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芬 王俊瓊
摘 要: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是在游戲的生活中發(fā)展成長的。隨著《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深入貫徹,我們越來越重視游戲對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重要性。整合式創(chuàng)造游戲相對于傳統(tǒng)的三大游戲,更突出自由、自發(fā)和自主,游戲本身不存在班級界限和空間局限,在教師能觀察到的視野范圍內,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要合理利用場地空間,積極開展混班整合式創(chuàng)造性游戲,讓孩子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選擇權,更能激發(fā)孩子游戲的興趣,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混班 整合式創(chuàng)造游戲 背景 策略 價值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4-0228-02
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是在游戲的生活中發(fā)展成長的。隨著《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深入貫徹,我們越來越重視游戲對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重要性。近幾年,我園大膽打破傳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游戲格局,嘗試將結構游戲、角色游戲、表演游戲有機地融合,形成了以角色游戲為主,結構游戲、表演游戲為輔的整合式創(chuàng)造性游戲。整合式創(chuàng)造游戲相對于傳統(tǒng)的三大游戲,更突出自由、自發(fā)和自主。當前,我們又進行新的嘗試,將整合式創(chuàng)造性游戲打破班界,以同齡跨班的形式將兩個班的創(chuàng)造性游戲進行有機地整合,力求讓幼兒在更自由的空間、更輕松的氛圍中與同伴自主、快樂的游戲。
1 開展同齡混班整合式創(chuàng)造性游戲的背景
在整合式創(chuàng)造性游戲中,教師以班為單位將游戲的主導權交給孩子,他們自主討論游戲主題、自主布置游戲場地,自主推進游戲進程,而教師給予及時的支持與引導。在游戲過程中,不同幼兒進入游戲,他們的玩法也會不一樣,會互相碰撞出不同的火花,他們會隨時根據自己的意愿和創(chuàng)意改變游戲內容、拓展游戲空間、交換游戲伙伴。所以隨著游戲的推進,我們的游戲場地不斷地從室內延伸到戶外,游戲主題不斷的增加,孩子們對場地的要求更高,對同伴交往的需求更迫切,而且孩子在游戲中的合作、交往、創(chuàng)造力達到了一定水平,在此基礎上我們嘗試進行同齡混班整合式創(chuàng)造性游戲。
實踐中,我們因地制宜總結出同齡混班整合式創(chuàng)造性游戲的三個前提:一是同一個樓層共同游戲的班級不宜過多,兩個班為宜;二是走廊必須寬敞,便于幼兒游戲走動,能夠作為游戲的公共區(qū)域;三是同齡混班的兩個教室距離要近,以方便幼兒“串門”互動游戲,也便于教師觀察。
2 開展同齡混班整合式創(chuàng)造性游戲的指導策略
2.1 教師梳理經驗,達成共識
整合式創(chuàng)造性游戲雖然強調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導地位,但教師的支持策略也十分重要。指導混班整合式創(chuàng)造性游戲時,兩個教師一定要協(xié)商分工、有效觀察、及時溝通,全面了解各主題幼兒的游戲情況和需求,及時給予幼兒游戲支持,為幼兒游戲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當兩班確定進行同齡混班游戲后,首先,兩班教師交流、分享各自指導創(chuàng)造性游戲的經驗,互相了解另外班級先前游戲開展的情況,了解各班幼兒游戲水平,對如何進一步開展同齡混班整合式創(chuàng)造性游戲提出自己的策略與設想。其次,理清思路,達成共識:指導整合式創(chuàng)造游戲主要按照三個步驟進行:熟悉各個游戲主題的游戲玩法,了解角色責任義務——引導幼兒利用各種材料布置游戲場地為重點,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建構材料豐富游戲場地——以幼兒創(chuàng)造性為游戲的重點,鼓勵幼兒創(chuàng)新玩法,使用新道具,嘗試以物代物。這三個階段并不是相對獨立存在的,它們是融合在一起的,只是教師指導有所側重而已,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明確自己的職責。在混班游戲中,教師的角色是多重性,留意觀察不同班級、不同幼兒的興趣情況,并在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fā)現、討論、解決問題,尊重幼兒的想法與創(chuàng)造,深入與幼兒溝通,了解他們的玩法、思想等,在游戲中多鼓勵、多肯定幼兒,努力幫助每個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
2.2 師幼共同討論游戲主題,不斷豐富新主題,滿足幼兒的需求
在游戲的初期階段,兩位教師以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向兩班幼兒介紹之前班級開展的整合式創(chuàng)造性游戲主題,分享幼兒游戲的情況,介紹各個主題的角色和玩法,并以投票的方式選出幼兒感興趣的主題。比如經過一番投票后,我們的整合式創(chuàng)造性游戲的新主題是以萬達廣場為大背景,設置了中國銀行、魔仙美容美發(fā)廳、萬達公館、百貨商場、自助餐廳,另外還有森林大冒險和森林醫(yī)院。隨著幼兒游戲水平的提升,幼兒的發(fā)展需求在不斷變化,新的游戲內容和游戲主題不斷生成。游戲主題并不是一層不變的,它是根據幼兒游戲的實際情況和興趣而升級或改變的,教師根據幼兒熱衷的話題、社會熱點,經過師幼的討論,不斷生成新的游戲主題,如自助餐廳升級為音樂餐廳、新增“美羊羊”服裝店、哈哈劇場等。
2.3 師幼共同收集游戲材料,設置“留白區(qū)”,促進幼兒的自主參與
材料是幼兒開展游戲的物質基礎,可以說豐富的游戲材料可以激發(fā)幼兒游戲的興趣,因此在游戲材料這方面,教師先讓幼兒以繪畫的形式記錄每個游戲主題需要哪些游戲材料,然后師幼一起討論確定主題的必要材料,并思考哪些是可以自己做,哪些是可以收集的。例如自助餐廳里的各種小吃都是孩子利用區(qū)角、手工課親手制作的,雖然并不那么精美,但因為是幼兒親手做的顯得更有意義。當然除了與幼兒收集、準備每個游戲主題必要的材料,我們還設置了百寶箱,并允許幼兒如有需要可以拿教室里所有的材料進行游戲,但必須讓孩子明確玩具最后要歸為原處,養(yǎng)成合理收放玩具的好習慣。
在混班整合式創(chuàng)造性游戲中,幼兒會不斷生成新的游戲主題,他們甚至會玩一些自己即興生成的內容,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迫切需要得到教師的認可與支持。
例如,在走廊上設置了一塊“留白區(qū)”,幼兒親切地稱之為“自由自在的地方”。當幼兒在游戲中有了新的想法時,他們可以在“留白區(qū)”自行設計新的游戲主題,自主設計玩法和規(guī)則,也可以自主創(chuàng)業(yè)。游戲中教師發(fā)現,“留白區(qū)”沒有一次游戲是“空白的”,在這塊“自由自在的地方”誕生了小小播報站、卡拉OK、賽車館、擺地攤、玩具租賃、繪本館、舞蹈學校、燒烤店等豐富多彩的游戲主題,這個留白區(qū)成為幼兒盡情游戲的小天地。
3 開展混合班整合式創(chuàng)造性游戲對幼兒發(fā)展的價值
3.1 資源共享,場地擴大,材料豐富,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
一個班級的游戲材料數量是有限的,實現兩個班級的混班游戲后,幼兒的游戲空間擴大了,游戲資源豐富了,好的資源加以推廣和共享,拓展了原有的活動空間,使幼兒擁有更多的游戲主題可以選擇,擁有更廣泛的環(huán)境與信息資源。教師合理地規(guī)劃各個游戲主題,例如中一班教室內的主題需要安靜的氛圍,如萬達公館、銀行、醫(yī)院,而中二班教室內的主題相對比較熱鬧,如百貨商場、音樂餐廳,合理有效地安排各個游戲主題,可以減少幼兒間的游戲干擾。同時除了活動室,我們還將游戲拓展到戶外活動場地,充分利用學園環(huán)境資源,讓環(huán)境更好地為游戲服務。這樣的資源共享,則有利于提高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滿足幼兒自主游戲的需要。
3.2 班級榮譽感強,同伴間互助、互學的機會多
《指南》指出:一般而言,歸屬感強的人往往具有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旌习嘤螒蛑?,發(fā)現班級孩子更會保護班級的游戲材料,更會主動收拾游戲材料,如果他班幼兒出現破壞玩具的行為,他們會主動制止。因為游戲材料是他們參與收集制作的,他們知道這是屬于班級的,應該要保護,這樣的責任意識不用老師說教,他們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特別是玩在森林大冒險游戲中,孩子們是以班班對抗的形式,通過“打仗”比比看哪對獲得了勝利,在游戲中,班級幼兒更認真地去布置陣營、會商量作戰(zhàn)計劃、會想辦法擊退敵方,因為他們有一個信念——我們班不能輸,幼兒的班級榮譽感增強了。
同齡混班游戲之后,孩子之間互助學習的機會變多了,這與同班伙伴間的互助是不一樣,不同班級呈現出來的班級面貌是不一樣,每個班都有自己獨特的辦法,孩子間相處久了自然而然會相互同化,所以一個班級的孩子經常會呈現出相同的特質。而同齡混班游戲就為孩子接觸不同群體同伴創(chuàng)造了互助、互學的機會,例如一班的孩子創(chuàng)造力豐富,經常會想出獨具一格的創(chuàng)意,二班的孩子合作能力強,建構、交往水平高,兩班在孩子互相碰撞游戲之后,經常會有精彩的火花出現,他們也在不知不覺中互相學習對方的優(yōu)點。
3.3 游戲間同伴間多元交往,各主題間互動性強,促進幼兒的社交能力
社會交往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包括合作、幫助、謙讓、分享、遵守規(guī)則等幾個方面,同時也是一種實際操作能力,是幼兒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掌握規(guī)則,學會合作、學會解決矛盾和解決沖突的一種能力。在混班整合式創(chuàng)造性游戲中,擴大了幼兒之間交往的范圍,由自己熟悉的班級拓展到陌生的班級,接觸相對陌生的幼兒,這無疑給幼兒提供了一個社會交往發(fā)展的新環(huán)境,有利于幼兒更好地處理與他人的交往。
在混班游戲前,教師還在擔心兩個班的幼兒會不會互相認生,會不會仍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游戲,但在實際的游戲中,幼兒間的互動令人感動,非常自然地與他班的同伴交流,有的還會說:我是一班的XXX,請問你叫什么名字,說明幼兒的交往意識強。游戲中同伴間交往變多了,各個主題的互動也更多了,他們不會局限于自己的游戲主題,而是會出去與不同主題的同伴互動,各主題的聯系強。
總而言之,整合式創(chuàng)造性游戲本身不應存在班級界限和空間局限,在教師能觀察到的視野范圍內,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場地空間,積極開展混班整合式創(chuàng)造性游戲,對孩子的發(fā)展是十分有益。同齡混班游戲將不同班級的孩子游戲融為一體,讓孩子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選擇權,更能激發(fā)孩子游戲的興趣,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