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羽舒
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英語,那是因為在中世紀的時候英國不斷的殖民擴張,才使得這們語言得到廣泛地傳播。而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卻是漢語,這當然不是因為中國的人口最多,在很早的時候,我曾讀過一首由英文詩改編而來的中文詩《你說你愛雨》,當我讀英文版的時候,只覺得那是一堆冷冰冰的字母,可是七律壓軸版卻是讓詩中的場景浮現(xiàn)在了眼前,詩中女子的一顰一笑都似帶了感情,這便是漢字的魅力,它經(jīng)過時光數(shù)千年的磨洗,仍然歷久彌新。
提到七律詩,我們就不得不提起曹雪芹先生的《紅樓夢》,他所做的七律詩可謂是七律巔峰,這些詩詞將會帶我們走進專屬于曹公的紅樓世界。
在小的時候,語文老師也有要求我們閱讀《紅樓夢》,可當時讀的是少兒注音版,總共120個章節(jié)被壓縮成一百來章,每章有內(nèi)容梗概和理不清的人物關(guān)系,讓人讀著十分的頭疼,可是在這個寒假里,高老師讓我閱讀了原版的《紅樓夢》,加入了詩詞的《紅樓夢》讓我越讀越喜歡,漸漸地,我漸漸發(fā)覺了《紅樓夢》中詩詞的特點也漸漸被我發(fā)覺。
暗示分為三種,第一種就是類似于《哈利·波特》中的預(yù)言水晶球,它會告訴你某時某把某人某事,第二種是生活中擠眉弄眼的暗示,而最后一種,也是《紅樓夢》中最常用的暗示方法,諧音和拆學(xué)等方法.
關(guān)于香菱的命運,書中提到香菱是在元宵節(jié)后失蹤的,也就應(yīng)了“癩頭跣腳僧”給香菱的預(yù)言:“好防佳節(jié)元宵后”,而這也正是香菱悲劇命運的開始。她先后被賣給了薛蟠做小妾,然后又受到夏金桂的凌虐而死,所以曹公在給她的判詞中寫下“根并荷花一莖香”。香麥是菱角,生長在水塘里,而荷花也是生長在水塘里的,兩者狹路相逢,所認才會說:“平生遭際實堪傷”,而這也正是對香菱一生的總結(jié)。判詞中的第三句是個字迷,“自從兩地生孤木”,地是由土構(gòu)成,兩地便是兩個土,而“孤木”就是它字面意思一塊木頭?!澳咀诌叀奔觾蓚€“土”,剛剛好就是“夏金桂”的“桂”,最后一句“香魂返故鄉(xiāng)”也點出了香菱自從遇見了夏金桂在就是在一步步地走向死亡。
其實寶釵和黛玉的判詞中也有很明顯的暗示性,在這段判詞里,首尾兩句說的是寶敘,中間的兩句指的是黛玉?!翱蓢@停機德”,寶姐姐在平日里大方得體隱忍寬容的形象深入人心,以此來形容他優(yōu)秀的品德。“堪憐詠絮才”是說黛玉在第六十回的時候所做的《唐多令》才華冠絕四方,而最后兩句也暗示了黛玉和寶釵二人最終的結(jié)局,可我并不認為只是因為“黛”的諧音是“帶”,薛的諧音是“雪”,“金簪是“釵”的意思,黛玉姓“林”,這個判詞才會這么說。
《紅樓夢》中的兩大才女薛寶釵和林黛玉 ,她們是值是我們所學(xué)習(xí)的“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好榜樣,而她倆最有名的詩,便是在第六十章中的《臨江仙·柳絮》和《唐多令·柳絮》。
先來說寶姐姐的《臨江仙》,我特別喜歡其中的一句“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這句話是難得的霸氣側(cè)漏,和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有異曲同工之妙。古代的男子升官加爵會說是“平步青云”,寶姐姐只是一個女子,她想“上青云”是指進宮為妃,通過自身的努力而改變自己母親在薛家的地位,而這句卻又是呼應(yīng)了前面的“幾曾隨逝水? 何必委芳塵?”這便是寶姐姐的自信和決心,不甘心自己因為身世的原因而白在世界走一遭。因為她向來都是如此的大氣,所以才是被人喜歡的寶姐姐。
我們再來看黛的詩“漂泊亦如人命薄”。柳絮沒有人珍惜會隨風飄落。剛好與林黛玉的經(jīng)歷相似,她的母親去世,繼而她的父親也去世了,她開始了真正的寄人籬下的生活。所以才養(yǎng)成了黛玉如今敏感自尊的性格。
黛玉和寶相姐是性格截然相反的兩個人,而身為男子的曹公卻將她們每一個人都描繪的活靈活現(xiàn),生動形象。
林黛玉還有一首十分有名的詩《葬花吟》,有一首歌叫《似曾》,里面有一句“你為何只能是我夢中的人,你為何只能讓我把假當真”,寶玉和黛玉二人真心相愛,卻因為封建的社會原因使他們的愛情也最終成了悲劇。
讀完《葬花吟》之后我才明白,林黛玉為什么這么不喜歡李商隱的詩,因為他的詩,都以悲傷為主旋律,而林黛玉也恰恰如此。悲傷加悲傷并不會負負得正,只會讓悲傷逆流成河,直達心底。
有人說他分不清假托和比喻有什么區(qū)別。比喻有本體和喻體。用彼物來比此物?!凹偻小暗母疽馑际羌俳韬蛻{借,小說中的假托則是用來諷刺時事的。
《紅樓夢》中的假托,那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他假托是“荒唐言”,在書中也假托了許多道土和尚,包括兩主人公都是繹珠仙草和青埂頑石,他是想讓清政府中迫害他的那些人誤以為他所寫的只是一個神棍和靈石的神話傳說。但是“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我認為這部書是曾公個人生活的縮影,而他生活的悲慘比起如此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有名的《好了歌》也是用假托的方法向人們講述了世人追求物質(zhì)的落空,但同樣不也是曹公自己家道衰落,自己的追求落空的寫照嗎?
我自己很喜歡帶有古風風氣的小說,也知道在學(xué)校里也不乏同道中人。在《紅樓夢》中,我最喜歡“春夢隨云散,飛花逐水流?!倍诂F(xiàn)代流行的古風詩句中,我發(fā)現(xiàn)也有一句與它相似;“靜水流深,滄笙踏歌”。我現(xiàn)代人喜歡的不僅僅是詩句的韻律,更喜歡的是對古代生活和傳統(tǒng)文化的向往和追求。而曹公《紅樓夢》中的詩非常符合現(xiàn)代人的文化審美標準。
詩詞的創(chuàng)作從來就不是空穴來風,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有留心觀察生活,細細體味生命中的點滴情感,才是詩詞存在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