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之飲
近幾年,一個來自海外的名字悄然現(xiàn)身了中國競爭激烈的茶葉市場。從默默無聞到名聲大噪,迄今為止,已很少有茶類的愛好者不知“路易波士茶”的大名?!奥芬住迸c“波士”聽起來高貴浪漫,像是來自法國的田野莊園,其獨一無二的產(chǎn)地卻在南非。有時它也被譯作“路易博士茶”,仿佛讓人看到橡木辦公桌上升起的裊裊蒸汽,其名的本意卻與“博士”無關(guān)。路易波士茶的茶湯顏色金紅剔透,猶如紅茶,但它產(chǎn)自一種特殊的灌木,而非茶樹。似茶非茶,魅力長盛,加之特殊的保健價值 這一次,便讓我們揭開路易波士茶的神秘面紗,重新認識該種“南非國寶級飲品”的傳說與真相。
此茶非“茶”
早在植物學家發(fā)現(xiàn)路易波士茶的商業(yè)價值之前,南非當?shù)卦缫延新芬撞ㄊ坎璧膫髡f。野生的路易波士茶僅產(chǎn)自南非西開普敦(West Cape)地區(qū)的瑟達堡(Cederberg)一帶,生于干燥的荒嶺之上,是一種掃帚狀、長有針葉的豆科抗酸植物。其名“路易波士(Rooibos)”在南非當?shù)卣Z言中為紅色灌木(red bush)之意。在中國,部分商家將其商品名譯為“路易博士茶”,實際僅是音譯取巧,并無實際關(guān)聯(lián)。在路易波士茶高度商品化的今天,亦有南非人將其稱為與黃金、鉆石并列的“南非三寶”之一。
這種名為“路易波士”的植物之所以能被冠以“茶”名,很大程度上與中外對“茶”之一物的定義有關(guān)。在中國被稱為“茶”的,基本特指一種來自山茶科、山茶族、茶屬的植物,生物學雙名法稱為“Camellia Sinensis”。然而,在國外,尤其在西方的英語語境中,“茶(tea)”之一詞基本可以指向任何取自植物葉片、莖干,經(jīng)過風干、沖泡,提煉制成,抑或帶有植物風味的飲料。境外傳入的花草茶(herbaltea)便是此例。就算是中文語境中“茶”制成的飲料,在國外也往往會被混飲,如英國著名的早餐紅茶(English Breakfast Tea)便是由阿薩姆紅茶、錫蘭紅茶等多種茶葉混合而成。因此,這種生長在昔日英殖民地南非的“紅色灌木”,也不可避免地被命名為了“茶”。
百年種銷史
作為一種南非瑟達堡地區(qū)特有的植物,路易波士茶在二十世紀前并不為世界所知,但當?shù)財?shù)個部落久在十八世紀便將其視為一種特殊而珍貴的飲品。1772年,瑞典植物學家卡爾 桑伯格(Carl Thunberg)記載,西開普敦的土著居民登山伐木,在這種“紅色灌木”上選取品相良好的針狀葉片,然后裝入刺繡口袋中,以畜力運下陡峭的山崗。采摘下的葉片經(jīng)由斧子剁碎、錘子搗爛,最終在非洲的晴朗陽光下暴曬至干燥。據(jù)傳,部分荷蘭殖民者們將路易波士茶作為紅茶的替代品飲用,以克服歐洲路途遙遠、行船昂貴,補給無法到位的困難。
1903年,俄羅斯科學家本杰明 金斯伯格(Benjamin Ginsberg)追隨其父自莫斯科抵達南非,并于次年開始了對路易波士茶的研究。金斯伯格的父親在瑟達堡一帶有生意來往,本杰明因此受到啟發(fā),以現(xiàn)代科學和商業(yè)目光重新審視了這種流傳于當?shù)夭柯湟姷奶厥怙嬃?,旋即決定將其作為“南非的錫蘭紅茶”進行推廣。
金斯伯格運用其在莫斯科習得的植物學知識,對原本野生野長的“紅色灌木”進行了產(chǎn)量、顏色與收割方面的標化,并從中式與英式制茶法中受到雙重啟發(fā),先是按傳統(tǒng)的中國式制茶方式,選用木桶將收割的路易波士茶進行氧化,使其顏色變深,再按英國人在印度制茶時所作,將茶堆在干硬的木板上進行發(fā)酵。到1920年,路易波士茶的行銷已然初具規(guī)模,開始成袋、成盒售茶。
本杰明 金斯伯格的兒子查爾斯 金斯伯格(Charles Ginsberg)首次嘗試將野生的路易波士茶成規(guī)模種植,并創(chuàng)設(shè)了種茶、售茶的家族企業(yè)。如今,他的后裔們?nèi)酝ㄟ^路易波士茶公司(Rooibos Limited),向世界推廣這種來自南非的神奇飲料。
1930年,彼得 諾提爾(Dr. Pieter Le Fras Nortier)同樣開始了對于路易波士茶種植及商品化的研究。諾提爾在南非擁有地區(qū)管理的行政職位,因為格外知悉該種植物的商業(yè)價值。他最初試圖從當?shù)卮迩f中收購路易波士茶的種子,卻因其顆粒太小而難以大規(guī)模收獲。據(jù)傳,后來當?shù)氐囊幻林栽谖浵伕C中發(fā)現(xiàn)了日積月累的路易波士茶種子,才使得諾提爾的種植計劃得以成功。隨著商品化的不斷進行,路易波士茶種子的價格一度達到了每袋八十英鎊,成為全世界當時最為昂貴的作物之一。1948年,為表彰其在南非農(nóng)業(yè)領(lǐng)域做出的貢獻,斯泰倫博斯大學給予了彼得 諾提爾博士學位?,F(xiàn)如今,“諾提爾博士(Dr. Nortier)”也是販售路易波士茶的知名品牌。
1954年,南非農(nóng)業(yè)部門成立了專門的“路易波士茶管理協(xié)會(Rooibos Tea Control Board),對市場、定價、質(zhì)量監(jiān)控等方面進行管理。
路易波士茶最先在歐洲與日本銷售。1994年,路易波士茶開始進入美國市場,到2004年,中國市場上也出現(xiàn)了路易波士茶的身影。在日本,路易波士茶的年銷量可達到400噸,在德國約有300噸,在美國約100噸。
制茶與品鑒
路易波士茶公司的官方網(wǎng)頁大方地給出了關(guān)于公司如何制茶的介紹。這座由本杰明 金斯伯格建立的公司仍然坐落在瑟達堡的威廉姆家族農(nóng)場(Clanwillian Farm),此處也是路易波士茶唯一的野生產(chǎn)地。
路易波士茶植株的培養(yǎng)過程相對漫長。二月與三月之交,位于南半球的南非時值夏末,路易波士茶的種子便于此時播種在精心準備的特殊土層之上。等到七八月,時值南非清涼的冬季,第一次降雨過后,種植者將路易波士茶的幼芽移植在崎嶇的原野上,再經(jīng)過十八個月的生長,經(jīng)由清朗山風與清澈山溪的哺育,才能進行第一次收割。
路易波士茶生長較為緩慢,一年僅收獲一次,收獲季節(jié)為一月至四月,一次切割三十至四十厘米。植株在其后工序中被深度切割、粉碎,堆放后進行通風、濕水處理,以求最好的發(fā)酵效果。發(fā)酵過程對于茶葉本身至關(guān)重要,氧化發(fā)酵后的路易波士茶由深綠色變?yōu)樘厥獾溺晟?,其特殊香味同樣在此期間產(chǎn)生。
發(fā)酵完成后,路易波士茶還要經(jīng)過曬干的步驟。經(jīng)歷非洲烈日的炙烤,完全干燥的路易波士色澤固定、香氣濃郁,茶葉被重新回收至工廠,并完成第一道品鑒工序。品茶人根據(jù)葉片長度、顏色、香氣與口感的不同,將路易波士茶進行分級,以保證行銷全球的路易波士茶口感沒有過大差距。完成分級后的茶葉經(jīng)過機器蒸透、風干,便可進行打包與出廠運輸。并非每個銷售路易波士茶的公司都擁有自己的茶園,有許多公司的茶源是直接從路易波士茶公司直接購入的。
路易波士茶不僅顏色、口感與紅茶相近,飲用方法也近乎相同。由于品質(zhì)相對穩(wěn)定,飲用者不必擔心沖泡水溫過高,破壞茶水的口感,更加之其是一款低單寧產(chǎn)品,因此不會產(chǎn)生單寧酸被轉(zhuǎn)化為焦梧酸后釋放的苦澀味。與紅茶一樣,路易波士茶葉可以單飲,也可以加入糖或牛奶,相對傳統(tǒng)的方式是在沖泡的同時便加入蜂蜜,然后直接飲用熱氣騰騰、香甜滿溢的茶水。南非傳統(tǒng)的飲法還包括加入奶酪和方糖,或者加入檸檬草、薄荷、橙花等等,制成花草茶。
功能獨特的無咖啡因茶
路易波士茶最大的特色,在于其與紅茶十分相近的口感,并且茶湯不含任何咖啡因。對于喜愛紅茶但對咖啡因敏感的人群來說,路易波士茶是最好的替代選擇。另外,由于路易波士茶中單寧酸含量極低,口感相對柔和,因此被紅茶、綠茶苦澀味道“勸退”的飲茶新手也可以輕易接受。作為一種野生植株,路易波士茶同樣含有相對較高的維生素C,各種多酚含量也十分豐富。
路易波士茶同時還被稱為抗過敏茶、降血脂茶、抗酸茶等等。1968年開始,學界開始了對路易波士茶醫(yī)學功用的研究,安妮卡 塞隆博士(Dr. Annique Theron)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據(jù)說塞隆博士用路易波士茶為其十四個月大、正在過敏的女兒涮洗了奶瓶,茶水起到了降敏、舒緩的作用,她因此開始了針對該類植物抗過敏效用的研究。她的著作《關(guān)于過敏的驚奇發(fā)現(xiàn)(Allergies: An Amazing Discovery)》于1974年正式發(fā)表。
路易波士茶的醫(yī)學效用引發(fā)了南非學界的持續(xù)關(guān)注。到1995年,南非自由邦省大學(University of the Free State)證明并認可了路易波士茶植株的以下功效:抗氧化、抗菌、抗炎癥、抗病毒、抗痙攣、抗衰老。2014年,一篇關(guān)于路易波士茶用于肝組織修復的論文獲得了發(fā)表。
嚴格而言,路易波士茶的保健功能還需經(jīng)過進一步的學術(shù)討論。但對于路易波士茶的愛好者而言,最令人享受的,還那那舒緩的香氣與柔和的口感。一飲入喉,宛如漫步在天高風清的山間,嘗到了南非溫柔的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