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肖敏,李祺熠
(廣西省柳州市工人醫(yī)院,廣西 柳州 545000)
1.1 病患資料 研究人員在我院接受治療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病患中挑選出了90名,選出的90名病患皆是于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的治療,將病患分為基礎組45名、實驗組45名。實驗組中的45名病患包括男性22名,女性23名,61歲是實驗組中年齡最大的病患,31歲是實驗組中年齡最小的病患;45名病患中,有20名病患屬于右下肢血栓,有25名病患屬于左下肢血栓;45名病患中有28名屬于混合型血栓,有17名病患屬于中央型血栓。基礎組的45名病患中包含男性30名,女性15名,病患的年齡區(qū)間為31歲-59歲。45名病患中有25名病患屬于右下肢血栓,有20名病患屬于左下肢血栓:血栓分型情況為:23名病患屬于混合型血栓,22名病患屬于中央型血栓。兩組病患的一般資料存在細微差異,此差異并不會對兩種病患的對比價值產生影響。
1.2 方法 基礎組:將全身溶栓治療措施給予基礎組的45名病患,近端結扎時使用脈帶,將60萬U的尿激酶注入病患的足背靜脈中,每日注射量為60萬U,注射之后患者需要臥床休息,將患肢抬高,抬高的高度控制在15度-30度之間,確保靜脈血液的正?;亓?,每隔3天需要對病患的凝血情況進行監(jiān)測,并對病患的檢查結果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調整尿激酶的用量,連續(xù)治療7天。
1.3 評價指標 (1)治療效果:病患在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后,患肢的各種臨床癥狀逐漸消失,并且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靜脈內的血栓量相對較少,這就說明病患的治療顯效;病患的臨床癥狀逐漸好轉,通過相應檢測發(fā)現靜脈內仍然殘留血栓,這就說明病患的治療有效;病患的臨床癥狀沒有變化,甚至有加重的可能性,并且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靜脈血栓情況沒有改善,這就說明病患的治療無效。(2)對比兩組病患溶栓前后大小腿的周徑差:對病患的患側以及健側髕骨上下的周徑進行測量,并對患肢與健肢的周徑差進行計算。
2.1 對比實驗組病患、基礎組病患溶栓前后大小腿的周徑差 實驗組病患、基礎組病患在接受溶栓治療之前大小腿的周徑差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在接受溶栓治療之后,基礎組病患的大小腿周徑差明顯高于實驗組病患(P<0.05),見表1。
2.2 對比實驗組病患、基礎組病患的治療效果 實驗組病患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基礎組病患(P<0.05),見表2。
表1 實驗組病患、基礎組病患溶栓前后大小腿的周徑差(Mean±SD)
表2 對比兩組病患的治療效果[n(%)]
在最近幾年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病率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并且患者出現肺栓塞的幾率明顯增加,如果病患得不到及時治療或者科學的治療,可能導致病患靜脈潰瘍、跛行等[1]。本項研究中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病患給予經腘靜脈置管溶栓治療、全身溶栓治療,應用經腘靜脈置管溶栓治療的病患在治療效果方面以及治療后的大小腿周徑差方面明顯優(yōu)于應用全身溶栓治療的病患(P<0.05),主要是因為置管溶栓可以將溶栓藥物泵入病患機體,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局部的藥物濃度,使藥物與血栓更好的接觸,溶栓效果自然得到相應的提高,使溶栓藥物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減少了溶栓過程中的出血幾率,該治療措施相對安全、可靠。
綜合上述所言,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病患給予經腘靜脈置管溶栓措施進行治療,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快速的消散血栓,縮短大小腿的周徑差,因此可以將此種治療措施在下肢深靜脈血栓病患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