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
摘要:隨著《民法總則》頒布實施,以人大立法形式明確了關于公司清算義務人的主體問題。但因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二)》的相關規(guī)定不一致。但在司法實踐關于清算義務人的主體、義務及法律責任未作明確規(guī)定,導致司法實踐中無法統(tǒng)一規(guī)范裁判此類糾紛。本文通過對清算權利人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為出發(fā)點,對有限責任公司清算義務人主體問題進行討論。
關鍵詞:有限責任公司;清算義務人;義務;責任
一、制度檢視:清算義務人責任糾紛之現(xiàn)狀概述
公司法沒有關于清算主體怠于或拒不履行清算義務應承擔何種法律責任的規(guī)定。雖然公司法司法解釋(二)規(guī)定了清算主體作為和不作為的侵權民事責任及未經(jīng)清算注銷的民事責任,但仍沒有明確清算義務人責任糾紛的案由、責任主體、責任范圍、程序等問題。隨著此類糾紛的日益增多,存在的問題也暴露出來,主要有:案由比較混亂,程序適用五花八門,實體處理大相徑庭。
雖然法律及司法解釋對清算義務人責任糾紛未予統(tǒng)一規(guī)范,但涉及清算義務人責任糾紛的案件卻日趨增多,而各地法院在程序適用上比較混亂。有些將強制清算非訴程序與清算義務人責任糾紛合并處理;有的認為必須先經(jīng)強制清算程序,在清算不能的情況下才能起訴股東承擔賠償或清償責任;有的則直接判令公司清償債務,股東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等等。
關于清算義務人即清算責任主體應該是公司股東還是董事的問題存在較大爭議,通說認為應區(qū)分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來確定清算責任主體。對于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義務人,有觀點認為,根據(jù)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條“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組由股東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組由董事或者股東大會確定的人選組成”之規(guī)定,應為全體股東。但有學者認為根據(jù)此條并不能當然推定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為法定清算義務人。筆者認為,目前公司法上對公司清算義務人主體的界定的確處于不清晰的狀態(tài)。
二、理論探源:清算義務人責任之法理依據(jù)
所謂清算義務人,是指基于其與公司之間存在的特定法律關系而在公司解散時對公司負有依法組織清算義務,并在公司未及時清算給相關權利人造成損害時依法承擔相應責任的民事主體。筆者認為,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義務人應由全體股東擔任。理由如下:
首先,基于權利與義務之一致性。其次,基于有限責任與清算義務之關聯(lián)性。再次,基于保障各方利益之平衡性。清算義務人權利義務之界定主要包括:第一,清算義務人之權利。第二,清算義務人之義務。筆者認為,清算義務人首先是基于其不履行清算義務而產(chǎn)生清算責任,即當清算義務人不履行清算義務時,債權人甚至股東均有權要求不履行清算義務的清算義務人承擔清算責任,在清算義務人不愿自行清算時可啟動強制清算程序。至于法人人格否認說,是基于特定情形下突破股東有限責任而要求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在公司清算時,如果存在清算義務人出資不到位或抽逃出資等情形,可突破股東之有限責任原則,追究清算義務人的連帶清償責任,正是基于其法人人格否認制度這一理論基礎。因此,筆者認為上述學說均是清算義務人責任承擔之法理基礎。
三、立法完善:清算義務人責任糾紛之規(guī)范
鑒于當前清算義務人責任糾紛訴訟缺乏規(guī)范的現(xiàn)狀,筆者認為亟需要確立清算義務人責任糾紛的案由,明確訴訟主體及責任類型、范圍等,相關制度設計必須具有實務操作性,才能切實有效地促使清算義務人及時履行清算義務,規(guī)范企業(yè)退市行為。具體建議如下:
(一)確立案由
公司債權人因公司清算主體不履行清算、瑕疵清算或惡意清算,導致其債權受損而要求公司清算義務人承擔相應民事責任所提起的訴訟,可明確其案由為清算義務人責任糾紛。雖然有觀點認為此類糾紛包含債權人與公司之間債權債務法律關系及股東清算義務責任糾紛,應分立主、從案由,但筆者認為,此類案件的主要爭議是清算義務人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而債權人要求清算義務人承擔責任的事由是因各種法律關系所產(chǎn)生的債權。如果債權是基于建設工程,屬于民事案件;而清算義務人責任糾紛是與公司有關的糾紛,屬于商事案件,設主、從案由反而不利于法院歸類審理。
(二)明確訴訟主體
在清算義務人責任糾紛案件中,應以清算義務人作為被告主體。但由于清算義務人在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清算義務時可能侵害債權人利益,也可能損害公司職工的利益,因此,權益受損害方均可以作為原告以清算義務人責任糾紛向法院起訴要求清算義務人承擔相應責任,至于損害公司及股東利益之救濟,屬于內(nèi)部責任承擔及救濟。
(三)設立前置程序
筆者認為,應當將自行清算程序或強制清算程序作為清算義務人責任糾紛訴訟的前置程序,即必須經(jīng)過自行清算或法院強制清算后,清算義務人存在違反法定清算義務之情形,造成債權受損的,債權人才可以提起清算義務人糾紛之訴。理由在于:一是可以通過清算程序全面清理公司債權債務,避免債權人各自提起清算義務人責任糾紛之訴,節(jié)約訴訟成本和司法資源。二是未經(jīng)清算程序,不能直接推定公司財產(chǎn)不足以清償公司債務,也無法認定債權必然受到侵害。三是強制清算程序?qū)儆诜窃V程序,而清算義務人責任糾紛之訴屬于給付之訴,兩者不宜混在同一訴訟過程中進行。
(四)界定責任
清算義務人違反法定清算義務的主要表現(xiàn)有:不組織清算、瑕疵清算和惡意清算三種情形,導致的結果是無法清算、逾期清算、瑕疵清算。如清算義務人存在上述違反法定清算義務的情形,并因此造成公司債權人的債權受損,則債權人可要求清算義務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清算義務人的責任具體包括:一、清償責任,這其中包括有限清償責任和無限清償責任。二、賠償責任,這其中包括連帶賠償責任和限額賠償責任。三、歸責原則。四、舉證責任。五、賦予內(nèi)部追償救濟權。以上這些環(huán)節(jié)都有詳細的專業(yè)運用,本文不再一一贅述,需要相關從業(yè)者認真梳理,從而找到嚴格依法依規(guī)操作的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