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舒涵
摘要:本文運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與心理暗示法,通過解讀小說的場景、色彩、語言等,分析曼斯菲爾德的小說——早期創(chuàng)作的《布萊申馬舍太太赴婚禮》與后期創(chuàng)作的《一杯茶》——中的妻子心理變化;通過分析兩篇小說的異同點,揭示出女性在婚姻中處于服從地位,由此解讀作者對女性幸福和命運的關(guān)注。
關(guān)鍵詞:《一杯茶》;曼斯菲爾德;女性命運;心理暗示
凱瑟琳·曼斯菲爾德(1888-1923),新西蘭籍英國女作家,二十世紀(jì)杰出的短篇小說家。曼斯菲爾德的作品多數(shù)以女性為主人公。由于早期家庭的優(yōu)渥與孤身在英國發(fā)展的經(jīng)歷,她塑造的女性人物并不拘泥于一個階層。她既能描寫《布萊申馬舍太太赴婚禮》中的郵遞員妻子形象,又能細(xì)致入微地塑造《一杯茶》中的中產(chǎn)階級少婦形象。
帕美拉·鄧巴指出,曼斯菲爾德的作品受到弗洛伊德的諸多重要思想的影響,認(rèn)為“她的許多作品都用了大量的暗示與象征來揭示其間潛在的意識洪流”。[1]本文將從心理暗示、對比法入手,分析兩部小說中女主人公的心理變化,解讀作者對婚姻關(guān)系的看法,比較其早期與后期婦女小說作品的異同。
一、作品簡介
《布萊申馬舍太太赴婚禮》是曼斯菲爾德創(chuàng)作早期(1910年)的作品。小說講述了郵遞員妻子赴婚禮的故事。在婚禮上,她得知了新娘結(jié)婚的無奈和迫不得已,又目睹了醉酒的丈夫和新郎一同捉弄新娘,不禁回想起當(dāng)初自己的婚禮和之后的壓抑婚姻生活。
《一杯茶》(1922年)獲譽頗多,寫于作者風(fēng)格成熟期。少婦羅斯瑪麗過著別人艷羨的生活,有愛她的丈夫和可愛的兒子。但當(dāng)她把街上偶遇的小姑娘帶回家后,卻因丈夫?qū)媚锏囊痪滟澝阑艁y不安,當(dāng)即打發(fā)走了小姑娘。這兩部作品均表現(xiàn)了女性對婚姻愛情失望的心理。
二、《布萊申馬舍太太赴婚禮》中的心理變化分析
曼斯菲爾德在心理小說中,主要使用了暗示法與對比法,通過語言、場景、色彩、動作、氛圍等暗示與對比人物心理的變化與發(fā)展。[3]
在小說開始,布萊申馬舍太太幫助先生穿衣,“‘帥的很。小個子的太太說。她替他把腰帶勒緊、鉤好,東拽一下,西扯一下。‘蘿莎,來瞧瞧你爸爸?!盵2]這一系列行云流水的動作描寫“勒緊、鉤好,東拽一下,西扯一下”與最后明顯是不由自主的感嘆暗示了這位太太即將赴婚禮的喜悅心理,對丈夫著裝的欣慰。
等到了婚禮之后,她看到了大廳:從頂棚垂下來的一盞盞油燈,將柔和明亮的光灑在墻上,還把更柔和更明亮的光投射到身穿禮服的賓客那紅紅的臉上。[2]這段描述結(jié)合了全知敘述視角和人物敘述視角,關(guān)于大廳等客觀描述是全知視角,但“漂亮”則是主觀感受?!叭岷兔髁痢笔且驗樾那橛淇?,所以燈光在她眼里分外柔和,暗示了對婚禮溫馨氛圍的喜悅之情。
在聽完老太太對新娘不愿嫁人和未婚先孕的苛刻的評論之后,布萊申馬舍太太頓覺失望苦澀。她“低頭看著她的啤酒,把泡沫吹出個小眼?!槎Y不應(yīng)該是這樣的,她說,‘愛兩個男人,不像個教徒!”[2]作者雖然只寫了吹泡沫這一動作,沒有直接寫出神情,但讀者分明看到了女主人公皺起的眉頭和沮喪的神色。吹泡沫實際是在掩飾她的失望。后兩句的語言描寫,暗示了對婚禮的期待破滅,原先的喜悅轉(zhuǎn)為悲傷惱怒。
等到丈夫發(fā)言,“在座所有人聽了他的講話都笑了,唯獨他太太沒笑。”顯然此時她已經(jīng)感到麻木而痛苦?;丶視r,她“打著趔趄跟在后面。從火車站通往他們家的那條路慘白而渺無人跡。”[2]凌亂的步子其實正暗示主人公凌亂的思緒與痛苦壓抑的心理。她在婚禮上看到的那個“像蛋糕一樣等著被新郎享用的不情愿的新娘”就像當(dāng)年的自己。此外,“慘白”這一色彩描寫暗示了極其痛苦悲傷的心境,與前文的“獨特亮光”“柔和明亮”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失望痛苦的心理。
三、《一杯茶》中的心理變化分析
在《一杯茶》中,也有著同樣的心理暗示和對比。在古玩店時,羅斯瑪麗“翻來覆去地端詳這奶油色的匣子時,不禁覺察到自己的手在藍(lán)色的天鵝絨的襯托下有多么迷人。”[2]同樣,該篇小說也采用全知與人物有限視角敘述結(jié)合的第三人稱敘述模式。她反復(fù)把玩,足可見其“物”在必得的悠閑和自我陶醉滿足的心理。
由于價錢過高,羅斯瑪麗只能放棄,她凝望冬日街景:空氣里有股冰冷苦澀的味道,剛點燃的街燈顯得慘然。對面房屋里的燈光也凄凄涼涼。它們黯淡地閃爍著,像是在追悔著什么。[2]街景是客觀存在,可是在沒有經(jīng)濟實權(quán)的羅斯瑪麗看來,這景象加深了她的愁苦心緒,“黑暗”、“冰冷苦澀”、“慘然”、“凄凄涼涼”,“黯淡”等詞全是站在羅斯瑪麗的視角,仿佛在嘲弄她自己的無用,凸顯其空虛感和無力掙扎感。這與開始把玩匣子時的悠閑形成了強烈的心理反差,直指女主人公的無力感。
小姑娘的出現(xiàn)填補了羅斯瑪麗的空虛感,她從與他人悲慘境遇的對比中重新找回了自信與滿足,“倘若她把姑娘帶回家去呢?……這當(dāng)兒,她幾乎都能聽見自己事后告訴朋友們說;‘我就這么帶她回家了。她們聽了,該多么驚訝呀。”[2]弗洛伊德認(rèn)為,“有兩種對待外部現(xiàn)實的方式,一種是實際的、有效的和積極的……相反的方法,按我們現(xiàn)在的說法,可稱為‘虛幻的。使用這種方法的人不是去影響他自己的感情狀態(tài)。最普通和‘常見的例子就是白日夢,即在想象中解決困難或滿足某種快樂?!盵4]羅斯瑪麗就是這樣,在感到痛苦之后,通過想象出收留小姑娘的畫面才轉(zhuǎn)變了心理。但只要稍加思考便能明白收留是不可行的,所以這段想象本身也暗示著羅斯瑪麗的幸福感終將破滅。
然而當(dāng)丈夫“掐開了雪茄的一端,慢吞吞地說,‘她俊得出奇?!。苛_斯瑪麗吃驚得飛紅了臉,‘你這么看嗎?這——我倒沒去想。”[2]這段神態(tài)和語言描寫生動地描述了羅斯瑪麗的慌亂心理,暗示了她的無措和害怕。她去到書房,“把支票簿扯過來又拿走。拉開抽屜,拿出五張一鎊鈔票,看了看,又塞回兩張,攥著剩下的三張”。[2]羅斯瑪麗此刻的慌亂暴露無遺,她覺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而拿出支票放下,拿出鈔票又塞回等細(xì)節(jié)生動地暗示她的嫉妒心理??墒侨绻钦5钠降鹊幕橐鲫P(guān)系,如果丈夫真如開頭所說的那樣寵愛羅斯瑪麗,那她不應(yīng)該因為一句話就大驚小怪,覺得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而應(yīng)該直接反問丈夫,或當(dāng)作玩笑來看待。但羅斯瑪麗明顯和丈夫不在平等的位置上,雖被人羨慕,實則完全依附于自己的丈夫。
而全篇最后,羅斯瑪麗多次挑逗丈夫,把他的頭攏在懷里,所有的鋪墊都暗示了羅斯瑪麗的不自信。她最后的問題則是神來之筆,“我俊嗎?”不但照應(yīng)了前文丈夫?qū)π」媚锏脑u價,又增添了羅斯瑪麗嫉妒與懷疑的情緒。她故作鎮(zhèn)定的表象更突顯了內(nèi)心的不安害怕,而不難發(fā)現(xiàn),這種害怕之外,是她失落迷惘的心緒。
四、不同的階層生活,同樣的婚姻現(xiàn)實
在《布萊申馬舍太太》中,女主人公的心理經(jīng)歷了期待——喜悅——失望苦澀——厭惡——麻木痛苦等變化。文章中多處描寫丈夫?qū)ζ拮拥膽B(tài)度:為了自己方便讓妻子去黑暗處穿衣;下雪天,為了不濕鞋,拒絕妻子“等一等”的請求;為了上樓硬把妻子往扶手上推擠。小說最后,曼斯菲爾德寫妻子躺在床上,用胳膊護(hù)住頭,像是等待挨打的孩子那樣??梢娖矫耠A層女性的掙扎和婚姻關(guān)系中處于弱勢地位的痛苦。而在《一杯茶》中,處于中產(chǎn)階級的貴婦似乎沒有了郵遞員妻子的痛苦和困擾。她的丈夫很愛她,所以起初也表現(xiàn)得自信從容,但其后卻經(jīng)歷了尷尬苦澀——驚喜——害怕——嫉妒、惶恐與失望等復(fù)雜的心理變化。而發(fā)生重大的心理轉(zhuǎn)折的原因僅僅是丈夫?qū)π」媚锏囊痪滟澝馈1容^兩位女主人公,其實羅斯瑪麗的優(yōu)越自信也是虛無縹緲的,所謂的幸福感能頃刻土崩瓦解。
除了《一杯茶》的風(fēng)格和敘述視角切換相比前期的《布萊申馬舍太太》更加成熟,兩部小說中的女性的階級地位和敘述的側(cè)重點不同外,兩段婚姻關(guān)系的實質(zhì)上是一樣的:女性只能攀附于男性,女性的命運和幸福取決于丈夫。在《布萊馬舍太太赴婚禮》中,女主人公和新娘都厭惡她們丈夫隨意或不當(dāng)?shù)男砸?《一杯茶》中女主人公的幸福與惶恐僅系于丈夫的一句話。羅斯瑪麗坐在丈夫膝蓋上,擁吻,撒嬌,將他攏在胸前這些動作其實都充滿了性關(guān)系上的討好和屈從。有學(xué)者表示,曼斯菲爾德小說中的“婚姻關(guān)系十分緊張,并且都建立在對立關(guān)系上:解放和專橫、獨立和依賴、幸福和沒有安全感、柏拉圖式的愛和被認(rèn)為是暴力的性?!盵5]
筆者認(rèn)為作者本人對婚姻愛情的懷疑失望與她缺失父愛的童年和早期坎坷的婚姻有關(guān)。她曾寫信給密友抱怨,“你能想象嗎,你的丈夫竟然不愿意支付你妻子去做手術(shù)的來回車費?!是這件事不正常還是我不正常?我真的很錯愕。我想這是我聽過的最卑劣的事情。在這一點上他真的比我父親還要厲害?!盵6]
五、結(jié)語
筆者認(rèn)為,無論是對平民女性還是貴婦,曼斯菲爾德始終抱有同情?;橐鲞@一貫穿其寫作生涯的主題正是表現(xiàn)了其始終關(guān)注女性命運,有著對女性幸福的反思。她曾經(jīng)寫道,“我并不覺得女性未來能夠?qū)崿F(xiàn)什么……我們還緊緊戴著自己制造的奴隸制般的鐐銬。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縛上的鐐銬要由我們自己來打碎?!盵7]誠然曼斯菲爾德沒有在作品中提供解決途徑,但她將思考留給了讀者,在創(chuàng)造獨樹一幟的現(xiàn)代主義小說的敘述技巧之外,展現(xiàn)了女性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并揭露了當(dāng)時社會不平等的婚姻關(guān)系。
參考文獻(xiàn):
[1]Dunbar Pamela.Radical Mansfield: Double Discourse in Kathrine Mansfields Short Stories[M].London: St.Martins Press,1997:preface.
[2](英)凱瑟琳·曼斯菲爾德.蜜月[M].蕭乾,文潔若,蕭荔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6.
[3]徐晗.英國短篇小說研究:凱瑟琳·曼斯菲爾德[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13.
[4]喬·艾略特.小說的藝術(shù)[M].張玲譯.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1999:45.
[5]Lederman, Marie Jean.“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queens, dreams, fears in the fiction of Katharine Mansfield”[J].Women's Studies, Vol.5, No.1(1977):35–49.
[6]Ida Baker.Katherine Mansfield: The Memories of L.M.[M].New York: Taplinger Pub.Co., 1971:159.
[7]Mantz,Ruth Elvish&J.Middleton Murry.The Life of Katherine Mansfield[M].London: Constable&Co., 193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