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問題是學生學習之路上的推進器。以問題為推手,學生能夠步步深入走進多姿多彩的知識世界。同時,以問題為導向,學生也能夠循序漸進發(fā)展至關重要的核心素養(yǎng)。本文將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基礎上,淺顯論述在高中化學學科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些有效方法。
關鍵詞:問題;導向;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
古人云:“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眴栴}就好比學習者學習之路上的推進器。只有在一個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的問題的推動下,學習者才能一步步走進知識世界,開闊知識視野,提升自我素養(yǎng)。
時下,步入教育新時代,為著力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以及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成了一條必由之路。在不同的學科中,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又略有不同。讓學生學會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形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進行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等是在高中化學學科中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內容。下面筆者將以一些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為參考,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圍繞上述三個方面,淺顯論述以問題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一些有效方法。
一、
以問題為導向,學會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力貌似是相對的,實則不然,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所謂宏觀辨識,是指能夠根據(jù)一定的標準對物質進行準確的分類,能夠詳細準確地了解物質的特征、組織以及結構等。而微觀探析能力則是指根據(jù)物質的微觀結構(分子結構、粒子結構等)探究物質在某種條件下具有的特征以及產生的變化等。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學會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教師不妨巧妙地以一系列問題為導向。當然,教師設計的這一系列的問題必須要能夠引領學生從宏觀的視角與微觀的視角對相關物質進行探究。
“物質的分類與轉化”是蘇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這一專題中的一部分教學內容。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初步認識物質的科學分類方法,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對常見物質進行分類。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如提供下列物質:鈣、氧化鈣、氯化鈣、碳酸鈣以及氫氧化鈣,先讓學生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和性質特點,對其進行分類。對物質進行合理分類,有助于學生按物質的分類進一步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寫出各物質之間能相互轉化的化學方程式。這樣,以解決物質分類這一問題為契機,學生不僅能夠更為全面細致地認識了解相關物質,還能夠逐漸學會從化學的視角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各種物質。
二、
以問題為導向,形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從化學學科的角度思考,物質的變化是絕對的,物質的平衡是相對的。而這種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又是高中化學學科中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內容。那么,在高中化學學科中,教師究竟應該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呢?教師可以在緊扣教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巧妙地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鏈,以此為導向,學生就會逐步形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比如說,在教學“物質的量”這部分內容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即讓學生復習回顧氫氣和氯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氯化氫的化學方程式的微觀意義是什么?學生就會明白表示一個氫氣分子和一個氯氣分子在點燃條件下生成兩個氯化氫分子,然后擴大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倍,NA個氫氣分子和NA個氯氣分子恰好反應生成2NA個氯化氫分子,從而順其自然地引出“物質的量”這個概念,該方程式還可表示1mol氫氣與1mol氯氣反應生成2mol氯化氫。當然,教師也可以啟發(fā)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質疑,并以解決自己提出的各種疑問為契機,形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三、
以問題為導向,進行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
證據(jù)推理,顧名思義,就是學習者根據(jù)相關證據(jù),推理各種結論的一種能力。換言之,就是探尋證據(jù)與結論之間的相互關系。模型認知,簡單來講,就是學習者運用已有模型來解釋各種化學現(xiàn)象以及預測物質變化的一種能力。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也是高中化學學科中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內容之一。
事實上,在高中化學學科中發(fā)展學生的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能力時,教師同樣可以憑借各種問題進行教學。
在學習“原電池”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以及小組合作進行實驗:銅片、鋅片插入稀硫酸溶液中,兩電極用導線連接,導線中間連接電流計。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現(xiàn)象:鋅片不斷溶解,銅片上產生氣泡,電流計指針偏轉。最后小組交流討論,思考反應原理,得出結論:鋅片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鋅離子,電子由鋅片沿導線經電流計流入銅片,溶液中的氫離子在銅片上得到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氫氣。教師繼續(xù)進一步追問:原電池的反應實質是什么?原電池中能量是如何轉化的?教師還可以設計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推斷與認識現(xiàn)實生活中各種與原電池內容相關的現(xiàn)象等。
由此可見,以教師精心設計的各種問題為導向,學生不僅能夠扎實學習相關化學知識,還能夠顯著提升自身的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能力。
除此之外,在高中化學學科中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還包括實驗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等。以問題為導向,學生的這兩種素養(yǎng)同樣也能夠得到不斷發(fā)展。
總之,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問題在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努力做到善于提出問題,精于激發(fā)疑問,讓學生以各種問題、疑問為導向,全面發(fā)展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韓雅娟,林珩.運用“問題串”突破化學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以氯水性質為例[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版),2017(3):45.
[2]卓金鎮(zhèn),張禮聰,楊亭亭.“問題猜想,證據(jù)推理”彰顯化學魅力——苯的教學設計[J].化學教與學,2017(10):77.
作者簡介:
趙春艷,江蘇省常熟市,江蘇省常熟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