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婷,韓桂艷,陳笑瑜,許宏秀
(承德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河北承德 067000)
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原醛)主要表現(xiàn)為醛固酮水平升高、血漿腎素水平減低,是繼發(fā)性高血壓的常見病因[1]。目前,國內(nèi)外主要應用立位血漿醛固酮濃度(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PAC)與血漿腎素活性(plasma rennin activity,PRA)的比值(ARR)篩查原醛,PRA檢測過程操作復雜,且操作過程中有多種因素可以影響PRA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使用化學發(fā)光法直接檢測血漿直接腎素濃度(plasma direct rennin concentration,PDC)具有操作簡單、重復性好的優(yōu)點,且能避免放射性污染,在臨床上逐漸受到關注[2]。但目前臨床上應用立位PAC與PDC的比值(ADRR)篩查原醛仍較少,ADRR篩查原醛的診斷界值國內(nèi)仍不統(tǒng)一。為此,本研究擬應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確定ADRR篩查原醛的最佳診斷界值,以期為臨床原醛的篩查提供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于承德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住院的高血壓原因待查患者80例,男、女各40例。依據(jù)2008年美國內(nèi)分泌學會發(fā)布的《原醛患者的病例檢測、診斷和治療:內(nèi)分泌學會臨床實踐指南》,符合原醛篩查標準的患者進一步行卡托普利試驗,卡托普利試驗陽性的患者行腎上腺增強CT掃描。最終確診為合并原醛的高血壓患者20例(原醛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60例(高血壓組)。
排除標準:急性腦血管病,急性心血管病,肝、腎功能不全,合并急、慢性感染,妊娠,各種病因導致長期需應用激素治療,惡性腫瘤病史。
1.2 研究方法 記錄所有研究對象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測量血壓、身高、體重,計算體質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kg/m2),完善血生化檢查。所有患者平衡飲食,在實驗開始前2周停止應用對腎素和醛固酮分泌和測定有影響的藥物,醛固酮受體拮抗劑需停用4周以上。對于血壓升高有癥狀的患者,可給予α受體阻斷劑。
抽血當日晨06:00囑患者站立或行走2h,靜坐15min后抽血,由北京一安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放射免疫法協(xié)助檢測PRA,采用化學發(fā)光免疫法測PDC、PAC,并計算ADRR、ARR。
1.3 統(tǒng)計分析 數(shù)據(jù)應用軟件SPSS 19.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用中位數(shù)(第一四分位數(shù)~第三四分位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用非參數(shù)檢驗。同時繪制ROC曲線,以約登指數(shù)最大時作為最佳診斷界值。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兩組患者臨床數(shù)據(jù)資料 原醛組患者血鉀水平顯著低于高血壓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年齡、血壓、BMI、血鈉、總膽固醇、甘油三酯、血糖、血肌酐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數(shù)據(jù)資料比較(±s )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數(shù)據(jù)資料比較(±s )
指標 高血壓組(n=60) 原醛組(n=20) t P年齡(歲) 43.35±15.08 50.75±11.19 -1.47 0.15收縮壓(mmHg) 144.73±16.72 156.89±25.63 -1.94 0.06舒張壓(mmHg) 92.62±14.82 100.11±25.21 -1.60 0.11 BMI(kg/m2) 27.11±3.21 25.44±4.26 1.52 0.14血鉀(mmol/L) 3.82±0.38 3.14±0.84 3.44 0.00血鈉(mmol/L) 139.61±2.95 140.42±5.58 0.38 0.41膽固醇(mmol/L) 4.62±1.20 4.57±0.81 0.16 0.88甘油三酯(mmol/L) 2.01±1.66 1.49±0.91 1.31 0.19血糖(mmol/L) 7.88±5.14 6.08±2.05 1.45 0.15肌酐(umol/L) 70.02±20.83 67.15±18.90 0.54 0.59
2.2 兩組患者的PAC、PDC、PRA、ADRR及ARR 原醛組患者PAC、ADRR、ARR顯著高于高血壓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原醛組PDC、PRA顯著低于高血壓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PAC、PDC、ARR及ADRR比較
2.3 ROC曲線 ARR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698(圖1),ARR診斷界值在63.77(pg/ml)/(μg/L/h)時,診斷原醛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92.9%和60.0%。ADRR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82(圖1),ADRR在2.55(pg/ml)/(pg/ml)時,約登指數(shù)最大,診斷原醛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80.0%和90.0%(表3)。說明ADRR篩查原醛的價值優(yōu)于ARR。
圖1 ARR篩查原醛的ROC曲線
表3 不同ADRR界值診斷原醛的敏感度、特異度和約登指數(shù)
原醛是一組代謝紊亂綜合征,表現(xiàn)為醛固酮合成異常增多,以血壓升高、血鉀減低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隨著ARR用于原醛的篩查,原醛的檢出率明顯升高,使原醛受到了廣泛關注[3]。2008年美國內(nèi)分泌學會發(fā)布的《原醛患者的病例檢測、診斷和治療:內(nèi)分泌學會臨床實踐指南》建議[4],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應進行原醛癥的篩查:①收縮壓>160mmHg、舒張壓>100mmHg或難治性高血壓;②高血壓伴自發(fā)性或利尿劑誘導的低鉀血癥;③高血壓伴腎上腺偶發(fā)瘤;④高血壓伴早發(fā)高血壓或早發(fā)(小于40歲)腦血管意外家族史;⑤有一級親屬患有原醛癥。并且,早在1976年既有學者提出建議,同時測量PAC和PRA,然后計算ARR,以有效篩查原醛[5]。
PRA需要先測定血管緊張素原轉換為血管緊張素Ⅰ(AI)的速率,然后間接測定PRA。檢測過程繁瑣,且在操作過程中有很多因素都可以影響PRA的檢測結果,因此導致了PRA檢測結果的不確定性[6]。全自動CLIA可直接檢測PDC[7],能避免檢測PRA過程中的不足。目前國內(nèi)外已經(jīng)有許多研究表明,通過檢測PDC計算的ADRR與通過檢測PRA計算的ARR呈正相關,而臨床檢測PDC的方法更加便捷,因此提示ADRR可用于臨床原醛的篩查[8-10]。
圖2 ADRR篩查原醛的ROC曲線
本研究采用立位PAC與PDC計算ADRR,結合ROC曲線,當ADRR的最佳診斷界值為2.55(pg/ml)/(pg/ml)時,其篩查原醛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0.0%和90.0%,雖然診斷的敏感性低于ARR,但特異度高于ARR,同時ADRR的ROC曲線下面積大于ARR,提示ADRR診斷原醛的價值高于ARR。本研究ADRR的診斷界值與UNGER等[11]的研究結果近似。目前,許多研究確定的篩查原醛的ADRR最佳診斷界值仍不一致,美國內(nèi)分泌學會臨床實踐指南中推薦的ADRR的界值為3.7(ng/dl)/(mU/L)[4],有學者研究認為立位ADRR>30(pg/ml)/(pg/ml)為適宜的診斷界值[9],而國內(nèi)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ADRR的最佳診斷界值為4.3(ng/dl)/(mU/L)[12]。不同研究ADRR篩查原醛的診斷界值不同可能與研究納入人群、研究人種、鹽攝入水平及對照組的選擇不同有關。在篩查原醛前應調(diào)整飲食習慣,按要求停用相關藥物、糾正電解質紊亂,從而減少相關因素對結果的影響。
綜上所述,本研究確定ADRR篩查原醛的最佳診斷界值為2.55(pg/ml)/(pg/ml),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80.0%和90.0%,診斷價值高于ARR。但本研究納入的樣本量較少,研究結果還需要加大樣本量進一步證實;另外,后續(xù)研究還應確定臥位ADRR篩查原醛的最佳診斷界值及靈敏度、特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