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漪汶 郭奕軒 陳婉瀅 朱劍鋒 龐 旭 胡文鋒*
(1.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食品學院,廣東廣州 510642;2.生物源生物技術(shù)(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深圳 518118;3.廣州無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640)
預(yù)計2030年高收入國家的人均肉類消費量將增 加9%(與2000 年每人每年消費86 kg 肉類對比),而中國的人均肉類消費量則增加50%(與2000 年每人每年消費49 kg肉類對比),為此飼料糧的需求量會增加約48%(高收入國家)和158%(中國)[1]。谷物、高蛋白含量飼料的需求和肉類的消費密切相關(guān),全球人均肉類消費量需求的增大,導(dǎo)致谷物糧食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2]。未來全球的糧食生產(chǎn)與肉食供應(yīng)將面臨巨大的壓力。另外,肉類作為蛋白質(zhì)源除了供應(yīng)的問題外,還存在著安全問題[3-6]。
霉菌毒素是由曲霉菌屬、鐮刀菌屬、青霉菌屬等霉菌產(chǎn)生的有毒次級代謝產(chǎn)物[7-10]。霉菌毒素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十分巨大。例如,黃曲霉毒素是肝癌的誘因之一[11];嘔吐毒素影響動物的免疫應(yīng)答[12-13]與腸道功能[14]。針對霉菌毒素的問題,我國、歐盟等國家或地區(qū)對食品與飼料中的霉菌毒素做出限量標準。據(jù)統(tǒng)計因管理不善發(fā)生霉變,全球每年約有25%的農(nóng)作物遭受霉菌毒素的污染,約有2%的糧食由于霉變而不能食用,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jīng)濟損失達到數(shù)百億美元[15]。
嘔吐毒素(Vomitoxin),又稱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化學名為3α, 7α, 15-三羥基草鐮孢菌-9-烯-8-酮,屬單端孢霉烯族化合物[16],主要由禾谷鐮刀菌和黃色鐮刀菌產(chǎn)生[17]。嘔吐毒素有著較穩(wěn)定的物理性質(zhì)與化學性質(zhì)[18],在加工、儲存過程中不會被破壞,對畜牧業(yè)有很大影響[19-20]。在早期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當嘔吐毒素在飼料中含量超過1 mg/kg時受試動物普遍產(chǎn)生厭食行為且生長受到影響[21],降低動物機體的免疫力和消化吸收能力[18]。嘔吐毒素乙?;蟮难苌镉?-乙?;?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3-AC-DON)和15-乙酰基-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15-AC-DON),據(jù)Alizadeh 等[22]研究指出3-乙酰基-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3-AC-DON)、15-乙?;?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15-AC-DON)對細胞的不利影響較嘔吐毒素大。
昆蟲作為全球種類最多的生物類群體,占據(jù)了地球一半以上的物種數(shù)目,是非常可觀的可再生資源[23]。其體內(nèi)富含必需氨基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和一些的微量元素,有成為食物或蛋白源的潛力[24]。黑水虻(Black Solider Fly)其體內(nèi)的粗蛋白質(zhì)含量與蠶豆、葵花籽等植物性蛋白飼料相近[25],有作為飼料糧的潛力。黑水虻的幼蟲以動物糞便,腐爛的水果為食物,食量大,食性雜,目前被用在無害化處理糞便與餐廚垃圾的研究上[26]。經(jīng)研究表明黑水虻幼蟲對含有0.5 μg/mg黃曲霉毒素的飼料具有耐受性并且毒素不會積累在其體內(nèi)[27]。利用黑水虻處理受霉菌毒素污染的谷物,再把黑水虻作為牲畜的飼料,既可以有效利用廢棄谷物,又可以緩解未來蛋白質(zhì)飼料緊缺的問題,一舉兩得。本文通過研究黑水虻對嘔吐毒素的耐受性與積累量,以探究黑水虻在處理受污染飼料的應(yīng)用價值和作為飼料的安全性。
黑水虻(24 h 齡幼蟲)由廣州無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100.7 μg/ml)、3-乙?;?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100.3 μg/ml))、15-乙酰基-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100.12 μg/ml)均購自ROMER 國際貿(mào)易(北京)有限公司;HLB 固相萃取柱(60 mg,美國Waters 公司);固相萃取裝置(12 管,Su-pelco);KL512型氮吹儀(金壇市盛藍儀器制造有限公司);乙腈、甲醇為色譜級(美國Ho-neywell 公司);實驗室用水均為Milli-Q 超純水儀制備得到;Poroshell 120 EC-C18 色譜柱(4.6 mm×150 mm,2.7 μm,Agi-lent);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儀(日本島津公司);4500 QTRAP串聯(lián)質(zhì)譜儀(AB SCIEX公司)。
1.2.1 飼料準備
用一定量乙腈稀釋100.7 μg/ml 的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溶液,將上述溶液噴于飼料上,混勻,得到20 mg/kg 嘔吐毒素的有毒飼料。將適量的有毒飼料和無毒飼料混合得到20、10、5、2.5、1、0.1 mg/kg的有毒飼料,每組三個平行。
1.2.2 黑水虻飼養(yǎng)
取各濃度飼料4 g 與4 ml 的水混合,置于帶蓋培養(yǎng)盒中,將100只黑水虻幼蟲(24 h內(nèi)破繭)置于培養(yǎng)盒中,用帶孔的蓋子蓋住以便換氣,將盒子置于培養(yǎng)箱中[(27±1)℃,(88±1)%相對濕度]培養(yǎng)15 d,期間改變盒子在培養(yǎng)箱中的位置,以消除位置的影響。15 d后,取出盒子稱重,將蟲子、殘渣分開稱重,將帶有殘渣的幼蟲收集,用清水洗去殘渣,用紙巾擦干幼蟲,再稱重。將黑水虻置于新的培養(yǎng)盒中,給予4 g 無毒飼料培養(yǎng),2 d后按照上述的步驟收集并記錄黑水虻、殘渣的重量。
稱取1 g 樣品于10 ml 離心管中,加2 ml 水和1 g氯化鈉,渦旋均勻,靜置5 min,加入乙腈3 ml,超聲提取30 min,8 500 r/min離心5 min,取乙腈層于離心管中,加入乙腈飽和的正己烷混合液2 ml,渦旋混合,離心2 min,棄去正己烷層,再加入2 ml乙腈飽和的正己烷混合液2 ml 重復(fù)操作一次,將下層溶液于50 ℃氮吹至近干,加水溶解殘渣,待凈化。將HLB 固相萃取柱連接到固相萃取裝置上,依次用3 ml甲醇和3 ml水活化,將待凈化液上柱,用5 ml 水淋洗,減壓抽干后,用5 ml甲醇進行洗脫,收集洗脫液,于50 ℃氮吹至近干,用30%乙腈水復(fù)溶,過膜,待上機。
色譜柱: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柱(4.6 mm×150 mm,2.7 μm);柱溫:40 ℃;進樣量:10 μl;流動相A:0.01%氨水,流動相B:30%乙腈;梯度洗脫程序:0~5 min:30%~95% B;5~6 min:95% B;6~6.1 min:95% B~30% B;6.1~10 min:30% B;流速:0.5 ml/min。
離子源:電噴霧離子源(ESI);掃描方式:負離子(ESI-)掃描;檢測模式:多反應(yīng)監(jiān)測(MRM);電噴霧電壓:-4 500 V;離子源溫度:550 ℃;氣簾氣、霧化氣、輔助加熱氣、碰撞氣等在使用前調(diào)節(jié)各流量使質(zhì)譜靈敏度達到檢測要求;去簇電壓、碰撞電壓應(yīng)優(yōu)化最優(yōu)靈敏度。
試驗數(shù)據(jù)以3次重復(fù)的“平均值±標準誤”表示,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Graphpad Prism7.0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和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顯著水平設(shè)為0.05,以P<0.05作為差異顯著性判斷標準。
根據(jù)嘔吐毒素及其衍生物的分子結(jié)構(gòu)特征,選擇ESI-電離模式。對質(zhì)譜條件進行優(yōu)化,確定3種毒素的母離子和子離子,以強度較大的子離子作為定量離子,強度稍小的子離子為定性離子,各化合物的定量離子及定性離子見表1。
表1 DON、3-AC-DON、15-AC-DON標準溶液的質(zhì)譜參數(shù)
圖1 DON、3-AC-DON、15-AC-DON混合標準溶液的MRM色譜圖
如圖1 所示,DON、15-AC-DON、3-AC-DON 的混合標準品的色譜圖,色譜峰沒有相連,相互影響小,分離效果佳,出峰時間分別為3.42、4.43、4.57 min。
表2 各組別飼料加標后DON的實際濃度
實測DON濃度的相對標準偏差在1.5%~5.2%,毒素混勻效果理想。在對照組中檢測出了0.03~0.04 mg/kg的DON,說明飼料本身帶有一定量的DON。
單因素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溶劑組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乙腈對黑水虻幼蟲的生長沒有影響;試驗組中黑水虻幼蟲的存活率達80%以上,平均體重達60 mg/條,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因此DON 的濃度并不影響黑水虻幼蟲的生長性能。
圖2 不同濃度DON對黑水虻生長性能的影響
空白對照組和溶劑對照組中檢測到的DON濃度為30~40 μg/kg,飼料本身有一定量的嘔吐毒素。黑水虻蟲體內(nèi)的DON 濃度為1~3 μg/kg,遠低于飼料中的DON含量,飼養(yǎng)的飼料基本全被吃完,說明了DON不在蟲子體內(nèi)積累。隨著嘔吐毒素濃度的增高,殘渣(加標)中DON 的濃度也隨之增高,說明蟲子會排出一定量的DON。2 d潔凈飼料飼養(yǎng)后的殘渣(含飼料)DON濃度與空白飼料濃度有顯著差異(P<0.05),推測高濃度時蟲子排出較多毒素,毒素濃度被提高。殘渣(加標)中DON濃度與飼料中的DON濃度有顯著性差異(P<0.05),殘渣(不加標)中DON的含量與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推測黑水虻降解部分毒素。
蟲體、飼料(加標后)、殘渣(加標)、殘渣(不加標)中的3-AC-DON 和15-AC-DON 均低于檢測限,DON沒有被轉(zhuǎn)化成毒性更強的衍生物。
圖4體現(xiàn)了各試驗組中蟲體、代謝殘渣中DON及其衍生物占加標飼料毒素量的比率。試驗中DON的損失率隨著DON濃度增大而升高,2.5、5、10、20 mg/kg試驗組中DON 損失率達95%以上,說明蟲體消化了DON 且高DON 濃度時消化效率更高。空白組、溶劑組和0.1 mg/kg 組,其蟲體和殘渣(加標)中的DON 占的比例較大為6.7%~13.8%。1、2.5、5、10、20 mg/kg試驗組中,殘渣(加標)的DON占比例為1.2%~3%,其他部分占比均不足1%。
圖3 嘔吐毒素在黑水虻蟲體及殘渣中的含量
表3 嘔吐毒素衍生物的檢測
圖4 加標飼料的質(zhì)量守恒
本研究評估了黑水虻對不同嘔吐毒素濃度的耐受性及積累量,進一步探究黑水虻在處理受毒素污染的飼料上的應(yīng)用價值及其作為飼料、食物用蛋白質(zhì)源的安全性。嘔吐毒素不影響黑水虻的生長性能(P>0.05),嘔吐毒素在昆蟲體內(nèi)的殘留量低于國家限量標準,黑水虻表現(xiàn)出極強的嘔吐毒素耐受性且可將其代謝分解排出體外。與動物源食品相比,昆蟲類食品在保證必需微量營養(yǎng)素攝入的同時,具有顯著的環(huán)境效益及安全性;與植物源食品相比,昆蟲中必需營養(yǎng)素的豐富性使它們成為當前動物源食品的優(yōu)質(zhì)替代品。昆蟲在未來食品中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及健康飲食上的潛力。黑水虻對混合毒素、其他單一毒素的耐受性及積累量、嘔吐毒素在黑水虻體內(nèi)的代謝途徑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文探究了DON對黑水虻幼蟲的生長影響以及在黑水虻幼蟲中的積累。試驗證明:DON不影響黑水虻幼蟲的生長性能(P>0.05),DON在黑水虻幼蟲中的積累量在1~3 mg/kg的水平中,屬于安全的水平,黑水虻幼蟲可降解大部分的DON,DON 在黑水虻幼蟲中不會轉(zhuǎn)化為毒性更強的嘔吐毒素衍生物3-AC-DON或15-AC-DON,黑水虻幼蟲可代謝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