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欣國
[摘要] 目的 分析腹溝股疝老年患者分別以開放式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Millikan)、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TEP)治療的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 選取2013年9月~2016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298例腹股溝疝老年患者為觀察對象,按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A組148例(行Millikan治療)和觀察B組150例(行TEP治療),觀察不同術式手術及術后恢復情況,統(tǒng)計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組間比較患者胃腸道動力指標差異,門診隨訪2年,記錄疾病復發(fā)情況。 結果 觀察B組患者較觀察A組出血量少、術后疼痛弱、下床用時短,且肛門排氣、術后進食、腸鳴音恢復用時短、術后并發(fā)癥少(P<0.05);觀察A組手術時間短于觀察B組(P<0.05);兩組復發(fā)率比較無差異(P>0.05)。 結論 腹股溝疝老年者以Millikan、TEP治療均能有效改善癥狀,避免疝復發(fā),且TEP治療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少、胃腸道動力恢復快、術中出血量少。
[關鍵詞] 復發(fā);腹股溝疝;傳統(tǒng)修補;腹膜外;腹腔鏡
腹股溝疝是一種以患者腹股溝區(qū)異常凹凸為特征的腹外科疾病,疾病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有研究表明腹內壓增加、腹部肌肉萎縮是疾病發(fā)生主要原因,疾病多發(fā)于老年群體,且男性患病率較高[1]。腹股溝疝早期癥狀不典型,后期腫塊增大會隨之出現(xiàn)疼痛、便秘、嘔吐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可致疝嵌頓,進而導致腸梗阻加重,繼發(fā)絞窄性疝,引發(fā)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疾病臨床可分為直疝、斜疝,前者以老年男性為主,后者多發(fā)于青壯年、兒童,目前疾病治療手段包括保守、手術治療,其中保守治療只能緩解癥狀,僅適用于病情較輕患者,手術是疾病治愈有效措施,且隨著近些年醫(yī)療水平發(fā)展,腹股疝治療形式多樣[3]。其中TEP、Millikan在臨床疾病治療上均取得較好成效,但有關兩種術式優(yōu)劣比較目前相關報道、研究較少。故本文觀察2013年9月~2016年8月期間298例患者分別以上述兩種術式治療的情況,旨在為今后疾病手術治療提供參考?,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6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298例腹股溝疝老年患者為觀察對象,按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組,觀察A組 148例,男81例,女67例,年齡61~79歲,平均(69.0±4.3)歲,類型:直疝52例、斜疝96例;觀察B組 150例,男81例,女69例,年齡60~78歲,平均(69.3±4.5)歲,類型:直疝43例、斜疝10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腹股溝疝診斷標準[4],經(jīng)相關檢查確診,患者符合手術指征,無凝血功能障礙、言語及精神障礙,無未合并嚴重器質性功能疾病,未并發(fā)腹腔感染、腸穿孔,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患者有長期激素用藥史,評估手術風險高,經(jīng)檢查為復發(fā)疝,臨床資料不全,近期有腹部手術史,合并惡性腫瘤。
1.2 方法
觀察A組:行Millikan治療,檢查確診后擇期手術,取仰臥位,行硬膜外麻醉,常規(guī)消毒、鋪巾,切口自恥骨結節(jié)與髂前上棘連線重中點上方約2 cm始,止于恥骨結節(jié),切開皮膚、皮下組織,暴露腹股溝韌帶,游離精索、切開提睪肌,游離疝囊至內環(huán)口。對于較小疝囊高位游離疝囊后經(jīng)內環(huán)口回納腹腔,若疝囊較大,則于疝囊中部離斷疝囊,結扎近端、遠端止血,使用美國巴德公司網(wǎng)塞平片式修補材料,平片覆于精索后方,注意網(wǎng)塞放置時均外瓣在腹膜前張開,補片下端縫合恥骨結節(jié),內側縫合于聯(lián)合腱,上端缺口環(huán)繞精索,外側縫合于腹股溝韌帶,精索間隙以容納一食指尖為宜,止血、沖洗切口,縫合切口。
觀察B組:行TEP治療,取平臥位、頭高腳底,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規(guī)消毒、鋪巾,患者意識消失后在臍下緣做切口,置入腹腔鏡、Trocar,建立氣腹,注意腹壓保持在12~15 mmHg。于左側腹直肌、右側肌外緣平臍下4 cm處做5 mm操作孔,腹腔鏡輔助直視下擴張腹膜前間隙,顯露出腹壁下血管,判斷疝囊位置并逐步剝離,顯露髂恥束、恥骨結節(jié)、恥骨梳韌帶等重要解剖標志,直疝者剝離疝囊、回納,斜疝者高位游離疝囊后離斷疝囊遠端,對精索行腹壁化處理以分開腹膜、精索。將修剪好的補片鏡下置于腹膜前間隙,要求補片大小展平超出疝環(huán)3 cm,能覆蓋整個恥骨肌孔為宜,注意避免邊緣卷曲,最后固定補片,解除氣腹,縫合切口。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不同術式手術及術后恢復情況,統(tǒng)計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組間比較患者胃腸道動力指標差異,門診隨訪2年,記錄疾病復發(fā)情況。本次手術及術后恢復觀察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手術耗時、下床時間,胃腸道動力觀察肛門排氣、腸鳴音恢復、術后進食時間,并發(fā)癥統(tǒng)計感染、血腫、尿潴留。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胃腸道動力情況比較
觀察B組較觀察A組肛門排氣、術后進食、腸鳴音恢復用時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手術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B組較觀察A組出血量少、術后疼痛弱、下床用時短,觀察A組較觀察B組手術耗時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疾病復發(fā)、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觀察A組較觀察B組并發(fā)癥多(P<0.05),兩組復發(fā)率比較無差異(P>0.05),見表3。
3討論
腹股溝疝不及時治療,腫塊增大、腸梗阻加重,可致腹膜炎、嵌頓、絞窄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臨床認為疝形成受腹壁肌肉強度減弱、大腹壓升高、解剖缺陷等影響,且一旦形成無法自主還原。因此早期治療多通過修補以減輕腹壁壓力、增加壁厚,來到達治療目的,但其不同組織強行縫合,不僅對人體創(chuàng)傷較大,且致腹部解剖結構改變,縫合處血供差、張力增加,術后并發(fā)癥多[5]。
近些年隨著臨床醫(yī)療水平發(fā)展,無張力疝修補術逐漸用于臨床治療,其以人工網(wǎng)片修補腹部缺口,操作簡單、無張力,手術創(chuàng)傷性降低、并發(fā)癥較少,是目前疾病治療常用術式。Millikan適用于各年齡段、類型疝修補,由于其手術操作簡單、組織無張力,術中采用局麻手術風險低,尤其適合手術耐受較低的老年患者,患者術后恢復快、牽拉感及異物感弱,同時術中在直視下對疝進行處理,復發(fā)率較低[6-7]。本次研究顯示觀察B組患者較觀察A組出血量少、術后疼痛弱、下床用時短,且肛門排氣、術后進食、腸鳴音恢復用時短、術后并發(fā)癥少(P<0.05),在艾萬朝等[8]學者研究中,行TEP術的腹腔鏡組住院天數(shù)、出血量、疼痛程度以及術后恢復正?;顒拥臅r間低于開放組(P<0.05),與本次研究結果相符。表明TEP用于腹股溝疝治療,對患者胃腸道動力影響小、術后恢復快,分析原因Millikan術疝修補效果良好,但開腹操作造成腹腔暴露導致術后感染幾率增加,同時開腹切口較大,術后患者疼痛程度較強,會對患者康復造成一定影響[9]。而TEP術經(jīng)腹膜前間隙置入補片,覆于病灶區(qū)域,術中無需釘合處理,手術操作未進入腹腔,不僅能減輕對腹股溝區(qū)域組織、臟器的損傷,術中切口小、術后疼痛弱、患者恢復快[10-11]。同時以腹腔鏡輔助,醫(yī)生清晰、明確定位網(wǎng)片放置部位,并能有效避開重要血管、神經(jīng),手術精確度高,從而減少不必要損傷,具有微創(chuàng)優(yōu)勢,術中切口小、出血少,術后疼痛輕,有利于術后老年患者恢復[12-13]。
本次觀察B組手術時間長于觀察A組(P<0.05),分析原因可能與手術者熟練程度有關,TEP治療術中需要使用腹腔鏡等一系列設備,學習曲線比較長,醫(yī)生手術經(jīng)驗、熟練度有待進一步加強,且操作空間較為狹小[14-15]。本次研究觀察A組并發(fā)癥多(P<0.05),兩組復發(fā)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表明兩種術式用于疝修補,均能起到良好治療效果,避免疝復發(fā),但觀察A組受開腹、切口較大等影響,導致術后并發(fā)癥較多。
綜上所述,腹股溝疝老年者以Millikan、TEP治療均能有效改善癥狀,避免疝復發(fā),且TEP治療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少、胃腸道動力恢復快、術中出血量少,但由于本文隨訪時間短、樣本量較少,研究結果有待進一步完善、證實。
[參考文獻]
[1] 王剛,沈根海,高泉根,等. 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與開放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7):1646-1648.
[2] 金哲敏,童偉民. 改良腹腔鏡全腹膜外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療效[J]. 中國內鏡雜志,2015,21(5):513-516.
[3] 嚴林,修風民,劉新峰,等. 腹腔鏡經(jīng)腹腹膜前疝修補術與開放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臨床比較[J]. 臨床醫(yī)學,2016,36(8):11-13.
[4]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外科醫(yī)師分會疝和腹壁外科醫(yī)師委員會. 成人腹股溝疝診療指南(2014年版)[J]. 浙江醫(yī)學,2014,52(15):1285-1287.
[5] 杜向陽,李新艷,李本勇. 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無張力疝修補術應用于腹股溝疝的療效比較[J].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7):181,184.
[6] 張小兵,張麗,唐世龍,等. 開放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89例臨床分析[J].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27(2):197-199.
[7] 辜樹勇,沈映玲,鄭宗珩. TEP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用于成人腹股溝疝的療效對比分析[J]. 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15,18(6):481-483.
[8] 艾萬朝,周旭坤,張成建,等. 腹腔鏡下腹股溝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臨床對比分析[J].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6,10(4):270-272.
[9] 王向征. 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與無張力疝修補術的療效對比分析[J]. 腹腔鏡外科雜志,2018,23(3):221-224.
[10] 高亞超,胡志,王卓. 腹腔鏡下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與經(jīng)腹腔腹膜前腹股溝疝修補術的療效比較[J]. 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18,12(3):204-207, 211.
[11] 智永宏,郝永勝,霍瑞麟. 腹腔鏡經(jīng)腹腹膜前疝修補術與開放式腹膜前間隙疝修補術的臨床療效[J].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8,12(4):293-296.
[12] 孫雪峰. 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與傳統(tǒng)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對比分析[J]. 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6(6):703-705.
[13] 黨鐵成. 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7,23(4):81-82.
[14] 車長才. 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傳統(tǒng)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效果比較[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27):39-41,44.
[15] 王桐生,丁磊,趙愛民,等. 腹腔鏡下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與經(jīng)正中線切口腹膜前腹股溝疝修補術的比較研究[J]. 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6,16(2):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