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學案導學”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中得到廣泛推廣,但是,這一教學方式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如果教學導案設計的過于復雜,就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預習負擔;如果教學導案在教學問題設計方面與教材參考相同,就會增加學生的預習惰性,將教材中的解析答案照搬過來,不利于促進他們的思維發(fā)展;如果課堂活動設計的缺乏趣味性和多變性,會對學生的課堂活躍性和參與性造成影響,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老師要對其應用的有效策略進行不斷的探究。
【關鍵詞】學案導學;深度學習;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233-01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應該嚴格按照“以問定教,多措并舉,深度推進”教學理念開展教學活動,以實現(xiàn)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參與性、學習積極性的目的,這樣有利于推動他們主動進行知識構建。對學案導學“導”的有效策略進行著重強調,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支架,因勢利導。對學生“學”的深入程度引起重視,讓他們在教材內容學習的基礎上,對新的事實和思想進行批判性的學習,并且將深入挖掘的知識內容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并且將這兩者進行有效聯(lián)系和遷移,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一、通過學案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大部分老師在進行學案設計的時候,通常情況下都是將所有問題都一一羅列出來,讓整個學案導學的過程轉變成師生問答的過程,大部分學生在沒有進行充分預習的情況下,甚至沒有將教材內容通讀一遍,在解答問題的時候,根本沒有聯(lián)系教材內容,僅是將教材輔助資料中的答案照搬過來。語文文章閱讀的過程在教學實踐中被忽略,反而加重了參考答案閱讀的教學比重,如此,既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還在無形中給學生增加了學習負擔。
學案設計一定要將語文教材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出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閱讀,以此來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語言運用能力,對他們的探究質疑習慣和地理思考意識進行培養(yǎng),讓他們掌握語言表達和文本理解的基本常識,進而讓學生學習思維的批判性、深刻性以及嚴密性得到良好發(fā)展[1]。例如,老師在為學生開展《白楊禮贊》篇文章的教學時,可以設計以下問題:
①通篇閱讀全文,簡要說明作者寫這篇文章只是為了禮贊白楊嗎?其中蘊含著怎樣的情感?
②對課文進行仔細閱讀,思考白楊樹有哪些地方值得禮贊?用線畫出禮贊白楊的句子。
③請在文中找出描寫白楊的詞句,并作簡要分析。
④茅盾先生對于白楊樹有著怎樣的情感?從文章中找出作者抒發(fā)情感的句子加以體會。
以上一個問題和文章內容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從文章美容的整體感知到細讀整篇文章,從品味語言到探究主旨,從淺到深,循序漸進。老師利用學案設計的內容,一步步引導學生完成獨立的課文內容研讀,同時,將自己在自主閱讀文章過程中遇到的疑難與困惑記錄下來;然后,讓他們在學習小組中展開討論,在小組內部將個別存在的問題解決掉,對于普遍存在的問題全組一起研討解決。文章閱讀好比探險登山,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和探究性,這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著重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只有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閱讀和探究,才能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發(fā)展,才能夠產生思維碰撞,才能夠深化語文教學。
二、處理好學案和文本之間的關系
在初中語文課文教學過程中采用學案導學的教學方式,學生通常會忽略教材內容的重要性,在課上始終將輔助資料或者是學案作為學習重點,這樣的課堂教學屬于本末倒置。一堂課結束后,學生對教材內容基本沒有印象。因此,學案內容設計應該包含課堂探究、預習、反饋這三項內容,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將學案的結構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對教學流程起到引導作用。
其次,將學案的導演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引導學生、老師對教材內容展開多向對話。大部分學校針對學案一體化教學進行探究,表面看是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實際上,這樣的語文教學不僅沒有發(fā)揮出來時的引導作用,也導致學生學的不夠深入[2]。有深度的語文教學少不了學案的引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在備課階段深入分析教學內容、嚴格規(guī)劃課堂流程,才能有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學案設計要遵循一下幾點要求:①學案的邏輯要與教材內容相一致,便于同步實施;②在學案設計上突出問題引導的作用,同時,問題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③老師在進行學案設計時,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充分掌握;④要對學案中的核心問題進行變式拓展方案的設計。例如,老師在為學生開展《云南的歌會》課文的教學時,老師可以通過學案內容的設計,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讓他們與文本進行對話,在聽、說、讀、寫實踐中形成語感,進而鍛煉他們的語言正確運用的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采用“學案導學”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掌握了語文基礎知識,還可以形成正確的學習思維,有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進而增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黨延平.優(yōu)化導學模式,促進深度學習——學案導學模式與深度學習實踐探索[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8,726(27):11-12.
[2]伍遠岳,楊瑩瑩.知識學習視野下導學案設計的困境與突圍[J].中國教育學刊,2017(12):79-84.
作者簡介:王麗芳(1971.5.6-),女,漢族,甘肅省甘谷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