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云
摘 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國家逐漸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發(fā)展的第一動力,只有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這個國家才有可能實現(xiàn)經(jīng)濟強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離不開教育,由此可見教育的重要地位,新課程改革逐漸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首先“德”是學生發(fā)展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學校應加強對孩子們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在課堂上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應趨向于生活化,便于學生理解與接受。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生活化;價值
道德與法治教育課堂開展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最主要的是加強學生對法治社會的了解,對道德含義的理解,將它們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最基本的道德與法治的正確認知。在教會學生學好課堂知識的同時,也應教會學生面對事情的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為以后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打好基礎。
一、道德與法治課的生活化教學意義
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在于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融入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活動中。要使學生成為社會中獨立的個體,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使學生通過道德和法治教育以及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我希望當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能夠利用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它們,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核心素養(yǎng)。教師將道德與法治的課堂內(nèi)容與生活相結(jié)合,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密切聯(lián)系教育與生活,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性。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作為小學的一項重要教學工作,道德與法治教育對學生意志形成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應積極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珍惜生命,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重視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教師應積極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小學德育與法治生活化課堂的有效性。
(一)開展課外教育活動
在小學德育和法治生活化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和個體差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增加德育生活化的靈活性和規(guī)律。法治課,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七年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感受生命的意義》教材中教師可以開展社區(qū)活動,學生由老師組織和引導,對學生進行具有道德法治方面的教育。例如,學生家長有的從事醫(yī)療,有的從事法律,有的從事教育等工作,老師可以建議家長在家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相關的活動,使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道德的法律意義。
(二)關注生活熱點
小學德育與法治教師應積極關注時事新聞,將時事新聞與道德和法治教育教學活動相結(jié)合,激發(fā)學生學習道德和法治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化思維。對于小學德育與法治的教學,教師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例如,教師在家里觀看一些比較有意義貼切實際的熱點和時事政治,這時可以篩選出一些,帶到課堂上與學生分享。課后,讓學生進行互動和討論,將道德與法治、生活結(jié)合起來,分析問題,討論解決方法。
(三)家園共育
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應是學校、家庭以及社會三個方面的共同責任,道德與法治方面的知識滲透到生活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我們應時刻教、時刻引導孩子具有正確的道德意識,利用三方教育的共同努力,提高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實效性。例如,課上老師應該教育學生一些道德相關方面的法治知識,回到家后,家長應該及時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應積極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校和家庭應該共同努力,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成為學校教學的主要方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圖片、視頻以及一些具有道德與法治方面的小短片。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利用直觀的圖片等來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積極引導他們?nèi)W習。
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教育課堂中,播放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違反道德的小視頻,讓學生知道違反道德是不對的,我們應當堅決抵制;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看中央電視臺的3.15專題節(jié)目等一些法治道德類的相關視頻,讓學生關注生活的熱點,更加理解道德的含義,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
總之,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對培養(yǎng)小學生素養(yǎng)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師的生活化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理論脫離實際、材料堆積、缺乏有效的激勵等問題,這就要求老師應更多的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增加生活化實踐等,引起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為了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為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要用多種途徑和方法把課堂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
參考文獻:
[1]柳琴珠.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8(18):34-35.
[2]崔顯花.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J].華夏教師,2018(20):74-75.
[3]黃齊喜.論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6):193-194.
[4]趙雪蓮.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8(5):12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