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摘? 要】敘事性講述是指在相對正式的語境中進行獨白,用口頭語言把人物經(jīng)歷或事件講述出來,并說清楚人物、時間、地點、事件以及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發(fā)展等內(nèi)容。但在講述過程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中班幼兒由于語言發(fā)展能力以及表達能力不同,產(chǎn)生講述困難,迫使一些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停滯不前。筆者詳細分析了中班幼兒語言敘事中存在的問題,以幼兒親身經(jīng)歷的游戲講述為例,從經(jīng)驗、指導和豐富詞匯上入手,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中的敘事性講述能力有了較好的發(fā)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敘事性講述? 核心經(jīng)驗? 戶外活動
敘事性講述是學前兒童口頭語言學習的核心經(jīng)驗之一。敘事性講述是指在相對正式的語境中進行獨白,用口頭語言把人物經(jīng)歷或事件講述出來,并說清楚人物、時間、地點、事件以及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發(fā)展等內(nèi)容。以活動照片為載體,激發(fā)幼兒積極講述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有了憑借物,孩子們更容易講述自己所經(jīng)歷的事。敘事能力是幼兒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幼兒未來讀寫能力的發(fā)展有密切聯(lián)系,同時對幼兒的認知、社會交往等方面能力的發(fā)展也有重要影響。
一、中班幼兒語言敘事中存在的問題
學前階段是兒童語言核心經(jīng)驗發(fā)展的關鍵期,而口語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是幼兒語言學習的重中之重。《指南》語言表達目標2中明確指:4-5歲幼兒愿意與他人交談,喜歡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能基本完整地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和經(jīng)歷的事情。
中班的幼兒經(jīng)過小班一年的學習和生活,語言開始逐步發(fā)展起來。已掌握了口語的基本語法和2000個左右的詞匯,能敘述一件事情的經(jīng)過,能用語言向成人提出要求,能獨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已能清晰地談話,詞匯開始豐富,喜歡與家人及同伴交談。但是很多時候幼兒們都缺乏說的機會以及憑借物,也出現(xiàn)一些問題。
(一)想說但不敢說
都說一百個孩子有一百種語言,所以每個孩子不管從哪個方面都是不同的。語言發(fā)展方面也是一樣,有很多時候都會發(fā)現(xiàn)一些孩子在個別孩子面前或者直接一個人自言自語時有說不完的話,可一旦人多一些就不敢說了,這就需要多給孩子在眾人面前說的機會。
(二)會說卻沒機會說
語言游戲時,個別強勢的孩子總會搶占先機,如:玩我說你猜的游戲總是他來說,弱勢的孩子總是猜的那一個,很少有機會來說,所以明明會說卻沒有很好的機會,久而久之語言的發(fā)展就會緩慢。
(三)能說卻沒邏輯
集體活動,總有一些活躍的孩子,不管老師的問題是什么,他都高高地舉起小手,可是一請到他,他所回答的卻不是說這個問題,偏離的離譜。這樣的孩子就需要給他一個明確的主題,讓他來說。
二、戶外活動中幼兒敘事性講述活動的指導實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并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不斷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因此,我們提出在幼兒戶外活動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敘事性講述的語言運用情境,讓幼兒在寬松、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積累敘事性講述經(jīng)驗。
(一)原有經(jīng)驗的講述
洋洋:今天的天氣特別好,我參加了運動會,我參加了拍球。
涵涵:今天天氣很好,我參加了運動會,我在這里拍了皮球,每個人一個皮球,排成一排,主持人在為我們加油,坐在位置上的觀眾也在為我們加油。每個人都拍的很好,而且我拍了第一名。
案例分析:
同樣是拍球項目兩名幼兒的講述是不同的。
洋洋在講述中直白地說出了人、事、物,沒有其他的描述,但是他能圍繞主題講述相關的內(nèi)容。說明洋洋還處于使用較為豐富多樣的詞句講述、有條理地組織敘事性講述的內(nèi)容的初始階段。
涵涵的講述中可以看出,在有條理地組織敘事性講述該幼兒處于穩(wěn)定階段,能圍繞主題講述幾個相關的行動事件——自己拍球、同伴拍球和旁人的加油,會使連接詞“也”把事件串起來。
在感知獨白語言的語境處于拓展階段,能借助憑借物,圍繞敘述主體進行較完整的構思并在集體面前講述。
調(diào)整策略:
相同的游戲項目,類似的照片,兩名幼兒所講述的主要內(nèi)容是一致的,但是很明顯就可以看出涵涵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要高于洋洋。
1.同伴互助——讓幼兒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
請幼兒參與討論:你喜歡誰說的?為什么?
嬌嬌:我喜歡涵涵的,因為她說的比較長。
秋秋:我也喜歡涵涵的,因為她還說了天氣。
那你們有辦法幫助洋洋嗎?
阿寶:讓他學著涵涵的話說。
田田:把話說長一點就更好聽了。
在多個幼兒講述類似事件的過程中的個體差異體現(xiàn)得尤為淋漓盡致。我們采取讓同伴幫助解決的方式,支持和引導弱勢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逐步發(fā)展。
2.經(jīng)驗鋪墊——給每個孩子說的機會
說的少自然不會說,所以我們盡可能多給孩子說的機會,并且做到每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利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過渡環(huán)節(jié),如晨間談話、就餐前后、午睡后、離園前等,開展敘事性講述專題活動,分批給每個孩子講述的機會。每天安排不同的幼兒輪流進行講述,為每位幼兒提供在集體面前進行敘事講述的機會。聽得多,說得多,語言表達能力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3.提煉關鍵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心理等
幼兒進行敘事性講述時,要用口頭語言把人物的經(jīng)歷、行為或事情發(fā)生、發(fā)展、變化講述出來,要說清楚人物、時間、地點、事件。讓孩子知道敘事性講述的關鍵點,這樣才能更好地講述,運用簡筆繪畫的形式,將這些要素張貼在閱讀區(qū),空閑時或者區(qū)域游戲時幼兒可以自發(fā)地對照六要素進行講述活動。
(二)抓住關鍵點的講述
阿寶:今天是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和爸爸一起來到了親子運動會,首先是入場。然后我和爸爸一起來到了拉拉樂,而且開始的時候爸爸撞到了圓柱,再繞過一個圓柱,然后拐一個彎又回到了隊伍那邊,排到最后一個位置,然后第二個小朋友就入場了,玩的很瘋狂,心情很開心。
涵涵:今天是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和我媽媽去幼兒園參加親子運動會。我們先做好早操,然后去參加親子運動會。我和我媽媽參加了炸碉堡,炸碉堡玩好了,然后玩下一個了,下一個就是兩人三足,我和我媽媽玩的時候我都摔跤了,但還是玩的很開心。
案例分析:
兩名幼兒在使用較為豐富多樣的詞句講述方面,都處于穩(wěn)定階段,能運用一些形象的詞句,如:陽光明媚、瘋狂、開心等。
在有條理地組織敘事性講述的內(nèi)容方面也處于穩(wěn)定階段,能圍繞主題講述幾個相關的行動事件——(入場、拉拉樂)(早操、炸碉堡、兩人三足),會使用常見的連接詞,如:首先、接下來、然后等,表明事件發(fā)生的順序,但是連接詞的種類還是很少,大多數(shù)用然后來連接。
在感知獨白語言的語境方面,可能處于拓展階段,能借助憑借物,圍繞主題進行較完整的構思并在集體面前講述,講述時會表達自己的一些觀點和評價,如:玩的很瘋狂。
調(diào)整策略:
案例二講述的故事結構比案例一的更完整、敘述順序更清楚,過程更生動,故事情節(jié)更加詳細,并有了自己的心里想法。說明在人物增加的情境中更能激起幼兒的講述欲望,使得表述更詳細具體。
1.照片多張關聯(lián)——擴大孩子講述的范圍
孩子們已經(jīng)不再滿足一張照片的講述,能力強的已將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同一活動的相關聯(lián)事件講述出來,這就提示我們必須跟進提供的照片。即將同一時間、同一活動的多張照片投放到相冊,以便孩子們進行更完整更詳細更生動的敘事性講述。
2.豐富詞匯——連接詞急需豐富
大部分幼兒在每次講述時最常用的連接詞就是然后,有時一次講述下來,只要用到連接詞的地方就是然后,這顯然拉低了孩子的講述能力,所以常用關聯(lián)詞要投放到閱讀區(qū),幫助孩子們在進行敘事性講述時用上更多的關聯(lián)詞,讓講述更容易。
(三)多張關聯(lián)照片的講述
田田:今天天氣很不錯,陽光很充足。爸爸、媽媽和我一起來幼兒園參加親子運動會。首先是入場,我和爸爸拉著手排著隊往前走,嘴里還喊著:“中四中四,加油沖刺!”接著爸爸就跟著我們一起做了操,看爸爸媽媽們做的很認真呢。接下來就是我最喜歡的項目,叫推小車,我爸爸拉著我的腿,我往前爬,然后轉過障礙物,爸爸抱著我飛快地跑向終點,我頭上的帽子都差點飛走了。我們玩的很開心。
案例分析:
田田在使用較為豐富多樣的詞句講述方面,處于穩(wěn)定階段,能運用一些形象的詞句,如:認真、充足、開心等。
在有條理地組織敘事性講述的內(nèi)容方面也處于拓展階段,能圍繞主題講述清楚幾個相關的行動事件及其之間的關系——(入場、運動早操、推小車),會使用常見的連接詞,如:首先、接著、接下來、然后等,表明事件發(fā)生的順序,也突出了講述的重點,爸爸和她玩的游戲,描述的比較詳細。
在感知獨白語言的語境方面,可能處于穩(wěn)定階段,能借助憑借物,圍繞主題進行較完整的構思并在集體面前講述,講述時會表達自己的一些觀點和評價,如:做操很認真、玩的很開心等。在描述方面還可以增加人物的動作、表情等進行形象表現(xiàn)。
調(diào)整策略:
豐富描述細節(jié)——外貌、對話、心理、肢體語言等
孩子們的敘事性講述逐漸發(fā)展中,在已將掌握前面幾個要素后,要給予孩子們更高層次的挑戰(zhàn),在講述中可是嘗試著加上外貌、對話、心理以及肢體語言等,這也分成不同的階段,給不同能力的孩子給予不同的材料來進行敘事性講述說自己的事。
三、啟示與思考
通過一段時間的對敘事性講述的觀察與指導,孩子們的講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從而其口語表達能力也有了相應的提高,縱觀整個過程也得到了一些啟示。敘事性講述中教師對幼兒的指導與否,直接關系幼兒講述中的表達能力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真正地了解幼兒最近發(fā)展區(qū),在此基礎上制定的教育策略才是適宜的、有效的,才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升。對幼兒語言敘述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從孩子們的問題出發(fā),就能大大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有針對性地解決存在的困惑。直擊根源,打破困難,努力前行,他們會在一次次地講述過程中,提升講述、口語表達能力等。
總之,幼兒的敘事性講述能力,通過照片為憑借物,講述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更能激起幼兒的對講述的興趣,也更好地一步步地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張萍.敘事性講述核心經(jīng)驗下的幼兒語言集體教學策略【J】.吉林教育,2017(26)
【3】鄒曉芳.從“敘事性講述核心經(jīng)驗”角度談幼兒的講述活動【J】.基礎教育研究, 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