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琦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yī)院 湖北 武漢 430064)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發(fā)病率、復發(fā)率和致殘率較高,一旦患有神經(jīng)分裂癥會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造成極大的影響,也會對患者的家庭造成極大的負擔。在臨床中,如何預防神經(jīng)分裂以及促進疾病康復是非常復雜的研究內(nèi)容[1]。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程短,社會功能缺損狀況不甚嚴重,因此判斷患者的康復效果主要要為患者進行對疾病認知功能和治療依從率的評估。情景模擬健康教育能夠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進行疾病和治療的宣教,對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選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11月期間收治的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84例進行研究分析,將84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各有42例,實驗組中有男性28例,女性14例,患者平均年齡為(44.5±5.4)歲,平均病程為(1.83±1.14)a;對照組中有男性25例,女性17例,患者平均年齡為(45.7±4.8)歲,平均病程為(1.81±1.11)a。
納入標準:納入本次實驗的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的診斷標準?;颊叩哪挲g在20~54歲之間,患者及其家屬自愿加入本次實驗,通過醫(yī)院倫理會認可[2]。
排除標準:排除其他疾患或其他精神病患者;存在精神發(fā)育遲緩的患者;無法完成評估調(diào)查的患者[3]。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的健康宣教。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集體授課或者個體指導,設(shè)置健康教育的宣傳欄,患者康復后需實施電話隨訪和調(diào)查。
1.2.2 實驗組 實驗組采取情景模擬健康教育。(1)情景模擬宣教。健康宣教小組包括1名主治醫(yī)師,6名責任護士,根據(jù)患者精神分裂癥的特點,每周需要為患者提供2個情境方案,需要醫(yī)生與護士根據(jù)設(shè)定進行角色扮演,確定可用后讓患者輪流扮演不同的角色,之后刻錄成光盤反復播放從而進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要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特點,藥物服用方法,藥物副作用識別和處理方法等進行訓練,出院后需要患者進行自我管理,從而降低復發(fā)率[4]。以抗精神藥物副作用的識別和應對方法舉例說明,介紹情境模擬訓練方法,組織患者每周訓練2次,出院后為患者進行電話隨訪調(diào)查。(2)為患者進行準備。護理人員要把臨床常用的抗精神分裂藥物的副作用和處理方法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參與康復訓練的醫(yī)護人員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鼓勵患者進行簡單扼要的介紹,講話后要給予患者鼓勵和肯定。(3)訓練實施[5]。鼓勵患者大聲將康復理念讀出來,播放光盤錄像的時候要不斷重復播放,讓患者對藥物副作用的表現(xiàn)和應對方法有充足的了解,患者可根據(jù)錄像進行提問,并且由專業(yè)的醫(yī)護人員進行解答。其他患者通過觀看情景模擬表演,組織討論,保證每一位患者都能完成角色扮演,根據(jù)患者情況進行附加訓練[6]。
為患者在康復訓練前、訓練3個月、訓練6個月、訓練9個月、訓練12個月實施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和社會功能缺陷評估量表(SDSS)評估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社會功能改善情況。在訓練12個月后采用我院自制的認知情況調(diào)查表分析患者認知情況[7-8]。
本文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SDSS評分、BPRS評分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后以(±s)表示;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對治療的依從度為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評分、治療依從率、疾病認知度對比具有較大差異則表示統(tǒng)計學有意義,用P<0.05表示。
通過一段時間的建肯呢個教育,實驗組患者的社會功能缺陷篩查量表評分(SDSS)及BPRS評分在不同的康復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有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社會功能缺陷、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社會功能缺陷、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s,分)
評估指標及訓練時間實驗組對照組P BPRS評分訓練前45.82±2.8545.83±2.27>0.05訓練3個月35.27±1.8438.22±4.19<0.05訓練6個月32.17±1.5334.61±1.72<0.05訓練9個月26.37±3.9530.57±7.15<0.05訓練12個月21.66±6.3427.65±8.64<0.05 SDSS評分訓練前10.52±1.3110.32±1.18>0.05訓練3個月6.23±1.336.84±1.24<0.05訓練6個月4.16±0.854.55±1.06<0.05訓練9個月2.56±0.953.26±1.52<0.05訓練12個月2.33±1.263.31±2.06<0.05
實驗組患者對精神分裂癥疾病的認知度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患者采取不同健康教育后對疾病的認知度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疾病認知度比較[n(%)]
在不同的康復時間段,實驗組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有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率比較[n(%)]
健康教育在患者的護理中,是護理人員通過口頭說教的方式進行教育,但是健康教育的效果卻不受到重視,因此雖然為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但是患者對疾病和治療的認知度依然較低[9]。情景模擬訓練是在疾病和治療理論基礎(chǔ)上進行培訓和教學的方法,應用在患者的治療和護理中取得了可觀的護理效果。采取情境莫西的健康教育,不僅能夠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也能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guān)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幫助患者遇到突發(fā)情況具備應對能力。情景模擬健康宣教是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情景模擬能夠提高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有助于患者的對知識和處理方法的極易,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能力[10-11]。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程短,社會功能缺損狀況不甚嚴重,因此判斷患者的康復效果主要要為患者進行對疾病認知功能和治療依從率的評估。
本文研究可知,實驗組患者的社會功能缺陷篩查量表評分(SDSS)及BPRS評分在不同的康復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有意義。實驗組患者對精神分裂癥疾病的認知度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患者采取不同健康教育后對疾病的認知度有一定差異表示統(tǒng)計學有意義(P<0.05)。在不同的康復時間段,實驗組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有意義。
綜上所述,為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采取情景模擬健康教育,能夠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能力,從而有利于促進患者對治療和康復的依從率,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和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