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巧紅 王穎
【摘 要】 目的:研究原發(fā)性肝癌和肝血管瘤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診斷價值。方法:以2016年6月-2018年6月接診的原發(fā)性肝癌和肝血管瘤病患各50例為研究對象,對所選病例均施以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并對其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和比較。結果:原發(fā)性肝癌組的回聲均勻、邊界清晰和形態(tài)規(guī)則的腫塊比例明顯比肝血管瘤組低,P<0.05;血流豐富的腫塊比例比肝血管瘤組高,P<0.05。兩組門靜脈流速、肝固有動脈最小流速和峰值流速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對于原發(fā)性肝癌以及肝血管瘤病患來說,其二維超聲表現(xiàn)和腫塊附近的血流情況都具有比較大的差異性,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能夠為臨床醫(yī)師判斷患者的病情提供重要指導,建議采納。
【關鍵詞】 肝血管瘤;鑒別診斷;原發(fā)性肝癌;彩色多普勒超聲
【中圖分類號】
R36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229-02
臨床行,原發(fā)性肝癌比較常見,通常由肝硬化亦或者是病毒性肝炎等因素所致,是一種危害性比較大的惡性腫瘤類疾病,其患病群體以50歲左右的男性為主,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肝區(qū)局部刺痛,部分伴有腹脹以及乏力等癥狀[1],并且,肝部腫瘤還極容易發(fā)生轉移,能夠轉移到腦以及肺等部位,可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比較大的威脅[2],故,早期的正確診斷對于本病患者來說尤為重要。此研究,筆者將著重分析原發(fā)性肝癌和肝血管瘤鑒別診斷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的價值,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年6月-2018年6月接診的原發(fā)性肝癌病患50例,包含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齡為40-72歲,平均(54.18±6.24)歲;腫塊個數(shù)有58個,直徑為(21.49±4.18)mm。另擇同期接診的肝血管瘤病患50例,包含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為40-71歲,平均(54.92±6.13)歲;腫塊個數(shù)有57個,直徑為(21.41±4.08)mm。患者經手術亦或者是病理檢查明確診斷,簽署此研究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完整,依從性良好。研究在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的情況下進行,比較兩組的腫塊個數(shù)等基線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兩組都施以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詳細如下:利用彩超診斷
儀,設置腹部探頭的頻率在3-4MHz之間。指導取仰臥位,然后再對受檢者的肝部施以二維超聲檢查,需要仔細觀察肝部腫塊的大小、分布情況、形態(tài)以及對周圍組織的累及情況等,此后,再選擇彩超模式,對腫塊內部與四周血流情況進行規(guī)范化的檢測,同時利用PW模式,對肝門靜脈流速、動脈最低流速和峰值流速進行準確的測量。
1.3 評價指標[3]
按照如下標準對腫塊的血供進行分級。(1)Ⅰ級,無明顯的血流信號。(2)Ⅱ級,肝部腫塊內部和附近存在比較少的星點狀血流信號。(3)Ⅲ級,腫塊內部存在連續(xù)血管。(4)Ⅳ級,腫塊內部亦或者是附近存在比較豐富的血流信號。Ⅲ-Ⅳ級提示血流信號豐富的腫塊。
1.4 評價指標
對兩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結果進行分析比較。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t檢驗計量資料(x±s),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n(%)],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超聲表現(xiàn)和腫塊血流情況分析
原發(fā)性肝癌組的回聲均勻、邊界清晰和形態(tài)規(guī)則的腫塊比例明顯比肝血管瘤組低,P<0.05。原發(fā)性肝癌組的腫塊供血主要為Ⅲ-Ⅳ級,其血流豐富的腫塊比例比肝血管瘤組高,P<0.05。
2.2 肝部血流情況分析
原發(fā)性肝癌組的門靜脈流速為(11.75±3.71)cm/s,比肝血管瘤組的(14.53±4.25)cm/s低,組間差異顯著(t=3.4845,P<0.05)。原發(fā)性肝癌組的肝固有動脈最小流速為(32.43±9.89)cm/s、峰值流速為(97.69±16.53)cm/s,比肝血管瘤組的(26.41±16.53)cm/s、(68.74±15.38)cm/s高,組間差異顯著(t1=2.2099,t2=9.0665,P<0.05)。
3 討論
在腫瘤科疾病當中,原發(fā)性肝癌屬于是一種常見病,具有發(fā)病急以及病情進展迅速等特點,一旦明確診斷為肝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時間僅為幾個月,且其治療效果也比較差。故,早期的正確診斷對于原發(fā)性肝癌病患來說尤為重要。肝血管瘤是一種良性腫瘤,與原發(fā)性肝癌相比,兩者在治療以及預后這兩方面上具有非常大的差異,可盡管如此,若肝血管瘤病患在發(fā)病后不能得到早期的正確診治,待病情進展后,將極容易發(fā)生占位性病變的情況,從而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脅。目前,對于肝癌和肝血管瘤,臨床醫(yī)師通常會采取CT以及磁共振成像法對患者進行診斷,而超聲技術的發(fā)展則為肝癌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更好的契機。超聲為無創(chuàng)檢查手段,具有速度快以及操作簡便等優(yōu)勢,能夠將肝部腫塊的內部回聲情況以及形態(tài)等清楚地顯示出來,并能對肝癌以及肝血管瘤之間的差異性進行有效的區(qū)分,利用彩超技術能夠對肝部血管的血流情況與腫塊內部的血流情況進行仔細的觀察,能夠為臨床醫(yī)師鑒別診斷肝癌以及肝血管瘤提供重要指導。
綜上所述,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法,可顯著提高原發(fā)性肝癌和肝血管瘤鑒別診斷的準確性,建議采納。
參考文獻
[1] 朱夏蓓,紀建松.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原發(fā)性肝癌與肝血管瘤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28):72-74,78.
[2] 李宏艷.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原發(fā)性肝癌與肝血管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7(3):325.
[3] 唐艷琴,許春梅.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肝血管瘤的臨床應用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5,25(11):2049-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