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夜
日前,隨著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熱播,該劇主題曲《知否》也隨之走紅。然而有位網(wǎng)友隨即吐槽:受不了現(xiàn)在的古風歌曲,為賦新詞強說愁。比如最近很火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主題曲,一上來是“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接著是一句完全不知所謂的“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全靠辭藻堆砌,邏輯上狗屁不通,矯情而不知所云,還不如喊麥……
此言一出,立刻遭到了眾多網(wǎng)友的群嘲——
“哈哈哈哈,你知道詞作者是誰嗎?”“不好好讀書不怪你,啥都不懂還要出來顯擺顯然就是你不對了!”“沒文化,卻不去學習文化,反而把無知當成標簽,鬧笑話是必然的。”
這位網(wǎng)友顯然不知道,《知否》這首歌曲是由古詩詞《如夢令》重新譜曲而成,詞作者是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的宋代婉約派代表詞人李清照。詞句本身更是傳頌千古的著名佳句。
無獨有偶,除了“辭藻堆砌李清照”,“不夠古風曹雪芹”事件也曾讓眾多網(wǎng)友扼腕嘆息。
在電視劇《紅樓夢》片尾曲《飛鳥各投林》的歌曲評論下,一網(wǎng)友發(fā)出如下批語:“現(xiàn)代感太強,不古風,詞作者多補習幾年語文?!?/p>
這位網(wǎng)友或許沒有讀過《紅樓夢》,不知道《飛鳥各投林》的歌詞完完全全出自這本名著,“紅學界”一般認為詞中的十二分句分別隱喻正十二釵人物的命運。在被人告知詞作者是曹雪芹之后,該評論者悄然“下線”,再不見蹤影。
素材延伸與運用
對于文學作品,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閱讀審美,并非與他人意見不一致就一定是錯的。但是對一些已經(jīng)傳頌千古,得到歷代先賢不斷肯定和贊賞的作品,在連作者是何人、詞句本身是何意都不清楚的情況下,就對作品下定語、做評判,顯露出的只能是自身的無知與膚淺?!盁o知者無謂”,這類人或許是想通過這樣的行為來彰顯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但他們卻不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不懂裝懂,最為致命。
話題拓展?謙虛 求學 態(tài)度 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