).

      [9]徐樂吟,陸德海.《五美吟》與林黛玉的心靈世界[J].紅樓夢學刊,2016,(3).

      [10]呂啟祥.花的精魂 詩的化身——林黛玉形象的文化蘊含和造型特色[J].紅樓夢學刊,1987,(3).

      [11]李希凡.林黛玉的詩詞與性格——《紅樓夢》藝境探微[J].紅樓夢學刊,1983,(1).

      [12]李云婷.淺析《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傷春情懷[J].文學教育(上),2018,(1).

      [13]張新艷.《紅樓夢》的人物塑造和文體選擇——以林黛玉、薛寶釵詩詞為例[J].中州大學學報,2012,(4).

      [14]秦桂敏.林黛玉悲劇命運探析[J].文學評論, 2011,(7).

      [15]王琨.林黛玉的人格特征分析[J].文學界(理論版), 2012,(4).

      [16]周薇.品味林黛玉的美學形象[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 2012,(1).

      [17]吳林.林黛玉與植物意象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18]楊真真.桃花意象及其對林黛玉形象的觀照[J],紅樓夢學刊,2009,(2).

      [19]張錦池.論林黛玉性格及其愛情悲劇[J].紅樓夢學刊, 1980,(2).

      [20]王蒙.竹與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多維度建構(gòu)研究綜述[J].紅樓夢學刊,2016,(6).

      [21]董曄.二十世紀林黛玉研究綜述[J].明清小說研究, 2003,(4).

      [22]劉海濤.計量語言學導論[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2017.

      猜你喜歡
      林黛玉紅樓夢性格
      貓的性格爪知道
      論《紅樓夢》中的賭博之風
      紅樓夢學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2:38
      從《紅樓夢》看養(yǎng)生
      海峽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紅樓夢〉寫作之美》序
      紅樓夢學刊(2020年3期)2020-02-06 06:16:54
      林黛玉該不該吃五香大頭菜
      論榮國府演《荊釵記》和林黛玉對王十朋的“譏諷”
      紅樓夢學刊(2019年6期)2019-04-13 00:44:00
      別樣解讀《紅樓夢》
      海峽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10
      性格反轉(zhuǎn)
      你的性格像《哆啦A夢》中的誰
      中學生(2015年31期)2015-03-01 03:44:35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進賈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語文知識(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3
      云林县| 沧源| 大田县| 漾濞| 河西区| 遂川县| 凤山县| 晋中市| 巴里| 阳朔县| 紫金县| 长岛县| 徐汇区| 黔南| 南汇区| 浦江县| 基隆市| 平远县| 三都| 大埔区| 鄂托克旗| 荆门市| 宣恩县| 上虞市| 那曲县| 托克托县| 揭西县| 德保县| 剑河县| 刚察县| 和田县| 兴隆县| 阜平县| 五台县| 崇信县| 大新县| 嵩明县| 如东县| 乌拉特后旗| 齐齐哈尔市| 仁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