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杰 王 靜 鐘 潔
開封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開封 475000
腦卒中是一種多發(fā)于中老年的急性腦血管疾病,患者多表現(xiàn)為突發(fā)性腦出血、腦梗死等,具有較高的臨床致死率、致殘率[1-3]。目前,一般采取手術快速清除腦部血腫,以控制病情[4-7]。雖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在行開顱手術治療后,患者多有失語、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等后遺癥,對患者生活、心理均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不利于患者預后[8-10]。本次研究從護理角度出發(fā),分析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干預應用于腦卒中康復時期對減少患者術后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提升生活質量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02—2016-01于開封市中心醫(yī)院接受治療的腦卒中術后康復期患者100例,采用數(shù)字隨機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腦卒中相關診斷標準確診,運用頭顱CT或MRI等檢查確診。觀察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34~69歲,平均48.7歲;病程4~24 h,平均9.4 h;各并高血壓15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9例,高脂血癥14例。對照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36~70歲,平均45.8歲;病程4~24 h,平均8.2 h;各并高血壓16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11例,高脂血癥13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并發(fā)癥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治療方法:2組患者均采用開顱手術治療,手術結束后對患者行24 h心電監(jiān)護,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發(fā)展。
1.2.2 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心電監(jiān)護觀察,關注病情發(fā)展,患者清醒后多與患者進行語言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幫助患者疏導不良心理問題,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良好的疾病相關知識教育工作,做好患者飲食指導等[11-14]。觀察組于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用優(yōu)質護理服務干預:①對患者具體病情進行評估。護理人員在開展康復時期護理前首先要根據(jù)患者病情做好相關評估工作,了解患者具體需求,并根據(jù)實際情況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15-17]。另外,在對患者具體病情進行有效評估后,歸納總結出相關護理問題,將患者感受與需求放在首要位置進行全面的優(yōu)質護理。②改進交接班模式,確?;颊叽差^24 h有專人照看,要求護理人員擁有很強的專業(yè)能力[18-20]。③給予患者及其家屬良好的心理支持。從患者發(fā)病到手術治療再到康復時期,患者身心皆經受了巨大的考驗,護理人員要及時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有效疏導,安慰家屬[21-23]。④針對患者康復情況進行有效的功能鍛煉。針對患者康復情況,制定合理適宜的功能鍛煉計劃,幫助和指導患者進行肢體鍛煉,多與患者語言溝通,循序漸進,鼓勵患者主動鍛煉[24-25]。⑤出院護理。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時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要對家屬進行教育與培訓,讓家屬對家庭護理有準確的認識,保持良好的溝通渠道,以便護理人員能對家屬及患者進行及時指導,一旦出現(xiàn)突發(fā)情況及時就醫(yī)[26-28]。
1.3觀察指標對比2組患者治療1周與治療12周后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與心理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對比2組患者治療1周與治療12周后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評分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1.4評價標準治療后不同時期采用生活質量量表分別對患者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與心理功能進行評分;采用運動功能評分量表分別對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進行評分;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指數(shù)對患者治療后不同時期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分,評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29-31]。以上所有評分,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各項功能越優(yōu)[32-35]。護理滿意度調查,采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表,由患者或家屬填寫,包括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倽M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2.1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術后護理1周時,觀察組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與心理功能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第12周時,2組患者各項功能評分均有所提升,組內前后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第12周各項功能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2組上下肢運動功能評分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觀察組術后護理1周時,上、下肢運動功能評分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第12周,2組患者各項功能評分均有所提升,組內前后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第12周各項功能評分均優(yōu)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滿意48例,總滿意度96.0%;對照組滿意35例,總滿意度70.0%,2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264,P<0.05)。見表3。
表1 2組護理后1周、12周各項生活質量得分比較
表2 2組護理1周、12周后運動功能評分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
表3 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注:組間比較,*P<0.05
腦卒中患者因發(fā)病突然,多數(shù)病情危重,經開顱手術治療后,在康復時期亦存諸多的不穩(wěn)定因素,容易發(fā)生肢體活動障礙或語言障礙等后遺癥,影響患者預后康復,嚴重時還有可能癱瘓[36-45]。這一時期的護理工作對患者康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46-55]。老年腦卒中患者一般均存在各類慢性疾病,護理人員在進行有效護理時要密切關注,根據(jù)患者實際病情給予優(yōu)質護理,如針對合并糖尿病患者必須嚴格控制患者飲食,防止患者血糖上升[56-59]。護理管理方面要求良性排班,保證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素質。還需對護理人員進行嚴格的監(jiān)督,做好質控管理。多數(shù)腦卒中患者要經歷發(fā)病、手術及康復的漫長階段,患者心理容易大起大落,此時期內心更加敏感與脆弱,且患者及家屬均承擔著較大的心理及經濟方面的壓力[60-71]。護理人員要全面考慮到此類心理問題,及時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幫助患者舒緩不良心理與情緒[72-74]。需注意的是,腦卒中術后患者身體活動受到限制,一段時間內需長期臥床,導致局限組織受到長時間的壓迫,易產生壓瘡。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要定時為患者翻身、更換坐臥姿勢,做好清潔護理,保持患者皮膚干燥。從本研究可以看出,優(yōu)質護理服務應用于腦卒中術后康復時期的護理工作中,可有效幫助患者提升各項生活功能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