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磊
【摘要】小學語文學習,是學生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訓練和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過程。語文文本作為語文學習中的重要載體,在其教學過程中應該透過兒童的視角幫助學生理解作品。本文通過簡單分析當前小學語文文本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基于兒童視角探討小學語文文本教學的實踐。
【關鍵詞】兒童視角;小學語文;文本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文本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習慣性地偏向于成人的視角去解讀文本作品,更強調(diào)在這個過程中的語文知識點教學。但從學生的角度看,學生年齡尚小,生活經(jīng)驗以及閱歷等都難以達到教師的程度。因此,小學語文文本教學應該從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出發(fā),探討兒童視角下的教學實踐方法。
一、小學語文文本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小學語文文本教學是小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學習和閱讀獲取語文基礎知識、提升自身文學素養(yǎng)的過程。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基于成人的視角解讀作品,過于強調(diào)知識點的教學、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導致文本教學效率不高。
(一)基于“教師的視角”進行文本教學
小學生是一個獨特的學習群體,他們年齡較小、接觸社會的經(jīng)歷不足、思想較單純、看待問題的角度與成人不一樣。但在小學語文文本教學中,受到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會習慣于從“教師的視角”引導學生進行文本作品的解讀。在這種情況下,教學活動過于強調(diào)目的性和思想性,導致學生對文本作品的理解不透徹不深入,在學習和理解方面較為困難。
(二)文本教學形式單一
小學語文文本教學應該從兒童的角度出發(fā),不能局限于單一的課堂教學形式,應該根據(jù)學生的成長特點、興趣愛好等多方面探討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文本教學中,教師習慣于按照文本內(nèi)容帶著學生進行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對重難點詞語、句子講解,要求學生做好筆記,在課后加強訓練與記憶。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機械化地記憶知識點,對文本閱讀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興趣。
二、基于兒童視角下小學語文文本教學的實踐探討
在小學語文文本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從兒童的視角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探討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解讀文本作品。
(一)基于兒童視角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小學生思維天馬行空,在課堂學習上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對于文本類閱讀缺乏足夠的耐心和理解。小學生天真可愛,他們對于文本作品的理解有其獨特的思維和見解,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思維空間和想象空間。因此,語文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愛好等,結合教材文本的主題,從兒童的視角創(chuàng)設輕松有趣的故事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通過文本故事角色塑造、制作動畫視頻在課堂上播放、設置故事場景等途徑引出課堂教學主題,把學生迅速帶入文本內(nèi)容主題中。當學生被故事內(nèi)容吸引后,教師可以結合故事具體內(nèi)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角色劇本,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以對話的形式在課堂上演示,有助于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加深對文本角色以及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趦和暯莿?chuàng)設教學情境,有助于教師引導學生融入故事文本內(nèi)容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
(二)基于兒童視角轉變教學形式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文本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帶著學生去閱讀和學習,并且以“標準化答案”的思維模式引導學生去理解文本作品。這種模式下,學生會偏向于從答案本身出發(fā)去考慮問題,而不是基于學生本身的思維和理解。因此,教師應該基于兒童視角轉變教學形式,嘗試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以兒童的口吻進行文本內(nèi)容講述,以兒童的觀察角度提出教學問題。在小學語文教材文本中,作者會透過故事類文本的敘述表達出其背后深刻的寓意,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教學形式活躍學生的思維,引導鼓勵學生透過文本內(nèi)容獲取有效的信息。游戲互動教學、小組合作教學、讀故事、演故事等多種教學形式的開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以飽含情感、生動活潑、富有兒童特色的語言閱讀文本故事,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情感的觸動下開拓想象空間,領悟故事文本中的內(nèi)容和寓意。
(三)基于兒童視角解讀文本
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閱讀是充滿趣味性和聯(lián)想空間的,從兒童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中,他們更擅長用兒童的思維方式去解讀和理解語文作品。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會習慣于用成人的角度去解讀文本內(nèi)容,直接否定學生“幼稚”的問題和想法。正是由于年齡、生活經(jīng)驗、社會經(jīng)歷尚未足夠多,而保留了學生童真的一面和具有無限潛力的可能。因此,在小學語文文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轉換思維,給學生多一點耐心和鼓勵,在學生展示童真的時候應該鼓勵他們大膽思考。例如,在蘇教版《蝸牛的獎杯》一文的教學中,從學生的角度而言,他們會發(fā)出“蝸牛身上的房子真的是獎杯嗎”這樣的疑問。這時教師不應該直接否定答案,應該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展開想象力,從蝸牛房子的獲取過程中感受故事所表達的寓意。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繼續(xù)展開想象力,續(xù)寫小蝸牛在獎杯變成房子以后的心理變化和故事。
(四)基于兒童視角加強方法指導
小學語文文本教學中,既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和想象空間,也需要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文本學習的方法指導,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不同類型的文本,應該采用的閱讀方法;對于較難理解寓意的文本,應該從哪個角度進行思考;從劃分段落層次、概括文本段落內(nèi)容、透過上下文內(nèi)容概括某個詞句的含義等,都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方法上的指導,幫助學生在文本閱讀中提高效率。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看待文本閱讀中可能出現(xiàn)的難點和問題,從他們思考問題的角度出發(fā),結合學生的思維習慣,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以小學二年級《青蛙看?!肺谋窘虒W為例,教師可以先帶學生學習課本生字,接著讓小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然后展示大海和高山的圖片給學生,引導學生思考小青蛙怎樣能登上高山去看海。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文中的重點詞句發(fā)揮想象力,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五)基于兒童視角拓寬閱讀視野
在小學語文文本閱讀教學中,課本教材提供了許多有趣和深有寓意的作品。但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要不斷拓寬閱讀視野,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培養(yǎng)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階段、閱讀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等,適當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兒童課外書,鼓勵學生多閱讀多學習。閱讀材料可以是多種不同文體不同類型的作品,關鍵在于從閱讀中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從兒童特有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內(nèi)容。教師可以與家長共同參與到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中,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每周或者每個月定期在班級里面組織閱讀分享會,學生可以以演講的形式或者故事角色演繹等多種方式向大家分享優(yōu)秀的作品和閱讀感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拓寬閱讀視野,既能夠從兒童的角度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夠在長期的閱讀積累中感受到文本閱讀的樂趣,提高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結語
從兒童的視角進行小學語文文本教學,使教學變得更加簡單、直接、單純,幫助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理解更深入透徹。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基于兒童視角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嘗試多種教學方式,拓寬閱讀視野,引導學生由淺入深逐步學會思考和理解。
參考文獻
[1]沈琳.回歸童真 營造快樂的語文課堂——淺談兒童視角下語文課堂的“深度解讀”[J].學子(理論版),2016(13).
[2]王淑偉;劉正.探析小學語文教學激發(fā)文本閱讀興趣的對策[J].中華少年,2018(23).
[3]卓明紅.小學語文教學激發(fā)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8(24).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