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梅, 魏金榮, 王 麗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揚州附屬醫(yī)院, 江蘇 揚州 225000)
護理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嫻熟的操作技能既可減輕患者的痛苦又能提升工作效率[1]。而臨床實習對于護生而言非常重要,其既可幫助護生的知識儲備由理論向實踐過渡,又可幫助護生由學生角色向護士角色進行轉變,是護理人員成長的關鍵塑性期[2]。因此,提高實習護生的護理技術操作能力成為醫(yī)院護理臨床帶教工作的重點。目前,大部分教學醫(yī)院仍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操作培訓、教師講授、演示操作、護生觀摩、教師答疑、歸納總結。護生被動參與學習,教學效果并不理想[3]。翻轉課堂指教師在課前提供不同形式的與教學相關的學習資源,學生在課外時間完成對學習資源的自主學習,師生利用上課時間進行面對面的答疑及交流的一種教學模式[4],其在國內高校護理課程教學中被廣泛運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選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在揚州市中醫(yī)院實習的96名護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8例。由于實習護生的來源院校是影響結果的重要因素,故把院校作為分層的因素進行分層隨機。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護生入臨床實習后由帶教老師進行集體的規(guī)范操作演示(保留導尿、靜脈輸液等20項基礎護理操作),培訓后自主練習,三天后集中考核,記錄考核成績,發(fā)放技能培訓模式問卷調查表,于考核前后根據(jù)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對實習護生進行評分。實驗組采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護生入臨床實習后由帶教老師制作操作教學微課視頻,建立微信交流群,群成員可通過微信群觀看操作視頻,并可隨時與帶教老師交流探討。培訓時分小組,每組由老師指定同學進行操作演示,演示結束首先由本組同學點評,然后小組間點評,帶教老師進行總結。培訓后自主練習,三天后集中考核,記錄考核成績,發(fā)放技能培訓模式問卷調查表。于考核前后根據(jù)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對實習護生進行評分。兩組的培訓老師、內容及練習時間相同。
1.技能培訓考核成績
操作考核項目由6位帶教老師參照同一評分標準進行打分,考核人員每兩人一組,取平均分為最終技能培訓考核成績。
2.自主學習能力
采用林毅等編制的《護理專業(yè)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進行評價[5]。量表共包含3個分量表: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學習合作能力,共28個條目,總分28-140分。分值越高,能力越強。
3.兩組對技能培訓模式滿意度
采用自制的問卷調查表調查實習護生對技能培訓模式的滿意度。
選擇臨床較常用的三項操作(靜脈輸液、無菌操作、保留導尿)、兩項急救操作(心肺復蘇、簡易呼吸器)及所有操作的均分進行對比,實驗組操作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護生操作考核成績比較
干預前,兩組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干預后,對照組評分顯著低于實驗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可以看出,通過培訓,實習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同時鍛煉了實習護生的評判思維能力,綜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表2 兩組護理專業(yè)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評分比較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1
實驗組中實習護生對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滿意度為95.8%,認為該教學模式可提升自身技能,對今后求職應聘有著關鍵作用。實驗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n=48,n(%))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講授知識,學生對所講授的內容重復記憶和理解。而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國內外高校護理課程教學中被廣泛運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6-7]。研究表明[8-11],微課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和兒科護理學等學科中應用,可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提升教學效果,豐富教學的過程性評價。本研究實驗組采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護生考核操作成績和自主學習能力與對照組比較,明顯高于對照組,均 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實驗組中實習護生對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滿意度為95.8%,而對照組中實習護生的滿意度僅為62.5%。
隨著就業(yè)競爭日趨激烈,招聘單位對實習護生技能考核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操作技能考核對每位實習護生來說至關重要,考試成績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能否被用人單位錄用。如何采取更高效的教學模式,提高實習護生的操作技能與臨床工作能力,對臨床教學醫(yī)院至關重要。本研究采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打破了長期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了一個以學生為主體,教與學共同參與、互動互補的空間,使實習護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和考核成績得到提高,同時鍛煉了自主學習和評判思維能力,實習護生的綜合能力也有所提高,值得進一步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