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間風
韓國電影向來注重人物情感的細膩描繪,親情、友情、愛情往往表現(xiàn)得感人肺腑,例如《漢江怪物》中怪獸橫行下的家庭關愛、《太極旗飄揚》中戰(zhàn)場上的兄弟情誼、《假如愛有天意》中有情人的苦痛別離,等等。《海云臺》也以情感沖突作為打動觀眾的重要元素。影片以“災難預警——災難降臨——拯救生命與自救”為基本脈絡,在本片前半部分設置了三個以人物情感糾葛為主的矛盾:一、妍熙與萬植相愛,萬植因自己造成妍熙父親的意外身亡而耿耿于懷,一直不敢表露心意;二、亨植明明喜歡希美,卻多次因希美富家小姐的身份而卻步;三、金博士與前妻維珍在工作差異、女兒撫養(yǎng)等問題上分歧不斷。三個矛盾相互交織,并伴隨著災難預警的加劇,矛盾升級,推至頂點。影片后半段以海嘯的侵襲為主線,展現(xiàn)了城市的迅速摧毀,其猛烈程度令人震撼:全景俯視鏡頭中,高樓摧毀、玻璃震碎,萬噸巨輪沖倒,市民淹沒在洪水中……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令人觸目驚心。情感的爆發(fā)需要合適的刺激物才能發(fā)揮理想效果。在災難突發(fā)的大環(huán)境下,劇中人物矛盾沖突的化解顯得尤為感人。影片后半段,大量使用慢鏡頭,凸顯人物動作,突出場面的震撼性,如用身體護住女兒的父親、割斷繩索換取他人生命的救生員、面對巨大海嘯的驚慌神情……一方面表現(xiàn)人們在海嘯面前的手足無措以及本能的求生欲望,另一方面使劇中人物的情感得到抒發(fā), 銀幕上的生離死別深深將觀眾打動。與傳統(tǒng)災難片相比,《海云臺》既渲染毀滅性場景的恐怖感,又張揚由巨大災難激發(fā)出來的人性光輝。
傳統(tǒng)的好萊塢式災難片都有一個有缺點的、從自我動機出發(fā)的英雄,在責任感和獻身精神之外,他救人的反應其實出自本能。在大災難的情境下,不管別人怎樣絕望和逃避,他首先總是要拯救親人或者愛人,同時也拯救了世界。《海云臺》中沒有這種常規(guī)的英雄形象,只有普通市民出自本性的救助。在天災面前,情感受到了考驗,人類的良知與美德感人至深。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出于父愛的金博士奮力營救女兒,因為六年來他從未盡過做父親的責任;存在私心的會長救助了命懸一線的萬植,盡管此前萬植一直對他不滿;好吃懶做的東順最后成為英雄,卻從此失去母親;賓館下水道工人救起了困在電梯里的維珍,哪怕維珍還曾給過他難堪……影片告訴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珍愛眼前的一切,用一顆包容的心去善待他人、善待生命,不要等到事情無可挽回才追悔至極。