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名連 李靜
[摘 要] 手抄報是由制作者圍繞一定主題自行設計、加工完成的一種可觀賞、可傳閱的海報宣傳形式,因其制作成本低、原創(chuàng)性高、美育功能強等特點,既能夠較好契合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要求,又能夠服務于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當前高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參考選項。
[關鍵詞] 手抄報;高校;校園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9) 03-0024-02
一 手抄報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運用的現狀
手抄報是由制作者圍繞一定主題自行設計、加工完成的一種可觀賞、可傳閱的海報宣傳形式,是當前眾多高校學生社團組織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宣傳媒介之一。近年來,隨著網絡革命的迅速發(fā)展,各式各樣色澤艷麗、形式動感美觀的海報模板、版畫設計等資源紛紛出現在各大網絡資源下載平臺,這極大了方便了在校學生和各社團組織的宣傳活動,然而,手抄報這種傳統(tǒng)的宣傳媒介也隨之遭遇了“冰封期”。除了學生為主體的校園文化活動中,手抄報蹤跡難覓,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理論教學中,手抄報的輔助教學功能也鮮有被挖掘。
綜合而言,手抄報的遇冷,一方面是由于新事物如網絡海報的出現,在宣傳功能上與手抄報有重合之處,而在制作過程中,手抄報相比于網絡海報又要更加耗時費力;另一方面,手抄報獨特的宣傳優(yōu)勢和教育優(yōu)勢沒有被充分認知,因而也就無法得到足夠的青睞。正是基于此,本文結合貴州省遵義市部分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運用手抄報的具體情況,力圖展現手抄報不一樣的魅力。
二 手抄報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備的獨特優(yōu)勢
(一)成本低
手抄報的制作所需材料簡單,且可以重復使用,這既符合建設節(jié)約型校園的基本要求,又能夠有效破解許多高校存在的專項經費短缺的問題。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宣傳活動中,網絡海報、電子顯示屏等媒介雖然在形式上足夠吸引眼球,但是其印刷費用和耗材使用費都較高。盡管高校為保障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的正常開展而設立了“專項資金”予以保障,但是由于校園文化活動種類多、規(guī)模大,活動經費“僧多粥少”的局面一定程度上還存在。一些高校不得已對部分本已列入年度擬開展的學生校園文化活動予以刪減,以保證專項資金處于可控范圍之內。這無疑會傷害到部分學生組織開展活動的積極性,不利于校園文化的繁榮穩(wěn)定發(fā)展。手抄報因其超高的“性價比”優(yōu)勢,既能成為各類校園文化活動“物美價廉”的宣傳媒介,又能與一些校園文化活動相融合,成為其開展的一種新路徑,如: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而舉辦手抄報制作大賽等。因此,手抄報制作與校園文化活動的結合將極大緩解廣泛存在的經費壓力,為校園文化提質增量提供有力支持。
(二)原創(chuàng)性強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chuàng)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笨倳浉叨戎匾暋翱萍紕?chuàng)新”工作,將其列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大學生是國家的寶貴資源,是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承擔著社會主義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責任,因此,培育大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提升其創(chuàng)新意識是當前各高校人才培育質量工程的重中之重。當前,網絡的迅速發(fā)展,雖然一定程度上極大地方便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但是也使部分人產生了嚴重的網絡依賴癥。本文通過對遵義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和遵義醫(yī)科大學學生社團組織的成員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24份,回收率為84.8%。在本次問卷調查中,經統(tǒng)計,在被問及關于選擇何種方式進行校園活動宣傳時,327人選擇通過參考其他學校開展活動的經驗,并下載網絡海報模加工宣傳資料;67人選擇參考本校其他學生組織開展活動的經驗,對其宣傳資料進行有針對性修改,僅有30人選擇會根據需要制作宣傳海報或手抄報。這也客觀反映了當前許多大學生對網絡現有資源的依賴性,缺乏應有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這與當今社會“萬眾創(chuàng)新”的大潮流格格不入。更為嚴峻的是,大學生隨意從網絡獲取相關資源進行加工,可能會侵犯到原創(chuàng)作者的知識產權,從而給自身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手抄報從設計到制作再到潤色完善,均來自學生的純手工打造,是學生頭腦中對理論知識加工并以藝術的方式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表達,是貨真價實的原創(chuàng)作品。
(三)美育功能強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該《決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培育大學生美學素養(yǎng),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題中應有之義,通過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相結合的美育工作,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尊重美、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在學生群體中開展手抄報制作活動,既考驗他們對手抄報主題知識的思考,更考驗他們對相關主題的藝術性表達,這也不失為加強學生美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圖文并茂的手抄報,蘊含著作者對美學的理解和運用,通過手抄報的公開展出,又能吸引更多的人來欣賞美并試圖去創(chuàng)造美,達到了高校開展美育工作的預期目標。
三 手抄報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
(一)豐富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學生很多情況下成為知識的被動接收者,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的激發(fā),高校部分理論課課堂“低頭族”的比例正在不斷抬升。以高校思政理論課為例,曾經一度,思政理論課成為大學生們選擇逃課的重災區(qū),但是自2017年教育部啟動思政質量年活動以來,各高校乘改革之東風,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鼓勵學生通過藝術來表達理想和信念,思政課的到課率和喜愛率均明顯回升。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將繪畫、雕塑、剪紙、刺繡、染織等藝術形式引入思政課題,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展現思政課的主題,使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有了全新的“打開方式”。據教育部近期調研報告顯示,有91.8%的學生表示喜歡或比較喜歡思政課教師,91.3%的學生表示在思政課上很有收獲或比較有收獲。手抄報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不僅豐富了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而且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效果得到明顯改善。
(二)拓展第二課堂的維度
在校大學生除了要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之外,還需要在課外時間參與各種校內外文體活動,以開拓視野、提升知識儲備。這就需要高校在認真做好正常教學工作之余,不斷完善第二課堂的建設,為大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務。第二課堂是相對學校教務部門正常教學活動安排而言的,通常是指學校團委、學生工作處等部門組織開展的與課堂教學有關的學習活動,目的是為了實現人才培養(yǎng)目標,即: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的意識能力,強化理論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相結合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能力。2018年4月,筆者在貴州省遵義市遵義醫(yī)科大學和遵義醫(yī)藥高等??茖W校進行了題為“遵義市高校第二課堂開展情況”的抽樣問卷調查,統(tǒng)計結果顯示,82%的學生認為第二課堂形式靈活,知識性與趣味性并存,能夠作為課堂教學的較好補充;75%的學生表示他們能夠從第二課堂中拓展知識面;81%的學生贊成學校多開展實踐類的第二課堂。手抄報制作活動既能鍛煉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又能培育他們主動求知、銳意創(chuàng)新的拼搏精神,教育價值突出,為豐富多彩的校園第二課堂注入了新的元素。
(三)培育參與者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
手抄報的制作過程也是作者對于手抄報主題的認識、理解、消化、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既需要理論上的提煉推敲,也需要設計上的匠心獨運。因此,手抄報作品就具有了獨創(chuàng)性,它不是對其他作品簡單地復制和再現,它凝練了作者獨特的構思,是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方式。教師定期鼓勵學生開展手抄報制作活動,有利于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的常態(tài)化思維。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亦可以通過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從而激發(fā)更大的創(chuàng)新潛力,提升創(chuàng)新的信心和能力。
手抄報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扮演者突出的角色,既能服務于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以實踐教學的形式來配合相關理論教學,讓教學過程有活力、有張力更有效率;同時,手抄報又作為學校第二課堂的重要載體,在豐富在校學生校園生活的同時,有利于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和創(chuàng)新的潛力。因此,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高校仍可以充分挖掘手抄報獨特的優(yōu)勢,服務于人才培養(yǎng)和學校內涵建設的大局,讓傳統(tǒng)的校園文化宣傳媒介能煥發(fā)出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嚴帥.以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新時代大學生美育工作[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8(08).
[2]胡浩.看看高校思政課的全新“打開方式”[N].新華每日電訊,2017-01-16.
[責任編輯:王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